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大侠吃饱饭,放下银子转身就走?古人不用算账吗?
导语:侠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于侠客文化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司马迁笔下,太史公认为描绘武侠的要点在于“侠”而不在于“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初的武侠形象就是敢于反抗地主阶级压迫,敢于斗争的义士。
自由潇洒,不被外物束缚是大多数平凡人的毕生追求,许多人喜欢武侠小说就是因为小说主角身上有我们想要追寻的品质和能力。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都活的很潇洒,去酒馆吃饭要两斤碎牛肉、二两白酒,扔下一锭银子就走,老板根本不用找零。这些大侠都很富有吗?他们为什么不在乎银子?
大侠们整日行走江湖、乐善好施,为贫穷百姓打抱不平,他们每天都在做这些事情,是怎么赚钱的呢?有一种大侠家里面有背景,自己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或者是有名望的武林中人,他们根本不用愁钱,父母攒下来的积蓄就能支持他们肆意挥霍。凭借着父母在江湖上的威望,无论去到哪里,都会有人给他们三分薄面。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朴素侠客并不重“武”,但小说中所描绘的大侠、英雄一定都是武艺高强的大佬。因为只有掌握了武功,才有能力对强权说:“不”。大侠们自幼习武,有一身好功夫,这份功夫能帮助他们在江湖立足,在江湖中名气大了后便可以收徒弟,创建门派。徒弟上门学手艺自然是要收学费的,一些大侠就靠传授武功来赚钱。
除去上述两种大侠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大侠,他们既没有深厚的背景也不想去创建门派赚钱,他们选择了对自己而言较为简单的赚钱方式——走镖。武功好的大侠在镖局当个镖头是轻而易举,他们去镖局走一趟镖的钱够普通人家生活一年。而且镖师属于自由职业,他们想干就干、想辞职就辞职,没有什么束缚。
演义小说中的大侠出门不带零钱也不需要店主找零钱。有人也许会好奇,大侠吃完饭走后随便扔一锭银子在桌子上,那些银子要是不够付饭钱怎么办?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大侠给的银子数倍甚至数十倍高于吃饭的价格,如果做生意的店家遇到了侠客,那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
古代流通的货币主要有三种:黄金、白银、铜钱。一两黄金等同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等同于一吊铜钱,一吊铜钱为一千文。古代在街上行乞的乞丐, 一天的收入也就几十文。客栈中的店小二一个月的工资在二钱左右,也就是0.2两。大侠扔在桌子上的银子少则一两、多则二两,抵得上店小20个月的工资了。
虽然黄金、白银都是硬通货,但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日常交易很少用到真金白银,他们一般都是用铜钱来进行交易。大侠如果真给店家扔了一锭数额比较大的银子,店家都不一定能找的开。对于普通店家而言,这种不在乎钱的大侠就是活财神,遇上了都笑得合不拢嘴。
大侠进客栈时,店小二问的之一句话是:“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啊?”而大侠一般都会这么回复:“来两斤酱牛肉,再配一壶上好的烧酒。”几乎小说中的所有大侠去客栈都会要这两样东西,难道大侠就必须要酱牛肉和酒吗?客栈还有没有其他的食物呢?
客栈的菜笼统分为两类:肉食和素食,肉食有鸡、鸭、鱼、鹅、牛、羊、猪,素食有野菜和五谷杂粮等。只要有钱,你可以在客栈敞开了吃,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既然客栈菜种类如此丰富,那为什么大侠们都只点酱牛肉和酒呢?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封建社会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发展农业就要耕地,耕地就要有牛,从而牛成了古代社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古代法律规定,没有官府的允许平民百姓不得宰牛,只有王公贵族和皇上才可以享受美味的牛肉,其他人一律不行。大侠点牛肉的行为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蔑视,从而体现出他们潇洒不羁的性格。
古代普通百姓非常崇拜游侠,因为游侠敢于打破统治阶级、官僚阶级的压迫,拯救平民败兴于水火之中。古代很多名人都在少年时当过游侠,刘备的之一位谋士徐庶就是游侠出身。在古代当游侠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可能会遭到官府的追击打压,但哪怕被统治阶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