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其实不喝热水,不是喝不起,是没法喝
—本文节选自新书《古人生活那些事儿》有较大删减
对于许多常去国外旅游的中国人来说,在异国他乡最难以适应的不是语言,不是习俗,更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没有热水喝。
是的,在国外除了咖啡店以外,你很难找到有热水的地方。外国人不仅仅是喝凉水,即便是中国妈妈们千叮咛万嘱咐的例假期间不要吃冰喝冰,外国女性也完全不当一回事,到了夏天几乎没有什么比饮料加冰更让人舒适的了,也没有例假不能吃冰的说法。
那很多人就说了,欧美老外白人跟咱们不一样不是很正常么?实际上并不如此,哪怕是同样处于东亚圈内的黄种人,日本韩国也没有喝热水的习惯。处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各国就更别说热水了,炎炎夏日的越南街头,他们直接就把加了一整杯冰块的冰咖啡当作我们豆浆一样的早餐饮料。你要喝热饮,对不起不是不卖给你,是压根就没有。
于是就又有人说了,喝热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其中更是有中医根据,久而久之后,中国人的肠胃就和外国人不一样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刨个根问个底,看看古人到底有没有喝热水的习惯。
这里我们首先要划定一个标准,所谓喝热水的习惯肯定是日常饮用热水,而不是说特殊时期特定时候喝热水,不是但凡喝水都尽量喝热水的,肯定谈不上是喝热水的习惯。所以当我们认为古人也一定有喝热水习惯的时候,则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表示,古人即便想喝热水,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习惯,因为在古代喝热水,不仅麻烦,成本也非常高昂。
没错,就是木材上出了问题。也许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古代没有工厂,人口也不密集,漫山遍野都是木材,不是随便砍几棵树回家就能烧热水了么?在周朝之前确实是可以的,但是西周之后就不行了,自周天子之后,其统治辖区内的所有一切山川大河名义上就全部都是天子的私人财产,当然也包括树木,所以当时就颁布了一道《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也就说你破坏房屋,填埋水井,砍伐树木,私杀六畜,在古代都是杀头的罪名。
砍树就砍头也只是少数特殊的朝代所为,绝大多数朝代对此只有限制,如睡虎地秦简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也就是说二月份不能砍树,其他时间就可以。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完颜雍下了一道诏令:“推恩天下,山泽以赐贫民,任其憔者薪之,匠者材之。”大恩天下的时候,准许老百姓可以砍无主的树木,也就是说其他时间是不行的。
总之,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加上烧开后的热水也没有保温的容器,普通的老百姓并不可能想喝水了就起火把水烧开再喝,更别说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了和传统了。更甚至的是,在卫生知识贫瘠的时期,普通老百姓别说喝热水了,他们一般都是直接喝生水的。
也就是说,喝热水是老祖宗就留下了的习惯并不能站住脚跟。只能说古代中国人有喝热茶的习惯,但由于茶叶在古代也属于经济作物,到唐文宗时期茶叶就被收归“国有”。种植, *** 和买卖皆由国家掌控,唐律中规定私人贩茶三次,累计超过三百斤就处以死刑;宋朝规定老百姓敢私自藏茶叶的,没收,论罪;这就导致了茶叶在古代也是需要小康家庭才可以享用的奢侈品,并没有人们印象中随手在山上种两株茶叶树就可以每天喝茶的情况出现。所以普通人平时大多数还是喝凉水的,并不是烧壶热水泡茶叶。
实际上最早养成喝热水习惯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1900年,英国科学家杜瓦发明了装液态氢的容器,结果后人在偶然情况下发现这玩意可以当作暖水瓶,让热水的水温可以长久保持不变,再加上当时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于是他们就美滋滋地把这玩意拿来装热水泡茶了。暖水瓶最早也叫做杜瓦瓶,现在装液态氢的东西也叫杜瓦瓶,在基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人类终于喝上了之一口储藏过的热水。
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还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这之前老百姓大多数是直接喝井水、山泉水等看似干净的水,结果就是痢疾等毛病在农村非常泛滥,为此国家提出了不喝生水、不喝凉水、水不沸不喝等口号,全国展开了“喝热水”教育,由此才养成了全民喝热水的习惯。
等到这个习惯养成之后,才有人将喝热水附会到中药理论上,以至于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是一直喝热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