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1929年1月,隆冬,纷纷扬扬的大雪将沈阳城装扮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冰城。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时,一声清脆的枪声响彻沈阳城的上空。紧接着,两个卫兵就急匆匆的运着两个血淋淋的麻袋向城外走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老虎厅枪杀案。
晚年的张学良和台湾史学家唐德刚在聊天的时候提起当年意气用事枪杀杨宇霆这一事件时,不住的懊悔,更是说出了在杀杨宇霆之前他是不相信什么迷信的,但在杀了杨宇霆之后他不得不相信。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要枪杀杨宇霆呢?又为什么在枪杀杨宇霆之后生出了无尽的懊悔之意呢?在少帅张学良迷信的背后又有一段怎么不堪回首的往事呢?
才比诸葛杨宇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逐渐裂变为许多不同的派系,而这些派系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曹馄为首的直系,以及以张作霖为为首的奉系。
由于大家旗鼓相当,又都有吞了对方的势力进而让自己如虎添翼的想法,因此这三大派系之间一直是争斗不断。各大派系都在积极的招兵买马,广纳贤才,而杨宇霆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入张作霖门下的。
张作霖深知,论带兵打仗他是能手,但是要说管理其他事务的话他是万万不行的。因此,他必须要找个足智多谋的良才来辅佐他。
正当他为人选而感到发愁的时候,徐树铮为他引荐军械厂厂长兼科长的杨宇霆。
因为徐树铮是皖系的将领,所以对于徐树铮的举荐表示怀疑,怕杨宇霆会是皖系插在他身边的一颗暗棋子。但当他听闻杨宇霆读过书,在日本留过学颇会带兵,曾经还当过不小的官职,心中便拿定了主意。
为解当下之忧愁,张作霖把杨宇霆留下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张作霖对他是信任的。因此,他决定让杨宇霆任27师参谋长,从任职情况来看此人到底能不能为自己所重用。
看上去是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分外看重,实际上是对他的双重考验。一方面考验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勘察他会不会被名利所惑以判定他有没有弱点。
对于张作霖的知遇之恩,杨宇霆很是感激。一上任的他就大刀阔斧的开始整顿军纪,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东北军不但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多的提升,就是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杨宇霆深知组建一支海军一直是张作霖多年来的心愿,因此他在治军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建立东北海军的相关事宜。
正当他为此事倍伤神的时候,忽然间收到了一位好友的来信。看到信封上的署名之后,杨宇霆露出了今日的之一个笑容。
对自己好友才华心知肚明的杨宇霆很快有了主意,因此他极力劝说沈鸿烈投入张作霖门下,还信誓旦旦的告诉他张作霖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以他的才华绝对会前途无量。
当杨宇霆引荐沈鸿烈给张作霖时,听说他是留学日本商船学校的毕业生,心下大为惊喜。在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更是觉得他能力非凡,于是就让他建立东北海军并在之后任命他为东北海军的司令。
杨宇霆除了能够帮张作霖招纳贤才,更是凭借他堪与诸葛亮比肩的智慧帮助张作霖拿到了直系的军火,一次性的帮助张作霖扩军了五个旅。
当时直系和皖系的斗争比较厉害,为了增加胜算,直系的冯国璋以国家的名义向日本订购了高达4000万日元的军火。
当皖系的徐树铮得知后,于是就联系上了奉系的杨宇霆并针对当下的形势劝告奉系和皖系联手。
否则,等到直系把皖系势力蚕食的的一干二净的时候,直系定然也会盯上奉系。
杨宇霆在徐树铮刚找上来的时候就知道他打着的是什么主意,但他深知,等到此件事了,直系,皖系,奉系之间的平衡一定会打破。
为了保证自身的权益,再加上这时候他们各为其主,因此杨宇霆的心中很快有了另外的打算。
于是,当徐树铮把他伪造的提货单交给杨宇霆的时候,杨宇霆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进行,而是下令让奉军精锐前去秦皇岛截取军火。
此次事件,不但让张作霖凭借着这批军火进一步扩张了他的实力,更是使杨宇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智多囊”的称号也在东北军中广为流传。
临终托孤杨宇霆
正当张作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多次拉拢张作霖无果最终恼羞成怒的日军在张作霖乘火车的时候在皇姑屯设下埋伏。
在这次伏击中张作霖不幸身受重伤,经过一番救治还是不幸离世。临终前只来得及说一句“快让小六子回奉先就死了”就撒手人寰。临死前还紧紧拉着杨宇霆的衣角,直到杨宇霆承诺会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辅佐张学良,张作霖拉着杨宇霆一角的手才作罢。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话果然不假,张作霖之所以对杨宇霆委以重任一方面是他确实有过人之处,这是其他人所远远不及的;另一方面就是张作霖自信自己是有着能够压制住杨宇霆的能力的,这一点从他在直奉大战中对杨宇霆的敲打就可以看的出。
