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1)630

从作战对手,以及作战难度角度看:明太祖朱元璋最能打仗,也最会打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如朱元璋。老朱的全盘谋划能力,以及心思之缜密,令人敬佩。

一、对手实力,自身情况:朱元璋处境最差,却逆袭成功

“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的确不容易。大一统王朝的创业者,朱元璋出身最卑微:为地主放牛,出家当和尚,外出乞讨要饭,靠“淮西二十四将”起家,在元末群雄逐鹿中胜出,成为王者。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出身卑微,意味着可以依靠的“资源”或者“背景”几乎为零,白手起家。汉高祖刘邦,虽说也是参与农民起义,却是秦朝的亭长,在底层官吏中有影响力,否则萧何也不会投奔他。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得益于祖宗打下的基业,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加持,秦国的实力首屈一指,碾压东方六国,即便他们联合起来,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汉武帝,得益于“文景之治”的强大国力支撑,国库中用来串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经济实力没得说。此时,匈奴走下坡路,卫青、霍去病又能打,横扫漠北。

但是,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出征漠北,屡次战败,阵亡精兵二十多万,连主帅李广利都投降匈奴。“文景之治”一去不复返,匈奴依旧活跃,汉武帝下罪己诏,不再出兵。

光武帝刘秀,号称“位面之子”,却有皇室宗亲身份加持。此时,人心思“汉”,光武帝重新统一中原,主要是豪强的支持,这是东汉王朝的支柱,刘秀实行“度田制”失败,原因就在这里。

唐太宗李世民,主要是关陇集团支持,他在隋末战争中占尽了优势。正如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所言:“李世民不过中等之才,还不如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甚至不如梁武帝萧衍。”

赵匡胤就不说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感觉“宋祖”就是来押韵的。赵匡胤没能统一中原,能力不如老东家柴荣厉害。成吉思汗时代,没有遇到一流对手,金国、南宋、西夏都已经衰败,“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清太祖努尔哈赤,号称“十三副铠甲”创业,实则是辽东总兵李成梁支持,否则他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况且,努尔哈赤的身份是明朝建州卫指挥使,早年有明朝庇护,这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朱元璋有什么呢?乞讨要饭,皇觉寺出家,只身投奔郭子兴,典型的白手起家。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外出,身边只有徐达等“淮西24将”,这是他在家乡招募的队友,也是家底。

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夺取南京,建立一小块根据地。此时,朱元璋的战略环境非常险恶,稍有不慎,全盘都输掉。

朱元璋的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很差,兵力又少,情况很糟糕。长江中上游,是强悍的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的五倍。长江下游,是位于江苏的张士诚,兵多、钱多,且深得民众支持。

浙江、福建,是方国珍、陈友定的势力范围,兵力强大,水师更是一流。河南则是拥有“政治优势”以及强大军事实力的刘福通、韩林儿集团,他们是义军的“精神支柱”。北方则是元朝,蒙古铁骑雄风不减当年。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论兵力,朱元璋不如陈友谅;论政治、军事,朱元璋不如刘福通;论财力、富裕,张士诚碾压朱元璋。论地理位置,朱元璋处在群雄包围之中,如同一个“饺子”,随时可能被陈友谅和张士诚团灭。

二、下游击败上游,南方北伐获胜:朱元璋开了先例,创造历史

糟糕的地理位置,周边强敌林立,自身又没有资源,一切都靠自己,朱元璋很不容易。李世民出征打仗,李渊、李建成在后方,确保他粮食无忧,况且还有关陇集团支持,朱元璋是啥都没有。

以弱胜强,统一全国,足以说明朱元璋能打仗,会打仗。但是,朱元璋更大的“亮点”并不在这里,而是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南方北伐获胜,下游击败上游,都开了先例,令人敬佩。

中国古代史数千年,王朝统一战争有一个特点:北方军团南下,渡过长江,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者,北方王朝取道长江上游,顺路而下,灭了“偏安江南”的朝廷,完成统一。

北方统一南方,西部吞并东部,是古代战争的一个“规律”,即便达不到目的,也能压着对方吊打。南方打北方,东部征讨西部,一般都会输得很惨,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秦始皇统一全国,从函谷关出兵,横扫“六国”,建立史上之一个统一王朝,属于西部统一东部。刘邦从关中出兵,参与“楚汉战争”,情况与秦始皇类似,都是以西打东。

