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主父偃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政治因素?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09)46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大臣历史人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汉武帝一生最主要的功业就是打跑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敌人匈奴,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十年。要击败强大的匈奴,需要集齐全国之力,汉武帝讨伐匈奴时所使用的钱粮物质除了祖父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两代节省下来的以外,大多都是从国内持续剥削,受剥削者除了普通老百姓,还有各个刘氏诸侯国、勋贵、豪强,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和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在大规模派兵出击匈奴时,同时也要压制住国内的各种不服。

汉武帝在筹集军费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名臣桑弘羊,他帮助汉武帝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财税政策来增加国家收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盐、铁、酒等物质实行国家专卖,但这些物质的流通和经营原本是由各诸侯王以及勋贵们垄断的,现在收归国家经营,他们的损失自然是无比惨重,所以反对声此起彼伏。

汉朝到汉武帝时,经过各种斗争和动乱留存下来的诸侯王和勋贵家族也有不少,这些家族历经几代发展,都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依附在这些家族门下的豪强和奴仆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

汉武帝以国家名义收回本属于他们的利益,他们是想反抗的,这些大家族也有一定反抗的实力。而汉武帝要想专心对付匈奴,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是不行的,攘外必要先安内,于是,如何消除国内的这部分不稳定因素成了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又一位名臣主父偃应运而出,他在成为汉武帝的私人顾问后,针对国内的刘氏诸侯王、勋贵和豪强们提出了两条相当有用的建议,成功的帮助汉武帝稳定了汉朝内部,主父偃首先提出来的是《推恩令》: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推恩令》适用于所有的诸侯王国和勋贵世家,这个政策一出,会逐步的削弱诸侯国和勋贵们的家族力量,将他们打散,不再成为汉王朝皇权的威胁。

除了诸侯国和勋贵家族,民间的豪强巨富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们依附于各个诸侯国和勋贵家族,隐藏于民间,如果诸侯国和勋贵们要煽动民间百姓反对汉武帝的各项政策,首先就是由这些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豪强巨富们出面。于是,主父偃再次给汉武帝提供了一条建议:

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通过迁移各地豪强到长安附近就近监视,并且集天下财富于中央,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中央富,地方穷,那么地方上即使造反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主父偃的这两条政策就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而言当然很高明,增强了汉武帝代表的中央一方的实力,但他也因此把天下的所有诸侯国、勋贵、豪强们得罪的死死的,成为天下公敌,所有的利益受损者拿汉武帝没办法,但都等待着机会要干掉主父偃。

主父偃因家境贫寒,早年在外游学时经常被人鄙视,在被汉武帝提拔为私人秘书且一朝发达后,其人变得相当嚣张,不但公开索取贿赂,还扬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他大概是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迟早因为挡不住各种明枪暗箭会完蛋,所以做事毫无顾忌,不过有汉武帝的信任,他一时半会还没事,但他也在积极准备身后事,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们找条退路。

汉武帝元朔二年,因主父偃欲将女儿送给刘氏诸侯王之一的齐厉王为妾被拒绝,恼羞成怒之下,抓住齐厉王和亲姐姐私通的事上奏汉武帝,要求处罚齐厉王,汉武帝本来就想逐个整治诸侯王,有了把柄当然不会放过,因此派主父偃去做齐国相处理此事。

当然,汉武帝只想借机削弱和控制比较富庶的齐国,没想着制齐厉王于死地,但主父偃到齐国后,摆出强硬姿态,拒绝和齐厉王见面沟通,导致齐厉王畏惧自杀,他死后因为无后,齐国被除名收归中央管辖。

齐厉王和亲姐姐 *** 并非是什么滔天大罪,再怎么说也不会是死罪,但主父偃一到齐国就逼死齐厉王就让其余的诸侯王们相当害怕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整死谁?

