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的结果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2)850

古代的官僚大多都是文人充当,而文人治理农民的结果大多都是维护既有的制度,而缺乏创新能力。

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的结果

书生做官本来就有一些缺陷,长期保持这种缺陷,就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从小就读圣贤书的书生们考试成功之后,鲤鱼跃龙门,跻身到统治阶级,成为地地道道的官员。他们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要听皇帝的,听上级官员的。同时,他们要搞好官场的关系,除了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以外,就是用银子打通和上级的关系,让上级来充当保护伞了。官员们成了体制内部的既得利益者,享受着体制的好处,哪里肯改变这种制度呢?即便有一些变法者,也大多归于失败。王朝更替了,都没办法改变封建制度,仅凭几个倡导改革的官员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制度根基的。往往成为“身死为后人笑”的典型,成为人们经常谈起的笑话。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形态下,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农民的特点比较显著,就是种地,有粮食吃就不造反。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都是种地交租税的人,老实巴交。而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就有些愚民了。他们不会让农民知道制度是否合理,不存在这样的讨论,而是让农民听国家的话,即便他们私自加税,也要让农民去完成。而农民长期身处社会底层,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自身困境。有做了盗匪的,却只能在刀尖上混日子。没办法长久做盗匪而成为商人的经常被官府敲诈勒索,有的甚至被敲诈得破产。于是,人们认为做官才是更好的出路。而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是很低的,并非年年都考。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要努力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能考上当然是好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考不上就要做一些别的工作,起码努力考试了。可是,这种普遍的诉求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大部分出身寒微的读书人考中之后,做了官员就要加大盘剥力度,甚至到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地步。他们穷怕了,要先让自己富起来,还要给上级送礼,不然怎么能够在官场立足呢?于是,他们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开始贪污受贿,损公肥私。毕竟,按照惯例,大部分官员都会这样干,也就不缺一个新入局的小官了。

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的结果

文人做官,会依据“四书五经”里面的圣贤之言治理天下,而所谓的天下也仅限于他们管理的范围,并不是皇帝治理的天下。也就是说,他们的判案会掺杂了大量的道德因素和情感因素,不容别人质疑。于是,在如此的判断之下,就有了权力寻租。原告被告都要送银子,不然就会吃亏。而官员乐得把案件拖得时间久一些,搞权力寻租,同时获得两头给的银子,也就能寻找一个双方都不得罪的判案结果出来了。判案变成了买案,也就让判案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四书五经”中的思想比较陈旧,并没有提供现成的案例参考,却成了很多官员心目中的圣贤书,成了他们判案的道德依据,岂不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他们不可能改进司法系统,更谈不上对人权的眷顾,而整个官僚系统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也就让文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一定会在法律的解释和执行过程中加入传统伦理的因素,并且加入了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客观公正的判断。于是,很多案件的审理就变得非常可笑,比较简单的就是“各打二十大板”,复杂的就是搞权力寻租。其实,皇帝治理天下也要依靠道德,而不仅仅依靠法律。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并没有让秦朝延续多久,后代君主都吸收了他的教训,一方面要颁布法律,要求官员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辅以道德教化,让人们都遵守道德准则,不要干伤天害理的事。道德教育对于农民来说非常管用,因为农民大多没什么文化,也没多少财产,只剩下道德可以彰显了。于是,农民们要在表面响应皇帝的号召,遵守道德,实际上他们目光短浅,见到利益就要上,而不管利益是不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农民们表面要遵守道德,实际上会为了获得利益不择手段。官员并非不知道农民的这种猥琐脾气,就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塑造自己光辉的形象,同时保持高冷的状态,脱离民间,不和农民说话,也不和农民见面,要农民到衙门办事,同时要他们带上银子。如此一来,农民们就失去了话语权,但并没有觉察出事情的异样。习惯了,就认为很正常。难道要官员“礼贤下士”,到民间和农民见面谈心吗?

当然不行。官员都是大老爷,岂能轻易出离衙门见老百姓?官员有官威,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能随便纡尊降贵,更不能随便搞什么亲民活动。除非要征税、征兵、征徭役了,官员遇到了困难,才会带着三班衙役到民间来催逼,不然哪里肯亲自到民间走一走呢?

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的结果

文人做官,要维护封建正统,而不会轻易改变。即便有一些“讪君卖直”的官员,也大多是一些耿直的动了心眼儿的官员,指责皇帝过错,却并不会对制度有多少改变。于是,上千年的官场生态就形成了,文人做官,治理农民,只要稳定,不要正义和公平,当然也就能持续下去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179.html

“古代文人做官之后治理农民的结果” 的相关文章

石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石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晋书》、《世说新语》、《耕桑偶记》等文献的记载,石崇跟人斗富时的表现,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豪”字能表述的。如《晋书·石崇传》中,记载石家的财富,是这样描述的:“财产丰积,室宇宏丽...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两个手下 他们实力很强吗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两个手下 他们实力很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死后,为何吕布打不赢董卓的这两个部下?这两人究竟有多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吕布之所以打不过董卓的这两个手下,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吕布自身的原因,只占了一个!董卓之死董卓的死,其实就是自己作的!一开始的董卓,表现得非常不错,算...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还不知道: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什么没有立刻亡于强魏之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一般人心中,诸葛亮之死便是蜀汉亡的开端。国家大权旁落的刘禅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容忍终于得到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力。可是历来在朝政上都是实习生的他是否有能力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统治自己的国家呢?是...

雍正作为乾隆的亲爹 乾隆为什么讨厌雍正

雍正作为乾隆的亲爹 乾隆为什么讨厌雍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为什么不喜欢亲爹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喜欢看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却对自己亲爹雍正的很多做法非常反感,乾隆继位之后,曾经多次废除雍正朝制定的一些法令,那么为什么乾隆不喜欢自己的亲爹呢?雍正和乾隆的经历明显不同,他们...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为何在朱标去世后才开始争夺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位之争向来激烈,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免不了流血牺牲,为了皇权,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会以兵刃相对,然而在明朝时,因为朱标在世,朱棣不敢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争夺皇位的例子。朱标在世时,...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还不知道:汉献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东汉因他而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汉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很罕见的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过,汉献帝遇到的情况,难度实在太大,从母胎开始,就一直是地狱级难度。以至于不管换谁到他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