魏国攻灭蜀国,以北打南;西晋最终完成统一,是建立强大水师,从上游杀向下游,灭了东吴,俘虏孙皓。北周灭北齐,宇文邕东征,也是西部征讨东部。

隋朝取代北周,在四川建立水师,从长江上游出兵,从北方出兵,一举灭了“陈朝”,典型北方统一南方,上游打下游。

唐朝统一过程:李世民从关中出发,攻灭东边的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李靖从北方、四川出发,顺着长江东征,灭了萧梁、杜伏威等,也是按照“历史规律”。

北宋基本统一,也是北方打南方,灭了南唐,俘虏李煜。元朝灭亡南宋,从荆州、襄阳东征江南,横扫宋军,谢太后、宋恭帝投降。清朝统一全国,也是如此。

北方统一南方,上游打下游,这是“历史规律”,却被朱元璋给改了。朱元璋的基地位于南京,处于长江下游,典型的“被灭”之地。

历史上南京经常被攻克,且敌人几乎都来自北方或者上游:晋灭吴、王敦之乱、苏峻之乱、隋灭陈、宋灭“唐”,元朝东征,等等。

朱元璋的强悍在于,他“逆势而行”,在下游击败上游,以南方击败北方,给人们上了一堂课。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下游击败上游,灭了陈友谅,横扫长江中上游各地。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朱元璋、陈友谅相互厮杀时,张士诚也经常出兵,袭击朱元璋的后方。耿炳文、吴祯等挫败对手攻势,守住了长兴,守住了南京的大门。鄱阳湖大战关键时刻,张士诚再次出兵袭击南京,朱元璋火速调徐达回援,击败对手。

灭了陈友谅,朱元璋随即东征江浙,攻入苏州,搞定张士诚。1368年,朱元璋以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25万大军分三路出征:先横扫山东,后取河南、潼关,燕京成为一座孤城,元顺帝逃回草原,明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原。

北伐的同时,朱元璋派李文忠、汤和、廖永忠、朱亮祖率兵南征,进入福建、广东,平定陈友定。北伐、南征同时获胜,朱元璋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也创造了历史。

三、帝王军事素养:不轻易动怒,不好大喜功,却克敌制胜

帝王的军事素养,也是评判能打仗,会打仗的一个重要标准。相对汉武帝、杨广、李世民、忽必烈等帝王而言,朱元璋的军事素养很高:不轻易动怒,不好大喜功,却克敌制胜,保持优势,这很不简单。

宏观层面看,汉武帝、杨广、李世民、忽必烈、朱元璋都是大一统王朝的帝王,都是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典型的“农耕帝国”君王。

相对游牧文明而言,农耕文明的优势非常明显:定居生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很滋润,不用颠沛流离。但是,农耕文明也有缺点:经不起折腾,以小农为基础的帝国,其实很脆弱。

汉武帝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有“文景之治”加持,一味出兵漠北。卫青、霍去病时代,汉军横扫匈奴,此后汉军屡战屡败,多次全军覆没,汉朝的国力被耗尽。汉武帝时代,西汉达到鼎盛,也走向衰败。

杨广也是如此,好大喜功,三次远征高句丽,结果耗尽了隋朝国力,便宜了李渊。高句丽是强国,可以长期跟隋朝拼消耗,杨广劳师远征,得不偿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葬送了祖宗基业。

李世民打仗确实厉害,晚年也犯了杨广的错误,亲征高句丽,遭遇挫折。唐朝时,高句丽已经过了鼎盛时期,被杨广打得奄奄一息,但唐军在安市城下损失惨重,李世民很没面子。

为了灭亡高句丽,李世民继续筹备东征,征调民众。此时,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吐蕃等经常袭扰边境,人民负担很重,难以支持远征高句丽,群臣也是强烈反对远征辽东。李世民死后,高句丽尚在,但国内很快就爆发陈硕真起义。

忽必烈也是一代雄主,他灭亡南宋,压着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吊打,以“汉军”为主力击败蒙古诸侯王,着实不简单。但是,忽必烈长期用兵,在安南(越南)、交趾、爪哇、日本,屡战屡败,又继续征兵,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元朝走下坡路。

汉武帝、杨广、李世民、忽必烈,都是“不服输”,好大喜功,无奈国力承受不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如果李世民活久一点,继续大规模征兵,也许就是下一个杨广了。

