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当皇帝在自我神化之路越走越远
神化更高统治者在中国的传统中历史悠久。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前,还是个正常理性下的奋发有为的君王,在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灭了以后,他在下令自己的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商量自己的称号问题时,还能理性地说明诛灭六国的合法性,并自称“眇眇之身”,是“赖宗庙之灵”才成功的。
但是,在采用了“皇帝”称号后,秦始皇开始一去不复还地走在了各种自我神化的的路上。
秦始皇先是接受了“五德终始说”,把这个学说具体运用到了秦朝的政治上。五德终始说是方术之乡齐国人邹衍所创的,它的核心是认为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行所对应的五种力量(五德)轮流支配的,当某德衰弱,就会有克它的另一德兴起,这个漫长的交替过程,会有相应的祥瑞符应发生,而这个德的王者就这样受命于天来统治世间。
根据这个五德终始,认为周是属火德,而秦代周,属克火的水德。水对应的是黑色,并认为秦国流传下来的传说,秦国的祖先“秦文公出猎,获黑龙”(载于《史记·封禅书》),就是水德将取代火德的一个祥瑞符应。同时, 根据这个学说,水德对应的数是六。于是,秦始皇就规定秦朝的礼服旌旗都用黑色;印信兵符、官帽等的形制都是六寸,车的宽度是六尺,六匹马拉马车为一乘,等等;因为冬在五行属水,就把冬至所在月份的前一个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把养育出秦国的黄河改名为德水。
水德还有一个特点,特别契合秦始皇的心思。根据五德终始说,水是主阴,对应的是刑杀的,水德支配天地的时候,“事统上法”即崇尚通过法来处理事务,这让秦始皇采用法家专制主义有了神圣性的来源。
秦始皇还通过把所有重要祭祀都集中于皇帝之手来实现自我神化。
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先祖崇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很广泛而繁复的祭祀礼仪,并且被编撰成书。当时天下有所谓十几个名山名川,如泰山、嵩山、恒山、会稽山、湘山、华山、薄山、岐山、岳山、汶山、渎山、鸿冢,以及黄河、长江、济水、淮水、沔水、湫渊等。秦始皇不仅在这些名山大川设太祝,由国家祭祀,还在几次巡狩过程中进行了亲自祭祀,每次祭祀他还要刻石来铭记歌颂自己的伟大功勋。
其中最隆重的,则是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在进行封禅典礼时,儒家弟子根据文献记载提出应该遵照古礼,采用比较自然朴素的方式举行。这个显然不符合秦始皇的想法,因此秦始皇把封禅典礼的礼仪规划交给了燕齐的方士,在方士们的鼓捣下,用一种富丽堂皇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神圣,同时也希望由此实现自己和神沟通后来得到长生之术。
到后来,他相信自己已经接近于神了。于是,他认为自己不应与凡人过多接近,哪怕这些人是自己的子女和曾经关系亲密的重臣,所以他十分忌讳身边人知道他的行踪。在一次他怀疑手下人把自己行踪泄露给丞相时,他下令把身边人全部处死了。
而为了完成自己的神化,规模宏大的宫殿和陵墓也是少不了的。秦始皇的骊山陵墓前后使用了七十五万的刑徒,里面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地下世界。在公元前 212 年,又开始修建阿房宫,里面规划了一比一还原六国的全部宫殿模样。这个阿房宫直到秦始皇死还未完工。
最后,当秦始皇死于自我神化之路的巡狩途中时,身边连个能执行他政治路线和遗愿的人都没有,秦国的灭亡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