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筱之战:热兵器击碎武田称霸天下的大决战
长篠之战是日本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该场战役以武田氏的惨败而告终,虽然该战不是武田家的最后一战,但绝对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精锐几乎一战而光,悍卒猛将血洒战场。
按照一般人的映像,长篠之战武田氏之所以惨败,是吃了火器的大亏,被织田信长的火枪队伤亡惨重,才最终败北,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天正三年(1575年),为了讨伐被德川家康策反的长蓧城主奥平亲子,武田胜赖率军进入三河境内。此战无疑是武田信玄昔日战略决策失误的全面爆发,因为武田氏根本无力掌控骏河、远江一线的国人众,而从甲斐、信浓赶赴战场的武田军又受制于后勤,无法长期作战。
在长蓧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织田、德川联军纷至沓来,两军形成决战之势。面对兵力和武备均处于劣势的不利局面,武田胜赖却偏偏不能选择后撤,因为在他身后是诸多老臣讥讽的目光。
面对兵力近三倍于己的织田、德川联军,武田军展开了气势如虹的冲锋。由于织田、德川联军在此战中出动了3000挺以上的“铁炮”(火绳枪),而武田氏又长期以骑兵著称,比如大名鼎鼎的赤备骑兵,因此“长蓧会战”一度被日本史学界吹嘘为“世界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使用火枪”的战役,仿佛一夜之间日本便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但事实上,日本所谓的“骑兵”不过是以马匹进行机动作战的步兵而已,“策马冲击”也只是少数武士才具备的特殊技能,即使是武田氏的赤备骑兵也是如此。真正击败武田氏的,除了其对自身单兵素质的骄傲和迷信之外,主要还是织田、德川联军兵力优势和其在战场预设的木栅、壕沟工事。
据日本学者考据,长篠之战与其说是一场野战,不如说是一场标准的防御战,因为根据后世日本军事学家的考察,织田氏一方完全是以城寨的规模来构筑阵地,壕沟、栅栏、土墙全都有应用,把野战变换为了阵地战,这是武田家所万万没有想到的,而武田军由于战前侦察不足,完全没能正确认识到联军的防御强度。
经过后世一些日本学者的兵棋推演,有人认为武田胜赖并非浪战。在布阵的过程中,武田军有意强化了两翼,毕竟任何防线都有尽头。武田胜赖试图采取正面仰攻、两翼包抄的战术,以精锐的家臣团撕开织田、德川两军虚弱的侧翼,再一举击溃对手。
可能是考虑到左翼队更接近织田信长本阵的位置,胜赖在布阵时更重视左翼队的兵力布置,有意使左翼更强于右翼,以马场信房、穴山信君领队,配属有真田信纲、真田昌辉两兄弟及“奥近习六人众”之一的土屋昌次和武田信玄的叔叔一条信龙所部。
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后,武田胜赖更将内藤昌丰、山县昌景所部也投入到了左翼,对当面织田军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一度击破了织田军名将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等部,直逼织田信长的本阵。可惜万万没想到,武田氏判断失误,未能将后备力量在最合适的时候派出。
就在战争最危急时刻,织田信长投入后备军以及全部“母衣众”近卫军,最终化解了武田军的攻势。内藤昌丰、山县昌景等人力战身亡,马场信房、真田信纲等人以殿军的姿态掩护武田军主力后撤,亦战死沙场。值得注意的是,穴山信君所部的骏河武士在此战中伤亡最少。
“长蓧之战”令武田氏伤亡惨重,信玄时代称雄一方的精兵悍将几乎全军覆没,武田军据说在战场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但这也给了武田胜赖“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空间。撤回甲斐之后,武田胜赖随即对领地内的损失惨重的家臣团,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打压那些对他阳奉阴违的家臣,这是他曾经一直想做,但都没能实施的计划(家臣势力曾经非常强大)。
真田昌幸也正是在此时脱离了武藤家,改回了本名,并登上了真田氏家督之位,被派往上野的白井城出任城代一职。可以说,真田氏真正成为武田家栋梁的时代,是在“长蓧之战”后由真田昌幸所开创的。
小贴士:即使织田氏一方在非常有利的防御条件下作战,武田军出现严重指挥失利的情况,织田氏一方同样付出了大约6000人的伤亡,这足以证明,即使是在武田胜赖时代,武田军仍然维持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