相对而言,朱元璋就谨慎很多,大局观很强,但懂得抓住机遇,克敌制胜。1372年,明军分三路北伐,结果没能如朱元璋所料,达不到预期目的,明军损失很大。

西路冯胜、傅友德大获全胜,夺取河西走廊,建立“关西七卫”。东路李文忠杀到科布多,明军、蒙古兵损失相当,属于惨胜。中路徐达,进入漠北,前锋受挫,损失一万余人,但主力返回,主要将领都没事。

单纯从阵亡将士看,明军15万大军远征,死伤三万,蒙古骑兵的损失更大,貌似明朝获胜了。但是,明朝缺乏马匹,作战中又失去了许多优良的战马,骑兵更是雪上加霜,经不起折腾,尤其是远征漠北。

朱元璋很清醒,没有跟汉武帝、杨广、李世民、忽必烈一样,非要“复仇”不可,而是保存实力,先稳住阵脚,寻找合适的战机,再一击致命。此时,四川有“明夏”政权,云南有梁王,辽东有纳哈出,都是劲敌,容不得明朝“动怒”。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岭北之战后,明朝“暂停”远征漠北,将战场转移到漠南,消灭北元的盟友。1380年,沐英北伐,进入内蒙,俘虏蒙古兵数万。1381年,徐达北伐,突袭灰山,斩杀数万,三路都获胜。

1384年,傅友德、沐英、蓝玉远征云南,十几万蒙古军溃败,梁王自尽。1387年,冯胜、蓝玉出征,纳哈出率25万人投降,辽东平定。至此,北元的盟友所剩无几,对明朝构不成威胁。

1388年,蓝玉出征,15万大军杀向漠北,在捕鱼儿海大获全胜。此战,北元宗室、大臣被俘虏3千余人,士兵被俘虏8万,获取牲畜20多万匹,车辆5千,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北元行政的根基被动摇,被彻底打残,堪称元朝版“靖康之变”。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王朝,他以弱小的兵力,劣势的地理位置击败群雄:以下游攻灭上游,以南方攻取北方,都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朱元璋在位31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被“仇恨”所激怒,击败强敌的同时,国力不受影响,这叫能打仗、会打仗。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13次北伐、平定“明夏”、远征云南、降服纳哈出,洪武时代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明朝的国力不受损,民众安居乐业,朱元璋堪称最能打仗,也最会打仗。

参考书目:《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7119.html

“朱元璋:古代皇帝,他最能打仗” 的相关文章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马超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霍峻告急,军情紧迫,诸葛亮和刘备商量,能抵挡马超的,只有张飞和赵云,黄忠虽然也可以,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加上和李严交战,未曾歇息,非常疲劳,因此,没有考虑黄忠。张飞得到马超...

电视剧中朱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上的朱温确实如此吗

电视剧中朱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上的朱温确实如此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温,他真的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梁太祖朱温,他的私德却是有问题,但远远没有到那种人神共愤的地步。现在,随着大多数说到朱温的影视剧,都将他描述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昏君,因此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一说到朱温...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三国时期张郃与赵云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三国时期张郃与赵云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率兵攻打葭萌关,黄忠请战,诸葛亮智激黄忠,黄忠和严颜一起去抵挡张郃,黄忠领兵出关,张郃看见黄忠,欺负黄忠年纪大,与黄忠大战二十多个回合,却没想到被严颜抄了后路,张郃兵败,退了八九十里。张郃以为黄忠年纪大,老了,没用了,以他...

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怎么出现的

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怎么出现的

对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是如何传出绯闻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清代皇室最大的绯闻,那非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莫属。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只有30岁,而刚即位的顺治才5岁,母子都非常年轻。此时的多尔衮重权在握,如果他想夺权,那孝庄母子便处在了不利的位置。所以有许多人认为,孝庄为...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14年不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 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 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文德皇后长孙氏 ,小字观音婢, 只是你知道, 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 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 为何还被称为一代...

赵元份: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为人宽厚,为宋真宗做出贡献

赵元份: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为人宽厚,为宋真宗做出贡献

赵元份(公元969年-1005年),本名赵德严,男,汉族,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朝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第四子,母为任太仪,宋英宗赵曙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八年,改名元俊,拜同平章事,册封冀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元份,授检校侍中,册封越...

宋康王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宋康王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西周初年,周公旦将纣王的兄长封于宋,是为宋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亡国之君宋康王,这位宋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宋康王也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典型人物。但他比商纣王更惨,商纣王是死了之后,才被胜利者周武王他们描述成昏庸无道的暴君。而后2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