但是和张作霖不同的是,张学良在此之前一直是一个 *** ,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沾,军务是很少过问的,也因此造就了张学良虽然是军阀之子但是却对奉系中盘根错杂的各种关一无所知的情况,更是无法针对当下的政治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杨宇霆在军中颇有威望,之后更是多次借助张学良临终托孤这一点在会议上公然驳斥张学良,让张学良感到深深无力的同时又生出了怨恨,久而久之二人之间的嫌隙就越来越大。但真正让他们矛盾降到冰点的还是张学良提出的“东北易帜事件”。
在张作霖去世的大半年里,奉系内部派系的争斗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就趁虚而入,对张学良进行威逼利诱,迫使张学良不得不投入到他的阵营里去。
面对这样的境地,张学良很是忧心。奉系内部的乱还没平息,蒋介石又要招揽他,话里话外都透漏着让他识时务的意思。否则,他蒋介石能够发动一次、两次的北伐战争,就一定能够发动第三次。
张学良时刻铭记着张作霖生前所说的要保证东北三省的百姓的安全,因此在出于为民考虑的情况下他决定东北易旗帜,不出意外的又得到了杨宇霆的极力反对。
“好你个小六子,东北易帜的主意你都能说得出,你这是要把老帅的毕生心血都毁于一旦啊?”杨宇霆不待张学良说完,就怒不可遏的向张学良发出呵斥。
“是啊,少帅你可要三思啊!”杨宇霆话音刚落,就有人不住的附议道。
“我之所以做出让东北归顺于南京 *** 的考虑,就是我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只有这样,才能早日结束战乱,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面对众人的反对,张学良据理力争的说道。
“少帅,难道不知正是因为有了蒋介石的存在,百姓才会更加苦不堪言。” 常荫槐笑了笑了后不以为然的说道。
“总之,我不同意。”杨宇霆说完也不顾张学良难看的脸色就直接拂袖而去。
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 *** ,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无疑触怒了杨宇霆,因此为了表达他的抗拒,杨宇霆在东北易帜典礼上当天拒绝集体留影,杨宇霆这种无礼的行为无疑再次惹恼了张学良,怀恨在心的张学良对他起了杀心。
鸿门宴请杀杨常
为了尽快的在东北军中树立威信以此让军中的一些魑魅魍魉安分守己,张学良决定拿杨宇霆杀鸡儆猴,但是考虑到杨宇霆多智近妖。
因此张学良决定宴请杨宇霆,在他放松警惕的时候将他一举拿下,然后就地解决。为了不打草惊蛇,张学良跟他的心腹商定见机行事,以他击掌三声为令采取行动。
当杨宇霆和他的心腹大将常荫槐兴冲冲的赶来赴宴的时候,殊不知这场宴请根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此面对张学良低声下气的道歉,杨宇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样子,反而一副很是欣慰的看着张学良说“小六子,你年轻气盛,糊涂点,是正常的,可再怎么胡闹也得有个限度不是。”
张学良听到杨宇霆这般说,更是坚定了要杀他的心,但面上还是装作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但他藏在桌子下被攥成拳头的手还是出卖了他的心思。
于是,酒巡过半的时候,张学良讲了个笑话充当乐子,明面上是张学良在逗杨宇霆欢心,事实上是张学良趁杨宇霆被逗的哈哈大笑的时候借机鼓掌,这时候他的心腹就可以当场拿下杨常二人。
“你们这是干什么,反了天吗?”杨宇霆怒声呵斥着将他和常荫槐控制住的卫兵。
“奉长官之命,杨宇霆,常荫槐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面对杨宇霆的喝斥,六个卫兵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时明白过来的杨宇霆知道这场宴请根本不是什么赔罪宴,反而是为他精心设计的鸿门宴。他深知,张学良这下是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啐了张学良一下,就神情悲愤的说道:“好你个小六子,我跟大帅十几年了,依大帅的意思在东北我可以当半个家。”
“所以说我要是真再容你的话就真的成了阿斗了”张学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怒气失控的说道。
张学良说完就直接拔出腰间的枪对着杨宇霆的脑门,扣动扳机,只听见两声枪响,杨宇霆和常荫槐两个人就停止了挣扎,直挺挺的躺在地上,身下他们的血汩汩流着。
杨宇霆这个治军13年做强奉军的一代诸葛就这样死在他旧主儿子的手里。
张学良也以为他解决了杨宇霆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了杨宇霆在苏日两强中周旋,外交一度僵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为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隐患。
晚年张学良坦言
张学良在后面被蒋介石囚禁起来的日子里,总是会想起在东北的那段时光,也是到那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父亲在世时总是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处理好和杨宇霆的关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这滔天的悔意使他余生都生活在阴影之中。
在民国二十三年,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张学良在多年后提起这一事件时更是懊悔不已,悔自己不该因一时冲动枪杀杨宇霆。
1990年,晚年的张学良和台湾史学家唐德刚聊天的时候,每当提到年轻时候那段纵情恣意的岁月,提到因一时意气而枪杀杨宇霆从而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的这些事,都会忍不住失声痛哭,哽咽的说道:“我对不起东北的父老乡亲们,是我害了他们,我有罪。”
晚年张学良长挂在嘴边的就是,“在枪杀杨宇霆之前是不相信迷信的,但在枪杀杨宇霆之后他就不得不相信迷信了。”东北沦陷自己被蒋介石猜忌从而被囚禁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就是他该承受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