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好皇帝比好制度更靠谱?
一个王朝会覆灭,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制度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皇帝?笔者更倾向于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皇帝,因为皇帝坏了,再好的制度也约束不了他。但凡能被制度约束的,都是好皇帝。所以,结论就是:好皇帝比好制度更靠谱!
宋太祖赵匡胤
后周显德7年(公元960年)正月,突然传来消息说边关告急,有契丹入侵。7岁的周恭帝命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领兵前往边关御敌。谁都没想到,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时,被部下众将拥立为帝,黄袍加身。这就是史上的“陈桥兵变”。
随即,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率兵回京,范质与王溥等后周股肱大臣不得不屈从,就这样,赵匡胤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实现了惊心动魄的改朝换代,他就是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仍旧任用后周重臣范质与王溥等人,并对他们礼待有加。
诸藩镇得知宋太祖赵匡胤仍然沿用旧人,且诸多制度也因循下来,才终于接受了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为帝的事实。赵匡胤留用后周旧臣执政,且多因循旧制,把政变带来的动荡降到了更低程度,这是非常高明的,这也是一个好皇帝的标志之一。
但后周旧臣范质等人认为自己继续担任大宋重臣实在是于心不安,他们一再向赵匡胤提出辞职。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终于批准了他们的辞呈。但这么一来,大宋行政中枢出现了权力真空,没宰相了啊!
3天之后,宋太祖拜赵普为相。但问题来了,毕竟这不是财主任命管家,这是新开创的大宋帝国任命宰相,必须要程序合法,否则,这项任命何以服众,又让大臣如何看待宋太祖自己呢?
当时沿用的是唐代传下来的惯例,凡皇帝发布的正式诏令,包括任命宰相的制书,都需要宰相副署,才能生效。也就是说,如果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未经过中书门下通过,那就是违法的。毋庸置疑,这个制度是好的,因为可以约束皇帝,免得皇帝胡来。
所以,当宋太祖批准了范质等3位宰相辞职,3天后再拜赵普为相时,他才猛然发现,没人来副署赵普拜相的制书了,没有宰相副署,这份任命制书就无法生效,这可怎么办?
宋太祖是一代豪杰,本就不喜欢拘泥于形式与礼法,他就对赵普说,那就由我来为爱卿署名,可以吧?我是皇帝,宰相是我任命的,我来署名,这不是很合理吗?
陈桥兵变
可是,在当时这事还就真的不行。往大说,身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这么做等于自己带头破坏制度,此例一开,以后再好的制度都只是摆设了,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这种恶例是万万开不得的。
往小说,这么做也是对赵普的不尊重,因为如果真的就按赵匡胤说的这样操作一番,那么,赵普这个堂堂宰相此后也难免要受人鄙视的,因为这样的宰相来得就是不合法的呀!
赵普头脑很清醒,他果断拒绝了宋太祖,他认为,副署是宰相的权力,帝王怎么可以越俎代庖呢?无奈之下,宋太祖只好命翰林学士检索典故、先例,看能不能从以往的先例当中找到合理的变通办法。
时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陶谷依据唐代太和9年的一个旧例提出建议,可由南省长官尚书仆射来副署赵普的拜相制书。但另一翰林学士窦仪反对陶谷的意见,他的意见是可以由当今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赵光义来担当此任。
因为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担任了同平章事一职,可以算是名义上的宰相,由他来副署赵普的拜相制书,从程序和名义上来说,都是符合的。于是,宋太祖总算完成了对宰相赵普的任命。
从此事来看,这个制度的确是好制度,可以拿来约束皇帝,免得皇帝任性妄为。但实际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乖乖地接受了制度的约束,倘若他真的要带头破坏制度,谁也阻挡不了啊!可见,制度虽然是好制度,但关键还是要有好皇帝愿意遵守制度啊!
到了宋神宗手里,就出现了皇帝揽权独裁的倾向,皇帝绕过宰相私自下发内降开始呈现泛滥之势。好在神宗皇帝的这种行为,受到了老臣富弼等人的坚决 *** 和 *** 。
但到了宋徽宗时,开始盛行御笔指挥。宋徽宗热衷于御笔指挥,皇帝和大臣破坏纲纪、制度无罪,而谁违背了宋徽宗的御笔指挥却要受刑罚,带头破坏宋太祖确立的分权制衡制度而又事事逞强的宋徽宗终于招致亡国之祸,这就意味着,再好的制度在坏皇帝面前都是摆设。
宰相赵普
还是宋太祖的例子,某日,内廷需要一批熏笼(就是可以用来取暖或烘烤的竹罩笼),宋太祖命后苑赶紧去采购几个。但几天后,还没见有人把熏笼送来,便把办事的人叫来责问。办事的人回话说,“此事经历诸处,行遣至速须数日”,这事办好最少也要好几天。
原来,按照制度规定,内廷采购日用品要先给尚书省打报告,尚书省将报告下发本部,本部下发本曹,本曹下发本局,本曹做好预算后再复奏,层层审批,最后要经宰相批准才可以拨款采购、进呈大内使用。
宋太祖听了大怒,内廷买几个熏笼还要用这么繁冗的程序来约束我?办事的人说,可问宰相。一肚子火的宋太祖命人把赵普叫来,当面质问赵普,当初我在民间,掏钱马上就可以买一个熏笼;如今我身为天子,反而几天都买不到熏笼,是何道理?
赵普说,没办法,条贯是这么规定的,宋太祖怒问,这是什么狗屁条贯?赵普说,这条贯不是为陛下所设,而是为陛下的子孙所设,以防陛下子孙后代贪恋奢侈之物。宋太祖听了,顿时深以为然,反而说,此条贯妙极!
宋太祖与宰相赵普设立的这项宫廷制度,是专门用来约束天子用度的。以前,天子的私房钱都由天子任意挥霍,花光拉倒。但到了宋太祖这里,天子花自己的私房钱,包括内廷添置日用杂物、增加生活预算,都要经过外朝的 *** 与台谏审核、批准。这个制度的确很好,但更好的是,宋太祖自己愿意接受这个制度的约束,假如他要破坏这个制度,谁也拿他没办法的。
到了宋徽宗手里,当权奸相蔡京以“丰亨豫大”之说来蛊惑宋徽宗纵欲享乐,说是太平盛世,花钱越多越证明国家实力雄厚。当年宋太祖与赵普最担心的子孙“非礼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的败家情况果然出现了。
宋徽宗时,有人用龙涎、龙脑等中药香料的香屑加入到蜡浆中灌制而制成蜡烛,这种蜡烛被称为“香烛”,因为在点燃的过程中它可以持续不断地散发香气,宋徽宗就很喜欢这种香烛,一晚上都要同时点燃几百支,每天晚上如此,可谓极尽奢靡了。
其实,宋徽宗时,当初宋太祖定下的约束内廷用度的条贯制度依然在,只是宋徽宗早已把这种约束他的制度当作狗屎一般抛弃了而已。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要废除死制度,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可见,再好的制度碰到了糟糕的皇帝,都是毫无用处的一纸空文。
宋徽宗赵佶(剧照)
综上所述,在历代封建王朝之中,一个好皇帝远比一个好制度来得更靠谱!由此可以引申的是,在人治社会里,与其寄希望于用好制度来约束执政者,倒不如寄希望于有好的执政者。执政者如果是好的,他可以把坏制度变成好制度,或者开创好制度;执政者如果是坏的、糟糕的,再好的制度对他来说都是形同虚设的!
参考文献:
《新民说·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吴钩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