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王朱寘鐇之乱,正德年间之一起叛乱
【安化王之乱】
可惜好景不长,正德五年(1510年),大权在握的刘瑾不甘于眼前的业绩,他想要拓展一下改革方向,把手往军屯上伸一伸。
张彩立马反对:您搞别的都好说,军屯可千万别碰。一不小心,咱们都得载在这上面、
这回刘瑾没有听张彩的,军屯这事一旦干成,他刘瑾的地位将在太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希望成为史上天字之一号大太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军屯太难搞,没人敢碰。
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正德元年(1505年),137年过去了。战争年代为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军屯制早已背离了“寓兵于民”的初衷。比如明初朱元璋在贵州设二十个卫所进行屯田,军户共有“屯田、池塘共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余亩”。正统年间兵部尚书王骥巡视贵州后发现,这些田塘已是“徒存虚名”,仅剩下个零头。
土地不会自己消失,去哪了呢?土地兼并这条规律在发生作用,正是“良田为官豪所占”,导致“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
在那些边远地区,军户屯田被侵占的现象更加严重。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在辽东清丈军屯,查出被侵占屯地计8390顷,这一数字,较之永乐初年的辽东屯田更高额253000余顷,已经占其三分之一以上。
军户田产被兼并,衣食都无法保证,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屯田制已名存实亡,土地兼并的问题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历朝都有大臣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上疏请求改革。
和打击贪官一样,清丈军屯打着为国家谋福利,改善军人待遇的旗号,是道标标准准的程序正义行动,谁也不能旗帜鲜明站出来反对。
但为什么始终没人干呢?
和打击贪官不一样,贪官的打击面是可控的。贪官们再贪,也不敢造反。要打一个贪官还是一批贪官,完全取决于刘瑾的心情和需要。
而整理军屯,少则涉及十数个卫所,多则波及整个都司所有卫所。一个卫所定额5600人,动不动就是涉及几万人到十几万人的大动作。
整得好,得罪侵占军屯的将官;整得不好,得罪本就相当郁闷的大头兵——这是个两头不讨好的任务。
皇帝们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但这个坑实在太大,不是光靠杀几个达官显贵、军官将领就能解决的。所以历来都只敢小修小补,不求推倒重来,只求不出大篓子。
大明王朝有几个最不能碰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军屯。刘公公胃口很大,公然提出要清丈军屯;朱厚照年少气盛,也是个想干就干的皇帝。
一个真敢提,一个真敢批。由刘瑾奏请,朱厚照批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丈军屯运动。
这事要是真干成了,将解决大明朝一个顽疾,刘瑾的太监生涯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谁也无法否认他的贡献。
可是,连张彩都明确反对的事,刘瑾那点脑容量,怎么就敢肯定自己能办成呢?
得意忘形的刘瑾没想那么多,他也没有什么实施细则,只是给各地官员和御史下达指标。反正我只要结果,用什么手段,对不对,我不管。你们根据当地情况,酌情考虑。
事情就演变成了,谁的成果越大,越能得到刘瑾的另眼相看。
刘瑾派往宁夏的是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和大理寺少卿周东。这两个人仕途不高不低,很想再往前跨一大步,但是清丈军屯这活,不是短时间就能干成的。周东就和安惟学商量了,说安大人,我有个办法,保准干得既快又好,到时咱们就能在刘公公面前大大露脸…
安惟学来劲了,你有啥好办法?
周东摇头晃脑:刘公公要的,无非政绩而已,至于办没办,办到什么程度,他是不会追查的。咱们只要在顷数上稍作手脚,政绩不就出来了吗!
周东的办法很绝:在不需要做任何工作的基础上,更改计量单位,将沿用数千年的一百亩为一顷改为五十亩一顷。
如此一来,无需任何丈量清理,屯田总面积名义上立即翻了一倍。
安惟学一听,说好是好,可是屯田增加了,相应的税收也要增加。官兵们如何肯答应?
周东说嗨,哪能让他们知道,到时咱们再打个报告,说遭遇天灾,军士逃亡之类,想办法再把这窟窿补上,不就行了。
安惟学笑起来,周大人这手瞒天过海,果然高明,行得,行得!
周东与安惟学这两个人,智商加起来估计没超过100,这种事理论上可以操作,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太多人的利益,保守秘密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消息不出意外地泄露出去,军人们一听,在他们手里土地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要多交一倍的税?
这一手可以说是把大头兵和将官们全得罪了,他们抄起家伙就走上街头 *** 。
周东与安惟学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当着这么多人,他们那点手脚是没办法向公众解释的。安惟学咬咬牙,下令手下将带头闹事者妻子抓到官署,以杖责折辱,想用人质牌先平息这次危机。
这下更捅了马蜂窝,军人们冲到周东家里,一把火就点了周大人的官署,扬言再不放人,就把周大人和安大人拉出来砍了。
就在两方还在僵持,事情还没解决的时候,军队的群情激愤被一个人敏感地察觉到了。
此人是安化王朱寘鐇,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的庶支后裔。
庆王原本也是老朱分封的九大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六年就藩,驻扎在韦州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授权管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负责镇守塞上疆土。
建文三年,朱允炆下诏让十六叔离开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韦州,搬家到贫瘠的宁夏。当时的宁夏条件不如韦州,偏僻危险不说,连好好的水源都没有(宁夏卑湿,水泉恶)。
靖难之役中,朱栴如其他塞王兄弟一样没有选择站队。四哥朱棣即位后,政治嗅觉灵敏的朱栴又主动上交了自己的护卫。如此乖巧的表现让朱棣大为满意,但他也没有同意朱栴还藩韦州的请求,只是允许他每年夏天可以到韦州避暑。
庆王朱栴享藩47年,于正统三年去世,史称庆靖王。朱栴庶子朱秩炵封安化王,朱秩炵世子朱邃墁早亡,故朱邃墁之子朱寘鐇于弘治五年袭祖父朱邃墁爵位,成为现任安化王,要论人物关系,朱厚照得叫他曾叔祖。
朱寘鐇很喜欢结交军界人士,他对祖上分到的这块地也相当不满。他的祖辈曾数次上疏请求还藩韦州都遭拒绝,朱寘鐇的理想就远大多了,去韦州不行,那为什么不干脆一步到位,直接上北京呢。眼下刘瑾胡作非为,正是清君侧的时机,这事朱棣做得,我为什么就做不得?
正好宁夏指挥使周昂、千户何锦、丁广等对安、周如此胡作非为义愤填膺,宁夏卫学的诸生孙景文、孟彬、史连,也都是朱寘鐇的人。他们一拍即合,正德五年四月五日,朱寘鐇设下鸿门宴,诱杀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丁广率兵袭杀巡抚安惟学、大理寺少卿周东于公署。
朱寘鐇随即以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学习朱棣作檄文历数刘瑾罪状,以诛刘瑾、清君侧为名起兵,一时间关中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