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2)630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觉得曹魏因宗室势力弱小而夺权,急于大规模瓜分诸王;从那时起直到他去世,这个动作从未停止过。

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内部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司马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展开了残酷的争斗,给当时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损失难以估量,当时大量的迁入少数民族趁势起义,司马氏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因此,对于西晋的灭亡,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因果逻辑:司马炎分封司马诸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末年。

那么真的是司马炎是罪魁祸首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根据唐初房玄龄等人编纂的《晋书》,当时的史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分封制度无疑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要因素,但《晋书》卷五十九开篇就对其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代表当时统治阶级意志的历史学家在两种分封和郡县之间说明了立场。在他们看来,实行单纯的郡县制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当时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的崩溃是“八王”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分封制度的问题,即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因此,唐朝建立后,诸侯王也受到了分封,公元631年,李世民下了这样一道诏书:“将宗室和有功之臣,封为郡王……”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事实证明,唐朝的没落并不是分封制度造成的。那么西晋的覆灭,是因为司马懿的子孙太不检点吗?这也有其原因,但也不完全正确:西晋的迅速崩溃是多重矛盾综合的结果,也是中原王朝制度弊端的集中爆发。

之一,是极端的阶级。曹丕成魏文帝时开创了九品中正制度,开创了“出身决定仕途”制度化的先河;在司马懿的统治下,他创办了中正大学,进一步操纵了仕途;西晋建立后,中正之位却牢牢掌握在以司马氏为首的世家手中。一言以蔽之,形成了“上无寒门,下无贵门”的格局。

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天下后,颁布了《分户制》,规定官员可以根据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并世代相传。这意味着世家的土地征收是合法的,他们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得到彻底巩固,这就是所谓的世族制度。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这种阶级合并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自身权利稳定的基础上的。毕竟,曹魏政权是被世家的优势给攫取的,既然没有合适的理由篡位,就需要管理社会资源的同僚们的支持。

二是阶级矛盾激化。在权贵大族大肆吞并土地的同时,许多老百姓沦为流民失去生存,八王之乱爆发时,这群人成为推翻西晋的生力军。

司马炎一统天下后,一方面解散了郡县的军队,但“设武官大县一百,小县五十”,以维护地方的基本治安;诸侯王却被任命为都督、监军、监军,各有本州或多州的兵权。

司马炎此举可能是“枪管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家手中,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地位,但也造就了中央所掌握的权利大大被削弱,而所掌控的军政大权也落入地方诸侯手中,造成西晋政军大乱,给皇室埋下祸根,长达十余年。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但以上还不是最糟糕的:占据权力核心的世家,执着于被动回避,这让西晋的统治集体更加颓废。

另外,从东汉到三国魏晋,许多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原。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缓解永久战争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使西晋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加税收。正如郭沁所解释的那样,“魏初人烟稀少,西北诸郡皆为军宅,内常有京兆、魏郡、弘农等人。”

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实际上就变成了西晋人,所以西晋允许他们“以户籍同服役”,即承担与当地 *** 相同的义务(即它们也被使用)。

但另一方面,也许是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优越感,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些移民采取了更多的压迫和歧视政策,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沦为奴隶和佃户,从而“怨恨入骨”。正因如此,司马炎在世期间,西部和北部经常爆发少数民族武装叛乱,但最终被西晋大军镇压。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司马衷在位期间,八王之乱与天灾同时爆发,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本就水深火热的各族人民越来越多。他们变得贫穷和饥饿,后又受怂恿下,他们也造反了,但在这场危机中,司马诸侯王们继续争权夺利。王衍等夺取朝廷大权的世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西晋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所以,与其说藩王司马灭了西晋,倒不如说是西晋制度害死了他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497295.html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难道只是因为司马衷这个傻皇帝吗?” 的相关文章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汉献帝在被曹操借时 其他诸侯在做什么

曹操迎汉献帝时,其他诸侯为何无动于衷,都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的曹操的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这么迅速,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的手中控制着汉献帝刘协,这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去扩大自己的地盘。曹操的实力也正是在他迎奉汉献帝之后,才逐渐发展...

司马德文:东晋末代皇帝,他有哪些悲惨经历?

司马德文:东晋末代皇帝,他有哪些悲惨经历?

我国是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随着朝代更迭,产生了数百位皇帝,一般来说王朝的末代皇帝,命运都很悲惨,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也不例外。司马德文是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同母弟。晋孝武帝驾崩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司马德宗天生在智力上有缺陷,不擅长说话,甚至分不清冬夏,这样的...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来为何进入曹营?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勤于理事,自奉俭约,深为孙权所礼遇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治初为县吏、州从事等职,后随孙坚、孙策征战,累拜吴郡太守。孙策死后,与张昭等共尊奉孙权嗣位,为稳定江东局势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建安七年(202年),改授九真太守、行扶义将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