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渊真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背后推手吗?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10)1270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对于唐高祖李渊,很多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

成也儿子,败也儿子。

李渊这辈子,更大的幸运,就是生了两个好儿子。一个叫李建成,一个叫李世民。这两个儿子,是他建立唐朝时更好的帮手。但同时,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也成了李渊一生更大的失败和痛苦。

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之所以会闹到最后血溅玄武门,其实还真不能怨别人。这对兄弟最后闹到那个地步的罪魁祸首,其实正是李渊本人。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唐朝正式开国。李渊登基之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不过,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情况其实十分复杂。因为当时唐朝所能辖制的地域,只有关中地区和河西地区。想要统一天下,仍是任重而道远。

为了统一天下,李渊当时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按照李渊的战略,唐朝应该首先拿下洛阳,控制中原北方的最精华的一部分地区,然后再慢慢收拾北方的几个边边角角,最后南下统一天下。不过,这个战略,在后来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异化。

战略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该决定由谁去领兵作战了。

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其实比制定大的战略方针,更让他头疼。

因为此时的李渊,已经是皇帝了。自己亲自带兵出征,不太现实。偶尔打一仗两仗可以,但不可能全部由他去负责。而如果任用其他将军领兵的话,势必又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如果有一个将军,帮李渊统一了整个天下的话。那么等到这位将军统一天下之后,接下来估计李渊的皇位也就该让出去了。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显然也不行。一来太子身份尊贵,经常带兵打仗,实在是不现实。二来,如果由太子领兵,太子军权过大的话,对李渊的皇位同样存在威胁。

所以,李渊当时做出的选择,便是让李家宗室,去领兵作战。这些宗室成员,都是李家的自己人,肯定比外人更值得信任。而且,宗室成员就算功劳很大,也很难威胁到李渊的地位。

就这样,唐朝开国之后,李渊开始大范围任用李家宗室成员领兵,主动对外扩张。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李渊次子的李世民,自然更被李渊所信任。再加上李渊起兵的过程当中,李世民就已经立下的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开始在军中异军突起,越发被李渊所倚重。

但是,在接下来几年的战争当中,有一个现象超出了李渊的预料。

这个现象就是:李世民实在是太能打,而其他李家宗室,除了李孝恭之外,基本上就是一群草包,打仗基本上没赢过。而李孝恭能够打胜仗,也不是因为他本人特别牛,而是因为他有个副将,叫李靖,是个特别能打的军神。

如此一来,在唐朝军中,就彻底没人能够和李世民争夺一哥的头衔了。每次李渊想去打谁,首先想到的,也是李世民。

武德元年,李世民灭掉了薛举;武德二年,李世民灭掉了刘武周。武德三年和武德四年,李世民兵围洛阳,将洛阳的王世充围困城中,逼得王世充向山东的窦建德求救。结果窦建德来援之后,一样也被李世民打趴下了。这一战之后,李世民一战打垮了北方最强大的两大割据势力。至此,整个北方,几乎已经完全被唐朝统一了。

洛阳一战,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当李世民带着俘虏的窦建德和王世充,返回长安的时候,李渊忽然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没办法,因为李世民起点就很高。唐朝开国的时候,李世民就被封为秦王,兼任尚书令。此后,每次李世民打赢了之后,李渊都会给他再次加官进爵。所以等到李世民打赢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渊忽然发现,已经没有任何更高的官职可以封给李世民了。

最后,李渊别出心裁,想出了一个叫做‘天策上将’的官职,授予了李世民。为自己儿子创造一个官职,这种事也只有李渊能够做出来了。

与此同时,李渊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此时的李世民,显然已经有些过于势大,有点超出李渊的控制能力了。

实际上,李世民打赢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渊其实还有一个位置可以封给李世民,那就太子之位。不过,李渊之前已经立李建成为太子了,如果想封李世民为太子的话,那就只能废了李建成,这显然是李渊不愿意做的。李建成本人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太子,深得李渊的喜爱。而且废长立幼这件事,也不符合传统的宗法继承制。

简单来说,就是李渊根本不愿废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渊希望看到的,是李建成稳坐太子之位,然后让李世民踏踏实实帮他去打天下。

所以,在洛阳之战结束以后,李渊开始有意识地抑制李世民,不让李世民在领兵,而是让其他李家宗室去领兵作战。在李渊看来,洛阳一战已经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以后的战斗,基本上都是小仗了,就算没有李世民,也一样能打得赢。至于李世民,则是被李渊留在京城,担任文职。

李世民在见到老爹如此布置之后,自然也明白了李渊的意思。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只能老老实实做他的秦王。

但是,仅仅几个月之后,局势的发展再次超出了李渊的控制。

窦建德被打败之后,他的地盘也被唐朝全部收入囊中。不过,就在窦建德战败后不久,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再次起兵,反抗唐朝。刘黑闼起兵之初,李渊并没有太当回事,直接让几个李家宗室领兵前去平叛。

但李渊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派去的那几个李家宗室,实在是太废柴了。最后非但没有灭掉刘黑闼,反倒是让刘黑闼越战越勇,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恢复了窦建德的全部地盘,而且还将原本属于唐朝的地盘,又打下来一部分。

此时的刘黑闼,已经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没办法,李渊只能再次派出李世民,统领大军,前去和刘黑闼战斗。

再次得掌兵权的李世民,就如同鱼入大海,一发不可收拾了。

之前的李世民,虽然对太子之位,有所觊觎,但一直想着李渊能够承认他,然后光明正大地立他做太子。然而后来李渊的表现,却让他彻底失望了。所以这次征讨刘黑闼的过程当中,李世民留了个心眼。在和刘黑闼对战的同时,还注意向各地安插自己的人手。

