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2)1570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13年,在秦朝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非常特别的宴会。

对于这场宴会的目的,后世史书上已经没什么记载了。有可能是因为某个特别的节日,也有可能是秦始皇心血来潮,想要宴请那些建立秦朝的开国功臣。总之,这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当时整个咸阳城内的高官,几乎都到场了。

皇帝请客吃饭,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马虎的。有资格参与宴会的大臣们,更是感到十分荣幸。等到宴会真正开始之后,秦始皇也是本着让大家‘吃好喝好’的态度,让下面的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这场宴会,绝对是国宴级别的宴会。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如此,酒过三巡之后,气氛就越来越融洽了。秦始皇看着下边对自己歌功颂德的那些大臣,不禁有些飘飘然。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47岁了。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之后,秦始皇已经横扫六国,彻底统一了中原。而且,北边的匈奴已经被打回了草原,南边的百越也被秦始皇征服。至于国内,秦始皇也已经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改革工作,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彻底从外到内统一了起来。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所有人都喝得微醉,气氛越来越融洽的时候,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突然出现。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据说当时秦朝仆射周青臣,正在给秦始皇溜须拍马,歌颂秦始皇的英明神武。然而,就在这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大臣,忽然站了出来,大骂周青臣,说周青臣过于谄媚,不知道向秦始皇谏言。

淳于越的这番话,瞬间让原本融洽的宴会氛围,变得尴尬了起来。原本志得意满的秦始皇,此时也有些觉得下不来台。不过接下来,淳于越所说的话,则更是惊天动地,直接让秦始皇的怒气值爆表。

在怒斥过周青臣之后,淳于越又主动提出,如今秦朝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就错了,不应该实行郡县制之类的制度,而是应该效法古人,继续使用周朝的制度,比如分封制之类的东西。

淳于越当时说得义正严词,因为在他看来,他这样做是正义的,是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帮助皇帝改正自己的过失。但淳于越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番话,彻底激怒了秦始皇。不但给自己招来了大祸,同时还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当淳于越说完这番话以后,尽管秦始皇的愤怒值已经拉满,但是却并没有马上发泄出来,而是直接叫来了满朝文武,暂停了这场宴会,让大家讨论淳于越的这番话,是否有道理。或者更准确点来说,秦始皇是让大家讨论,接下来秦朝到底该实现分封制,还是该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最终,在秦始皇的主导下,大家很容易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分封制根本不适合秦朝,秦朝还是得实行郡县制。不过,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接下来,秦始皇直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系统的焚书工作。所有除秦国历史和法律,以及各种科技生产方面的书籍之外,其他所有的书籍,一律焚毁。这些被焚烧的书籍,咸阳的国家图书馆内会收藏一份,民间则是完全不允许私藏。

除此之外,一年之后,秦始皇又下令,将那些欺骗他的儒生和方士,全部处死。据史书记载,当时咸阳城内460多位儒生和方士,都被秦始皇下令直接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在中国历史上,焚书坑儒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文化毁灭行动。这场焚书坑儒行动,直接导致很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典籍,被彻底毁灭,就此从人类文明当中消失了。但同时,对于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后世却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这些争议持续了整整两千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那么,在这场宴会上,淳于越为什么要说那些话?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小气,只因为淳于越说的这番话,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反应?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这场焚书坑儒行动,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

要想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当初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前221年,随着秦始皇派大军击败了齐国,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强国,就此倒下,秦国彻底统一了天下。而随着秦国统一中原,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出现。

比如说,国家的体制问题。

在秦朝之前,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在分封制的体制下,诸侯各自拥有封国,但是需要服从天子的命令,按时向周天子朝贡,帮周天子镇守疆土。而周天子则是只需要直接管辖极小的一块地方,不需要统治庞大的国家。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不过,这种分封制的管理方式,显然也是存在很大隐患的。一旦天子直辖的王室衰落,无法再压制其他诸侯,那么其他诸侯国便会逐渐脱离天子的控制,然后再进行混战,最后再角逐出一个新的最强者,取代之前的天子。

之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其实就是在持续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秦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吸取了之前周王朝的教训。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秦国就开始想办法杜绝分封制带来的恶果,直接在下面设置郡县,然后由国君直接派官员进行管理。

在秦国高层的有意防范下,不管是秦国有功的大臣,还是秦国国君的儿子,都无法从秦国领土内,分走任何一块地盘。他们可以享受各种财富和爵位,但是不能直接管理一块土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秦国国君直接控制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而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才终于有能力彻底消灭其他诸侯国,真正统一整个中原。

在统一天下的这个过程当中,秦国其实一直都在运用类似郡县制的制度,来防止国家分裂的情况出现。顺便说一句,郡县制不是秦始皇或者李斯凭空创造的,而是之前历史上很多人逐步发展的结果。郡和县这两个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是春秋中期出现的。而他们最初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强化诸侯国国君的直辖势力,杜绝分封制可能带来的恶果。

当然,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始皇把这套制度,彻底系统化,然后彻底向全国范围开始推广了。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郡县制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证秦国国君的权力不会衰落,秦国也不会分裂,不会出现‘三家分晋’之类的事情。所以,在秦国扩张的过程当中,反对‘郡县制’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吞并其他诸侯国。既然郡县制有助于这个结果,那大家自然不会反对了。

