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戊戌变法始末:名为中兴清朝,实则是皇帝被囚的一场政变
公元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朝惨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很快签约的消息传回北京,清朝举国哗然。
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则威海之海军大替矣。---《原强·节选》
清末思想家严复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以四战之力,打的清朝无还手之机。
一战铲除清朝藩属朝鲜,二战打到辽东半岛动摇清朝的龙兴之地,三战旅顺海口沦陷,四战之后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之前清朝打英国、法国输了不丢人,毕竟在当时没人打的过英法,而这次清朝没有打过日本,丢人就丢大了。
在这种耻辱背景下,清朝很多知识分子听说朝廷如此无能,都要求变法图强。
这些人里面有两位尤其显眼,之一位是广东南海康有为,第二位是他的学生梁启超。
公元1895年,康有为给光绪皇帝上了一篇一万多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请求光绪皇帝接受他们的维新思想,这次上书史称《公车上书》。
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核心内容有四点:拒和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备,内变法度哉。---《公车上书》
当时的大清一年财政收入刚八千八百万两银子,康有为认为日本要清朝赔偿两个亿,等于大清三年不吃不喝才能赔偿完日本。
他认为与其赔偿日本这么多银子,还不如拿这些银子练兵自强,以防日本。
公元1897年,清朝再一次出现了危机,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山东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再一次给光绪皇帝上书。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如不变法,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上清帝第五书》节选
意思是如果不变法,列强不断瓜分清朝,就算没有列强之逼,国内的农民起义也会爆发遍地,到那时候皇帝想当个太平的老百姓都不成了。
光绪皇帝看到了“上清帝第五书”之后马上召见了康有为,康有为当时中了进士,授官工部主事,只有六品。
按道理讲康有为是不能见君的,但是光绪皇帝破例召见了康有为,而且授予康有为全权筹划变法。
随后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诏书的核心是: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
因为颁布诏书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史称为“戊戌变法”。
这期间光绪皇帝也跟慈禧太后提过变法,慈禧太后认为只要清人辫子不剪,大清国号不改,是可以接受变法的。
表面上慈禧太后接受变法,心里却对光绪变法有所忌惮。
而明定国是诏颁布没多久,那些守旧派旗人不满光绪的裁冗兵政策,这些人纷纷诉苦慈禧太后让她主持公道。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终止变法,更有甚者清朝宗室奕劻跪请慈禧太后让她“垂帘听政”,甚至宫廷内外传言要废掉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面对众人的请求,也意识到维新派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任命自己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紧接着慈禧命令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防止不测。
光绪皇帝也敏锐地感觉到慈禧太后会对自己动手,于是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让他火速告知康有为等人目前的危险处境。
康有为等人看到皇帝密诏之后抱头痛哭,却又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后谭嗣同想到了袁世凯。
如果袁世凯能帮助维新派,那么变法会有很大的胜算,于是谭嗣同立马找到了袁世凯。
谭嗣同在法华寺将维新派围圆劫后,诛杀荣禄的计划和盘托出。
袁世凯听完计划之后表面支持,但随后就泄密给了在天津的荣禄,荣禄连夜进京到颐和园见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得知计划后勃然大怒,立刻封锁北京各城门围捕维新派人士。
紧接着慈禧召见光绪,光绪皇帝得知慈禧召见自己,心中一沉,知道事情败露,果不其然,两人一见面,慈禧太后下令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了瀛台。
成为摆设的光绪皇帝在瀛台成了囚徒,直到驾崩也没有恢复自由。
与此同时京师内大肆围捕维新派人士,有六人被抓捕。
分别是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这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里面四个四品官,一个六品官,还有一个老百姓是康广仁。
康广仁是康有为的弟弟,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跑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告诉他,所以慈禧要他弟代兄罪。
康广仁被捕入狱后,在狱中说:“吾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
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可以逃跑避祸的,但是他毅然决然留了下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无人为变法流血,此国运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谭嗣同故意不逃跑,就是要以颈中鲜血唤醒国人,后来在狱中谭嗣同写下著名的诗句。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公元1898年9月28日,是戊戌六君子行刑的日子,北京城里的老百姓都出来看热闹。
令人唏嘘的是谭嗣同想用颈中血唤醒国人,等来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
囚车前行的时候沿途的百姓把烂菜叶、臭鸡蛋往他们身上扔,而且痛骂六君子是逆贼。
到了菜市口之后,看热闹的老百姓更是人山人海,戊戌六君子受刑前,慈禧太后特意交代刽子手要用钝刀处死六君子。
处斩刘光第的时候,他厉声呵斥:“未讯而诛,何哉!”
意思是:没有审讯事情的原委,就诛杀维新派人士,这是何道理!
在一旁的杨锐更是叹息的说:“愿明心迹,昭示后人!”
看着六君子受刑,一地鲜血,老百姓群情高涨、欢呼不已,等轮到谭嗣同受死之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鲜血是唤不醒国人的。
于是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而同为谭嗣同的朋友林旭临刑前,更是神态自若,仰天长叹:“君子死,正义尽!” 随后慷慨赴义。
随着康有为、梁启超逃跑,戊戌六君子被处死,标志着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维新,就这么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戊戌变法,德宗发愤图强,召用新进。百日维新,中外震仰,党争遽起,激成政变。
锐、光第、嗣同、旭及深秀、广仁同日被祸,世称“六君子”,皆悲其志。
内争不已,牵及外交。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亡。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
这次的戊戌变法本意是想中兴大清,可没成想触及到了很多权贵们的利益,最终酿成了一场皇帝被囚、维新派人士被杀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