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褚英曾被作为继承人培养,为何很快被废黜?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0)60

爱新觉罗·褚英是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逢乱世的爱新觉罗·褚英,青年时期开始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努尔哈赤的年纪越来越大,褚英更是一度被努尔哈赤作为汗位继承人培养。然而,就在褚英授命执掌国政仅仅三个月后,便又被努尔哈赤一撸到底,最后更是在被软禁两年后下令处死。

自幼经历刀光剑影,青年后屡立战功

万历五年(1577年),十八岁的努尔哈赤迎娶了塔木巴晏之女佟佳·哈哈纳扎青作为原配夫人,次年两人生下嫡长女东果格格,而褚英则是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的他,乃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此时的褚英还只有3岁,因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早早便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中。努尔哈赤起兵之初,不仅要经常领兵出征,更时刻面临着族人的袭击和刺杀,而长女东果格格、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便是在这种腥风血雨中逐渐长大,幼年的经历虽然造就了褚英性格中勇敢坚强的一面,但同时也导致其形成了躁烈偏执的另一面。

生逢乱世,再加上早期努尔哈赤的势力较小,因而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褚英便常常跟随父亲对外征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八岁的褚英奉努尔哈赤之命,率兵征讨安楚拉库,他不畏险阻,攻取屯寨二十处,其余屯寨尽行招服,获人畜万余,胜利回师。

首次独自领兵便取得如此斩获,自然令努尔哈赤极为高兴,因而褚英返回后便被封为了洪巴图鲁(满语大英雄的意思),并晋封贝勒。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褚英又带着弟弟代善,跟随叔叔舒尔哈齐率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护送归降的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家属,途中 *** 叔父以“白光”为凶兆,要求撤兵的命令,最终顺利抵达蜚悠城。而在护佑500户蜚悠部众返回时,他们又遭遇了上万乌拉兵的堵截,在舒尔哈齐因敌众我寡而畏惧时,又是褚英和代善鼓动将士主动出击、奋力拼杀,结果斩杀乌拉兵三千余人,获马5000匹、甲3000副,擒杀乌拉大将博克多。战后,因褚英的“奋勇当先”,努尔哈赤赐予其“阿尔哈图图门”(满语足智多谋的意思)尊号。

因为打仗不畏生死、奋勇争先,褚英迅速成长为了努尔哈赤麾下的得力大将,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中,褚英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当努尔哈赤逐渐衰老,有意培养接班人时,褚英自然成为首选。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宣布褚英以嫡长子身份,代为处理国家政务。

为稳固地位激化矛盾,被努尔哈赤软禁处死

执掌朝政大权后,褚英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资历尚浅、年纪较轻,而又太过心胸狭隘,结果与当时的“四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开国五大臣”(费英东、额尔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迅速发生矛盾。

正是由于褚英资历尚浅,因而便想趁着父亲仍然在世,逐渐削弱“四大贝勒”和“开国五大臣”的财富和权力,从而使得自己的地位迅速稳固,为将来顺利继位奠定基础。然而,褚英如此操之过急,结果非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促使“四大贝勒”和“开国五大臣”更是联合了起来,使自己陷入了孤立之中。

而更为让人郁闷的是,褚英对于自己的处境非但毫不知情,反而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让诸贝勒和大臣对天发誓效忠自己,并强迫“四大贝勒”,“不得违背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话告诉父汗”,并声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友好的大臣,待我坐上汗位之后,必将之处死”。

褚英的所作所为,最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五大臣”率先发难,向努尔哈赤报告褚英“似有贰心之嫌”,并将其所说之话予以转述。努尔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但也想给儿子一个检讨自己、痛思悔过的机会,便召见褚英,让其看“四贝勒”、“五大臣”告发他的文书,根据《满文老档》记载,褚英面对“四贝勒”、“五大臣”的告发,表示“无言可辩”,然而却表现出一种不思悔改的态度。

于是,努尔哈赤不得不在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一个抉择,经过反复权衡,他最终决定疏远褚英,此后两次进攻乌拉,褚英再也没有领兵出征,而是被留守后方。

然而,面对努尔哈赤的疏远,褚英非但没有汲取教训、反躬自省,反而“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诅咒外出征战的军队,并扬言,“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事发之后,褚英被以“咀呪之罪”,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被幽禁于高墙之中。

努尔哈赤本希望褚英被幽禁后,远离朝政的他能够有所悔悟,然而失去了政治权力的褚英,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心中愤懑不已。于是,在被幽禁两年之后,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的名义下令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满文老档》对此有载,“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8585.html

标签: 褚英清朝

“褚英曾被作为继承人培养,为何很快被废黜?” 的相关文章

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有何好吃?朱元璋为何这么做?

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有何好吃?朱元璋为何这么做?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八月,在徐达大军威逼下的元顺帝逃离大都(北京),元朝在关内的统治结束,明朝接替。元朝统治中国大地近百年,其统治手段难说温和,这从元朝完成统一后仅仅七十余年(从南宋灭...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关羽在曹操手下时,为曹操斩了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在这期间,关羽遇到了廖化和周仓,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人都要跟随关羽,而关羽只要周仓,不要廖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廖化比周...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老八生在那个时代只能说是他的悲哀。老八允禩人称“八贤王”,正史记载老八允禩在雍正四年就被以“阿其那”“塞思黑”就是猪狗不如的称号,就被雍正搞垮了,而并非像《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在雍正临死前才摆平老...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曹参之...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自己的妻子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司马懿的妻子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司马懿晚年如此厌恶妻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厌妻,这个典故可是把司马懿直接推到了古代“负心男”的行列。和历史上大多数名人的妻室只留下什么“氏”不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留下了完整的名字。而这个女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

薛应旗:明朝学者、藏书家,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薛应旗:明朝学者、藏书家,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薛应旗(公元1500年-公元1575年),明学者、藏书家。字仲常,号方山。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慈溪知县,官南京考工郎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薛方山的生平大致可分三个阶段:35岁前,主要是读书,准备科举;1535年中进士,开始二十一年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