但是,当秦始皇真正统一天下之后,郡县制和分封制对立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当时秦朝内部的利益不一致。对于有些人来说,分封制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反对实行郡县制了。

最开始的时候,反对声音其实还不是特别大。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实行分封制对他们更有好处,所以就开始加入到反对者的行列。

这些反对者当中,人员组成其实相对复杂。六国的旧贵族,秦朝统一天下的功臣,以及秦始皇自己家的亲戚们,其实都在这个团体当中。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执行分封制的话,他们可以获得一块封地。自此之后,世世代代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如果施行郡县制的话,他们就只能继续为秦朝努力打工,以此来换取优渥的待遇。

说白了,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而对于很多传统儒生来说,其实也是如此。这些儒生虽然没资格去得到封地,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分封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些儒生与其说是捍卫分封制,不如说是在捍卫自己的学问和道统,同样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支持郡县制。因为分封制一定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混战出现,而郡县制却可以保持国家统一,避免此类战争。经过战国时期的混战之后,当时秦朝人反战情绪非常强,所以支持郡县制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这样一来,问题反倒更大了。

如果一个国家内,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想,而且这两种思想的支持者都很多,这就很容易会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秦始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可以派精锐的秦国大军,征服那些强大的诸侯国,用强大的统治机器,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但是他却没办法用武力去改变大家的思想。

直到这次宴会。

这次宴会,淳于越的这番话,等于是引爆了所有矛盾。之前大家虽然也有很大争议,但一直没有摆到桌面上。而淳于越的公开发言,则是彻底挑明了这个矛盾。而且,这也等同于一个信号,如果秦始皇这次不能妥善处理的话,那接下来,秦朝高层就会围绕着这个矛盾,彻底对立起来。

这个结果,显然是秦始皇不能接受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秦始皇才会让大家商讨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利弊,讨论秦朝到底该施行哪种制度。而秦始皇本人是支持郡县制的,所以这个讨论的结果,自然没有其他可能。而接下来,秦始皇便利用自己的权力,全力清除所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当时要焚书的原因。秦始皇的真实目的,不是单纯想要焚烧那些书籍,而是因为那些书籍上,有鼓吹分封制的东西。只要这些书籍还存在,支持分封制的思想就不会断绝,所以秦始皇必须烧掉这些书籍。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秦始皇的这种做法,自然是简单粗暴。但同时,这样的做法,自然也引来的很多‘文化人’的不满。对于当时很多的学者来说,这些书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们所有学识的来源。所以,当时秦始皇焚烧了他们的书籍之后,他们自然会从心底里反对秦始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此之后,有些极端的儒生和方士,就开始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另外,当时秦始皇正在追求长生之道,所以很多方士就借着这个机会,愚弄了秦始皇。等到一年之后,秦始皇发现自己上当了,而且还被这些人在背后议论,自然勃然大怒。所以在这之后,秦始皇果断下令,将所有诽谤和欺骗自己的人,全部处死。

这就是所谓的‘坑儒’,坑儒真正处死的,并不是所有儒家学者,而是那些诽谤和欺骗秦始皇的人,这和他们是哪个学派,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其实是两件事情。

回顾整个焚书坑儒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焚书坑儒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防止分封制的恶果再次出现。但同时,这场行动对于古代文化史来说,确实是一场浩劫。自此之后,很多先秦典籍,确实是就此失传了。

至于淳于越本人,后来结果如何,史书上反倒是没什么记载了。淳于越虽然引爆了这个矛盾,但他却并不是关键人物。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后来淳于越被秦始皇坑杀。但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淳于越的这番话,确实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淳于越引爆的这个火药桶,最终爆炸的结果,不管影响了整个秦朝,同时也让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统治者,都更倾向于选择郡县制这种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淳于越也算是千古留名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7175.html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雍正下令处死时,年羹尧为何没有求饶?

雍正下令处死时,年羹尧为何没有求饶?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雍正的话来说,他和年羹尧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是要彰显给朝堂与后世的。可是雍正才继位第三年,年羹尧就被革职削爵,又给他列出重罪92条,让他在“狱中自裁”。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年羹尧本向雍正低头告饶的记载。那么,年羹尧为...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桑弘羊之所以会受到汉武帝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搞钱。这个特长,如果换到别的皇帝那里,可能并不是太重要的能力。但是对于能烧钱的汉武帝来说...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康熙时期的死鹰事件是什么 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康熙时期的死鹰事件是什么 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时期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为何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扑朔迷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八阿哥胤禩给康熙进献了一只海东青,结果康熙看到的却是一只死鹰,于是康熙勃然大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并当众说出了要与胤禩断绝父子关系...

刘伯升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刘伯升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刘伯升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新朝末年有名的绿林军首领,率领绿林军多次击败新军,为推翻新朝立下大功。那为何绿林军扶持的更始帝刘玄要杀害立下大功的刘伯升呢一,汉室后裔刘伯升是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南顿县令刘钦之子,性情...

有哪些与向敏中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向敏中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府人,北宋初年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向敏中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升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宾客,门庭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