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王熙凤喝茶时说了什么,让林黛玉急的要走?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4-05)1210

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林妹妹是《红楼梦》里众多女子之中最有才情的人,她生性敏感又过早成为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不仅如此,她还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如此种种,导致黛玉的眼泪几乎从未断绝。

书中有云:“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是出自于书中曲名为[枉凝眉]的句子,此曲曲名略显悲愁,曲词也道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以及黛玉最终会泪尽而亡的事实。

黛玉为情而生也为情而死,第二十五回中,曹雪芹写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王熙凤在开玩笑时说了一个有关茶叶的笑话,就是这句关于茶的笑话,引得林妹妹急了。

古人常言,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林妹妹为何会被凤姐的茶笑话羞得要走呢?且听细细说来。

一、凤姐的诙谐打趣风

红楼梦中王熙凤喝茶时说了什么,让林黛玉急的要走?

想必大家都知道,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妥妥的语言艺术家,她会在林妹妹之一次进贾府时对贾母说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话一出可是把在场的主子 *** 都夸到了。

短短的一句话能让现场如此多的人都感到心情愉快,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除此之外,王熙凤还特别会一语双关,有一次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不想惹恼了宝钗,黛玉看到之后也想嘲笑宝钗一番,王熙凤见此情此状便出来打圆场了,一句:“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此话一出就将尴尬场景缓和过来了。

在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在宝玉处偶然提起她前几天送到黛玉处的茶叶,几人三言两语之后,凤姐就又开始了她的诙谐之风,对林妹妹说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对林妹妹来说,这是一句非常羞耻的话,毕竟古代女子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自己是羞于谈婚论嫁的。不过,李纨都说了这是凤姐的诙谐之分,林妹妹也不好真生气,只好言语上夹枪带棒损凤姐一顿。

二、茶的婚嫁礼俗义

茶有很多种含义,在二十五回中凤姐讲到的茶笑话就涉及到了茶的婚嫁聘礼作用。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褶及布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

聘礼是婚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古代女子出嫁被称为“之子于归”,意思是女子的娘家不是她能待一辈子的家,只有出了嫁才算真正在自己家里生活,出嫁其实是回家,聘礼则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一种物质补偿。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市面上流通,自然而然就成了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除了具有经济价值之外,茶本身也有一定的象征含义,明朝郎瑛《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可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有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义。”

茶正好有从一而终的特性,在古代,人们要求女子从一而终,故将茶作为聘礼,想必是想让受聘的女子也拥有像茶一样从一而终的精神。同时,人们也希望即将修成正果的新婚夫妇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基于茶有这样一层婚嫁礼俗含义,难怪林妹妹羞得有点儿急,甚至有些口不择言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喝茶时说了什么,让林黛玉急的要走?

三、言中黛玉朝暮情

王熙凤的茶笑话正好说中了林妹妹日思夜想之事,凤姐笑道:“‘你别做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污了谁呢?’”

凤姐那么聪明一人怎么会不知道他们俩之间的小秘密,况且凤姐也是过来人,她非常清楚宝黛之间“三天好了两天恼了”的情感,所以趁今天这个笑话就把他们俩朦朦胧胧的情意给挑明了。

黛玉见凤姐这样说自然十分害羞了,甚至急得要走。一来是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难免不知道如何应付别人这方面的玩笑话。二来是凤姐确实嘴巴厉害,一般人都说不过她,这时沉默或者走开时更好的了。三来是当时好几个人在场,宝玉也在旁边,黛玉心底的秘密就这样被公之于众,即使是玩笑着公开,但对黛玉来说已经相当致命了。

老舍在《骆驼样子》里面说过,一个少女的脸红,胜过一大片情话。对宝玉来说,黛玉抬身就要走的动作也胜过一车的情话,因为黛玉此时所有的急、气、恼都是因情而生。

总而言之,林妹妹被凤姐的茶笑话羞得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自然跟凤姐的诙谐之风和茶叶的婚嫁礼俗分不开,但最重要的还是林妹妹作为少女面对爱情时的不知所措。林妹妹始终都想维护住她大家闺秀的尊严,所以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宝玉逾矩半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7692.html

标签: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王熙凤喝茶时说了什么,让林黛玉急的要走?” 的相关文章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不足百字的短小铭文,文风骈俪,句子多采用排比、偶句的形式,一韵到底,富有诗歌的蕴藉之美。这篇如此短小的铭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有口皆碑,主要还是因为文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借刘禹锡...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飞天大圣,邳县人氏,原为芒砀山寨主。他与樊瑞、项充扬言要吞并梁山,结果遭到宋江的...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赠汪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李白与汪伦关系如何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意思是:李白将要乘船远行离去,忽然听到传来的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郭正一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郭正一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正一,字不详,定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客中行 / 客中作》

《客中行 /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 / 客中作》译文及注释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注释客中:指旅居他乡。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襄水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