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丕坚持重用司马懿的真相是什么?是他不了解司马懿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0)68

曹丕是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风云激荡,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们给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代增添了各种颜色,三国有强弱,有争斗,有计谋,各展所长,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最终三分归晋。晋朝能代魏、灭蜀、灭吴离不开一个人的深谋远虑,即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司马懿当然是狠人,也有人说他能混到掌控魏国大权是因为他比其他狠人活得长,不过小编以为长寿并非是主因,其家庭出身和代表的阶层才是他得以走上巅峰的绝对因素。

曹 *** 后,继承人曹丕要代汉自立,以曹操的威望和武功,生前仅仅是称王都阻力重重,连多年的老友、首席谋臣荀彧都站出来反对他,宁可自杀也不配合曹操。曹丕想要做的可是比王更进一步的皇帝,在一无战功,二无绝对威望的情况下,曹丕想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必须出让利益,还不能是简单的金钱或官爵的拉拢,而是要让出相当大一部分国事上的话语权。

曹操生前一直重用有能力的寒门人才,因为曹操本人的出身并不高贵,特别是曹家有宦官家庭的痕迹,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世家们是看不起曹操的,曹操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大力提拔寒门来制衡世家,用人唯才是举,但又不得不依靠世家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维持住治下的安稳。他对世家大族是相当警惕的,深知这些世家大族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曹操在世时,杀边让、孔融、杨修等世家出身的反对者,通过铁血手段巩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但曹丕不行,他没有曹操的铁血,也没有尸山血海中历练出来的王霸之气,历史上称他为“文皇帝”也是有根据的,其人文才大于武略。被曹操压迫的世家大族们好不容易等到了曹操这个大魔王的离世,当然会借机出头,曹丕要想顺利代汉不出乱子,也只能和世家大族们妥协,而司马家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性家族。

司马家是当时最顶尖的世家,秦朝灭亡时,司马懿的老祖宗司马卬就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殷王,并在河内一带建立封国,从那时候一直到东汉末年,四百多年传承下来,在河内郡一带,司马家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像这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大家族还通过相互联姻等手段,共同掌控上层的话语权。曹 *** 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搬走了,曹丕即使知道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不好惹,也只能咬着牙和他们分果果。

曹操生前曾警告过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晋书·宣帝纪》)。”但司马懿背后是一整个顶级家族和众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根本无法对司马懿做出任何人身伤害,可以贬官,但不能杀人,而且还要不断妥协。曹丕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采纳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来做为选官的制度,将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权力让了出去,陈群是谁?他是被曹 *** 迫自杀的荀彧的女婿,陈家和荀家都是世家大族。

曹丕就是用同意“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来换取以司马懿为首的各世家大族支持他称帝,曹丕之后的曹氏要想坐稳江山也得持续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曹丕即使知道司马懿是危险人物也必须重用。曹丕临死前任命曹真、陈群、司马懿等为顾命大臣,还当众告诫继承人魏明帝曹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其实是在告诉曹叡,我老曹家要坐稳江山就不能跟世家大族起冲突。

曹丕或许想着有曹氏和夏侯氏掌军,司马懿们帮助辅政,反正曹氏有军权在手,不怕司马懿们能翻上天,曹魏政权能在平衡下维持。但曹丕再怎么谋算也没想到仅仅一代人过后,曹氏和夏侯氏就后继无人,其后人完全没有了当初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的武勇及谋略,魏明帝曹叡基本上无人可用,甚至不得不以硕果仅存、非曹氏和夏侯氏中的老将张郃来制衡司马懿在军中的影响力。等到曹真和张郃在同一年先后死去后,军权也就逐步旁落,等瓜熟蒂落时被司马氏篡位。

综上,曹丕知道司马懿未必是个好东西,但形势逼迫着他不得不和司马懿合作,司马懿背后的力量太庞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人要想铲除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不可能的,东吴的孙权逼死江东大族出身的陆逊,和江东世家决裂,结果陆逊之后东吴几乎无将可用,因为东吴的世家大族们不在给孙权提供人才和资源。

所以,曹操没敢杀司马懿,更何况曹丕?曹操对曹丕关于司马懿危险的警告只能是提醒曹丕小心,而不能做为预备干掉司马懿的决策,司马懿最后能成功,除了超出他人的智谋外,最主要的就是他所代表的阶层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阶层,出身好,没办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8602.html

标签: 曹丕三国

“曹丕坚持重用司马懿的真相是什么?是他不了解司马懿吗?”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始皇,中...

曹叡为什么要处死毛皇后?她做了什么事情?

曹叡为什么要处死毛皇后?她做了什么事情?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毛氏本是曹叡身边的一个小妾,由于受宠,在曹叡继位后就被封为皇后。谁知她仅仅因为说了一句话,就落得身死魂灭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公元223年,曹丕有心立还是平原王的曹叡为太子,于是,为他迎娶了河内世家大族虞氏为妃。不久后,又将同是...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于应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明朝靖难之役都是一场堪称神奇的战争。拥有全国资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会在朱棣面前完...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之后 貂蝉为何在第二天就自杀了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之后 貂蝉为何在第二天就自杀了

对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为何貂蝉隔天就自杀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她是三国第一美人,身为女儿却心怀家国,不畏艰险只身入龙潭,可在被曹操当作战利品送给关羽后,第二天就自尽而亡香消玉殒,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代美人貂蝉做出这样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