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如何智斗“神兽”
孩子是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牵挂。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很大的智慧。在如今这个教育成本极高的时代,父母更是想破脑袋地和自己家的”神兽“斗智斗勇。
东汉名士范滂,在朝为官时,高风亮节,正义凛然,从不徇私枉法,最后却被诬陷入狱。临行之前,他对母亲说:
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弟弟很孝顺,可以为您养老,我去黄泉下找父亲团聚了,也算死得其所,希望您不要悲痛。他的母亲回答道: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今日吾儿可与一代贤臣齐名,死又如何!自古忠孝难两全。
范滂又对他儿子说: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儿子,我想让你做个坏人啊,可是坏事万万不能做,可是努力做个好人的我却轮到如此地步。
范滂赴狱前也要嘱咐孩子做人准则。人世复杂,他让儿子做个好人,小心提防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苏东坡年少时和母亲背诵《后汉书·范滂传》时,被范滂所感染。他问母亲:”如果长大后我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说:”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苏轼为官时疾恶如仇,为国为民,敢于谏言,所以屡屡遭到小人陷害。在妾朝云生下儿子后,他写下对儿子的寄语:“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经历人世间的磨难后,东坡最希望儿子平安健康。但是这个儿子没过几个月就夭折了。
教育孩子时言传身教二者缺一不可,只说不做会缺乏说服力,只做不说教,和孩子会缺少沟通。
一代名相诸葛亮老年给他的儿子写下流传千古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心静可以修身,遇事不要急躁,勤俭可以养德,生活不要奢靡,这才是君子的行为。戒骄戒躁、不计得失方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志向。知识需要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学习需要心静。珍惜流光,劈荆斩浪。
诸葛亮的《戒子书》字字珠玑,他告诉自己的孩子莫负时光、修身养性、戒骄戒躁、确立志向,努力学习,做一个君子。
《韩非子》中《曾子杀猪》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告诉我们身教也相当重要。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我们经常听大人说这样一句话“哎呀,小孩子哄哄一会就好了。”
可是有时,“哄”了孩子一次,可能会误了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