就这样,等到刘黑闼被李世民打败之后,整个山东、河北、河南等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李世民安插上自己的人手。尤其是在军队当中,李世民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声望,以及自己安插下去的部将,得到了绝对的控制权。

打败刘黑闼之后,李世民再次返回了京城。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想过要和大哥兵戎相见。之前的那些布置,也只是想给自己多积攒一些资本而已。

和刘黑闼一战之后,李渊也彻底重视起李世民的威胁。自此之后,李渊开始坚决不让李世民领兵了。而刘黑闼被李世民打败之后,曾逃往突厥,后来靠着突厥的力量,二次起兵。当刘黑闼二次起兵的时候,不管李世民如何请战,李渊都不敢让李世民再掌兵,而是让太子李建成,前去领兵镇压。

此时的李世民,也颇为无奈。想要通过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得到权力,已经不现实了。此后的斗争,看来只能在朝堂上进行了。所以,从此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斗争,开始转移到了朝堂之上。

最开始的时候,俩人还能做到表面上的和气。但是,因为两个人能力都太强了,都开始疯狂向各自身后拉拢朝臣。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唐朝高层的朝臣们,便不得不被迫站队,形成了 *** 和秦王党。

对此,李渊实在是没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选择以和稀泥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过,李渊私底下还是对李建成的支持更多一些。毕竟,李渊从来都没想过,要废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对李建成多支持一些,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仗是我打的,国家的建立我居功至伟。然后我大哥因为比我早生了几年,就能做太子,还能得到老爹的偏心?凭什么?

而从李建成的角度来说,李世民已经不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必须主动出击,打压李世民,打压秦王一党。

于是,在李渊和稀泥式的调节之下,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开始彻底公开化了。

当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矛盾公开化以后,李渊此时其实依然有能力阻止那个最坏的结果出现。只要他坚定选择任何一方支持,另一方落败之后,其实都有活下去的机会。然而此时的李渊,却再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李渊觉得,反正唐朝地盘也够大。大不了就将洛阳以东的地盘,全给李世民。洛阳以西,全都归李建成,两个儿子直接平分天下算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烂到不能更烂的主意了。

李渊的这个想法,所有人都不可能支持他。不光大臣们不支持他,就算是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同样也不支持。在李建成看来,他是太子,整个唐朝都应该属于他。而李世民则觉得,唐朝能够建立,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应该拥有一切。

随着兄弟二人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兄弟二人都开始逐渐生出杀心。李建成甚至已经想要通过下毒的方式,直接毒死李世民。而 *** 和秦王党的斗争,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为这对兄弟的斗争,刚刚统一不久的唐朝,已经到了即将分裂的地步。

此时的李渊,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问题已经过于严重,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李渊选择的方案,是肢解秦王党,将李世民派系的一些官员,或放逐或贬黜,反正是尽可能地帮李建成压制李世民。

眼见于此,李世民终于彻底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再加上李世民当时得知,李建成打算直接派人杀他,李世民终于决定,抢先下手,从肉体上干掉李建成。

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抢先向李渊举报,说李建成和李渊的后宫有染。李渊得知之后,自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让李建成第二天进宫,和李世民进行对峙。然后,李世民派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等到李建成入宫的时候,忽然袭杀了李建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当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正在宫中等候,并且召来了几个中枢重臣,打算待会儿一起听李世民和李建成进行对峙。然而最终,李渊等来的,却是李世民手下的将领尉迟恭。

此时的李渊,除了悲伤和愤怒之外,同时也忽然发现,局势似乎已经被自己的这个二儿子彻底掌控了。京城内部,此时已经完全由李世民控制。而京城之外,很多地方军队,也都完全听李世民的号令。所以,即便李渊是皇帝,有心问责,也同样无能为力了。

最后,李渊只能任命,选择让位给李世民。

李渊退位之后,一直久居深宫。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宴席之外,从不露面。此时的李渊,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只能老老实实做他的太上皇了。

公元635年,李渊病逝,终年70岁。这位唐朝的开国皇帝,终于彻底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回顾玄武门事变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父亲的李渊,其实才是更大的罪魁祸首。作为一个父亲,李渊当然是合格的,对待每一个儿子,都十分慈爱,算得上是一位慈父。但李渊却忘了,在政治斗争当中,亲情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如果李渊能够及时做出选择,选择李世民或者李建成任何一方的话,失败的另一方,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可能。但正是因为李渊的和稀泥,最后才导致了玄武门事变的发生。

李渊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很多时候和稀泥是不管用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8540.html

标签: 李渊唐朝

“李渊真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背后推手吗?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 是唐玄宗李隆基王皇后的胞兄,祁国公王仁皎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封建王朝,如果皇亲国戚被砍头,要么是谋逆大罪,要么就是贪腐重罪。而王守一则属于后者。要说王守一,先说说他的孪生妹妹王有荣。王有荣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儿八经娶的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王皇后。一开始的时候,王氏作...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运动。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尽管太平天国的建立,离不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在太平天国中,他却只能算是精神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东王杨秀清。说起来,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全靠族人给他一口饭吃,才勉强活了下来。贫贱的出身,让杨秀清不得不早...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在位,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还不知道:朱棣为何选体弱多病的朱高炽为太子,而非战功卓著的朱高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悉明朝历史的人想必对朱棣这位皇帝并不陌生。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后来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驻守北地。按理说朱棣是不会继承皇位的,但是他的野心勃勃使他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从而从...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