《推恩令》只是削弱他们,但富贵日子总归还是有的,不会有生命之忧,可死人了就必须反抗,诸侯王之一的赵王刘彭祖忍不住了,上书揭发主父偃收取诸侯王子弟的贿赂,在《推恩令》的实施过程中帮助送贿的诸侯王子弟得到比较好的封地。

汉武帝为此大怒,将主父偃给抓起来,但他对是否杀掉主父偃还在犹豫不决。其实当时汉武帝心里已经有杀掉主父偃的想法,不是因为主父偃收受诸侯王子弟的贿赂的原因想杀他,再怎么收贿赂帮助诸侯王子弟挑选封地,也还是在《推恩令》的大框架下面实行,对朝廷没什么损失。

汉武帝恼怒的是主父偃试图和齐厉王联姻,如果他信任的臣子和他要对付的政敌成为了亲戚,以后还怎么忠心帮他办事?主父偃或许是想给后代找一条退路,但他的 *** 坐歪了椅子,被汉武帝视为背叛。

可汉武帝为什么犹豫不决呢?因为主父偃是被诸侯王告发的,天下人都知道主父偃是在帮助汉武帝对付诸侯王和勋贵,如果诸侯王一告发就处死主父偃,那么会被人看成是对诸侯王和勋贵们妥协,政治上极其不利。因此,即便汉武帝已经起了杀心,也要找合适的借口。汉武帝犹豫,主父偃的政敌可不犹豫,御史大夫公孙弘在这时进谏:

公孙弘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主父偃就这么被汉武帝干掉,为什么公孙弘一进谏,汉武帝就把犹豫不决变成毫不犹豫?是因为公孙弘代表的利益团体不是如诸侯王和勋贵们一样是汉武帝要削弱的对象,反而是汉武帝要竭力拉拢的对象。

公孙弘在当时是儒家在朝堂的代表人之一,自从董仲舒给汉武帝上《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认可了儒家学说对皇权统治的好处,儒家学派逐渐做大。但儒家内部也有老大之争,公孙弘和董仲舒就是在争当儒家朝堂代言人的位置。

公孙弘这个时候出面给主父偃最后一击,不但代表了儒家对汉武帝的支持,还可以获得众多诸侯王、勋贵、豪强们的好感,有利于儒家在朝堂上占据主导位置,更有利于公孙弘得到其在儒家学派的主导地位。

对于汉武帝来说,主父偃想和诸侯王联姻视同反叛,必须要杀,但不管主父偃是因为什么罪名 *** 掉,也绝不能因为是诸侯王的告发而杀他,诸侯王建议杀主父偃和公孙弘建议杀主父偃,在政治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一个是妥协性质,另一个就是顺应民心、士意。

因此,公孙弘和汉武帝一拍即合,汉武帝有了名分铲除背叛者,有儒家为他背书,不用背上刻薄寡恩的名义,儒家因支持杀非儒家学派的主父偃得到豪族们的认同,公孙弘后来也顺利的成为丞相,替代董仲舒成为儒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8465.html

标签: 主父偃汉朝

“主父偃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政治因素?” 的相关文章

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圆明园,时年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谒见康熙。康熙见到乾隆后,异常喜爱,不但马上将其接进皇宫养育,还亲自为其授课,对他的态度更是...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字景隽,京兆武功人,北魏官吏。出身武功苏氏,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湛与哥哥苏亮从小出名,后跟随齐王萧宝寅,任西征行台郎中。萧宝寅叛乱时,力劝不成功,要求告老还乡。北魏孝庄帝即位,征召入朝,任散骑都尉、尚书郎、中书侍郎。孝武帝出帝之初,...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三国时期文鸯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本事如何

三国时期文鸯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本事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孙盛《魏氏春秋》: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房玄龄《晋书》: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赠太尉韩允忠神道碑》:“文次骞智敌万人。”后人对此人的评价颇高,此人是谁?他便是三国时期魏末晋初军事家——文鸯。相比较...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 张飞真的是吕布的克星吗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 张飞真的是吕布的克星吗

还不知道:张飞为何是吕布克星?有两大优势,三次单挑过后,让吕布颜面扫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吕布、张飞,何许人也?吕布何许人也?《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名将,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下硬抗关羽、张飞和刘备,虽苦战多时,却还全身而退了。遭遇曹操手下,许褚、典...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