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统一过程有7个功臣,只有1个善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19)940

文字:南木

排版:洛川

作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才得以建立。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秦国就以西方小国的身份,逐渐崛起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在这个过程中,有7位杰出的人物为秦国的兴盛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或改革法制,富国强兵;或谋划外交,连横诸侯;或征战沙场,攻城略地。

他们的功绩载入史册,为后人所敬仰。

然而,这7位功臣中,只有1位能够善终,其余6位都遭到了不幸的命运。

他们的悲剧,反映了秦朝的暴政和残忍,也预示了秦朝的衰落。

01

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法家思想家,秦国政治家。

他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国实施了两次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西方边陲小国发展成为中原霸主,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入秦的契机是秦孝公下令招贤。

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他见到了秦孝公。

商鞅先后用帝道、王道、霸道三种说辞游说秦孝公,但都没有得到秦孝公的认可。

最后,商鞅直接谈论富国强兵之策,引起了秦孝公的兴趣和信任。

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的变法分为两次,之一次是在前359年,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开辟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农业生产和战斗功勋,实行连坐法等。

第二次是在前350年,主要内容是改革税收制度,统一度量衡,整顿吏治,规范民风民俗等。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为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一位军事家。

他曾经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地区的部分失地,并在安邑、固阳、西鄙等地与魏军交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因为他在河西之战中的功绩,秦孝公封他为商君,并赐给他商邑十五城。

然而,商鞅的变法也引起了旧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和仇恨。他们不断地诬陷和陷害商鞅,企图除掉这个改革者。

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其子惠文王继位。

同年,商鞅因为被公子虔指控谋反而战败死于彤地。他的尸体被带回咸阳,并被处以车裂之刑。

02

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他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

张仪先后为秦国和魏国担任相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削弱合纵联盟的力量。

张仪出使各国,施展连横计策,帮助秦国的势力空前强大起来。

结果,他的结局也很悲惨。

在秦惠王死后,张仪因为不受秦武王的信任和重用,被迫逃离秦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魏国。

回去的路上,他的夫人也被杀死。

张仪虽然逃过一劫,但最终却在故乡孤独老死。

03

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庶长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因功,白起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白起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

此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

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

后来,秦昭襄王再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拟派白起为帅,屡遭他拒绝,由此触怒秦昭襄王,同时又得罪范雎,最后被免为士卒,赐死杜邮。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在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04

范雎

范雎,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结果因为才华横溢,受到了须贾的嫉妒,将其诬陷为通齐卖魏。

因为这事,范雎受尽了羞辱,并且差点被打死。

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他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公元前271年,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

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

秦昭王遂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

后来,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郡守。

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

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

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

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05

蒙恬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

他出身于将门之家,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

蒙恬善于用兵,与扶苏的关系很好。

他本是秦国内史,掌管司法文书。

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任命为将军,率军攻灭齐国,拜为内史。

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4年,他又奉命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三十四个郡县。

他还沿黄河至阴山修筑万里长城,并修建九原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坚固的防御线。他驻守北方十余年,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侵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

赵高与李斯勾结篡改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并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蒙恬。

蒙恬怀疑遗诏有诈,请求复诉。

但赵高不顾胡亥的意愿,坚持杀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尽,死时悲叹自己无罪而被杀害。

蒙恬是秦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功臣,他为秦国开疆拓土,修筑长城直道,卓越的才能令后人敬佩。

但是,他也因为忠于秦始皇而遭到赵高等人的陷害和残害,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06

李斯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

他出身于贫寒之家,年轻时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当时,李斯见到厕所里的老鼠,有的食不饱,常被人狗惊吓;有的食粮仓里的粮食,安居在大屋之下,不见人狗之忧。

于是,李斯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他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选择环境。

于是,他辞去小吏的职务,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习治国之术。

学成后的李斯,分析比较了当时各国的发展情况,决定到秦国去。

他到秦国后,很快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他多次向秦王嬴政进言,提出了先灭韩国以恐吓其他国家、利用金钱收买各国重臣、修筑直道以便调兵运粮等策略。

秦王嬴政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逐渐提拔他为长史、客卿、廷尉等职。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李斯与王翦、冯劫议定尊秦王为皇帝,并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命为丞相后,他又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反对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述;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

他这些政治主张和实践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后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不过,他的下场也很惨。

李斯与赵高篡改了嬴政的遗照后,此后不久,赵高给他扣上谋反的帽子。

最终,李斯和儿子一起被腰斩。

死前,他留下了著名的遗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意思是说,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再去上蔡东门,和你一起牵着黄狗追逐狡兔,可惜,已经无法实现了。

07

王翦

王翦出身于军人世家,年轻时曾随父亲王离参与过秦国对外征战。

他勇敢善战,深受秦王政的赏识和信任。他先后担任过秦国的上将军、左丞相等职务。

王翦最著名的战绩是灭赵和灭楚。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他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克邯郸,俘虏了赵幽繆王和赵国大臣。赵国从此灭亡。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又命令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下伐楚。

王翦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战略,一年不出战,使楚军不敢轻举妄动。一年后,王翦突然发动攻击,大败楚军,杀死项燕于蕲,俘虏楚王负芻于陈。楚国也从此灭亡。

与上面的几位不同,王翦,是唯一寿终正寝的功臣。

王翦能够善终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他够聪明,懂得为人臣之道,有足够的政治敏感度,能够在关键时刻进行自污,避免引起秦王嬴政的嫉妒和猜忌;

二是他够幸运,幸运在于彼时秦国已经开始了兼并天下的最后一步,没有人去对他使用计谋,而秦王嬴政也对他足够信任。

王翦死后,其子王贲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军功,其孙王离则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羽所杀。

08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

而这些实力,都是这7个功臣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他们为秦国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大一统的秦国。

如此功勋卓著,然而,最后却惨淡收场。

不得不让人感慨。

帝王冷血,大秦帝国只到二世,这祸根,或许早就种下了。

各位家人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之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玫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108.html

“秦国统一过程有7个功臣,只有1个善终” 的相关文章

邢道荣的实力怎么样?与赵云相比如何?

邢道荣的实力怎么样?与赵云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取零陵,零陵太守刘度听说刘备率兵来了之后,非常恐惧,和其子刘贤商议,刘贤拍着胸脯说,我有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一点也不用担心,于是,率兵出战。号称力敌万人的上将邢道荣,在张飞和赵云面前,都有什么表现呢?分别坚持了多久?在演义中,邢道荣先...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曹操打仗打了十几年,可以说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他们对曹操基本没有什么异心,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受过曹魏恩惠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呢?司马氏一族一开始也只是曹家的殿下之臣,他是如何夺取政权,又是如何避免了一场因夺权而引起的动乱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历史上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楚成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是怎么造成的?

楚成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下场是怎么造成的?

楚成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楚成王是位强国富民的国君,他在位时,不仅励精图治,还开疆拓土,并敢于叫板春秋霸主齐桓公,还打死了另一个霸主宋襄公。楚国因为他的缘故,愈发强盛。然而,他最终却上吊自杀了。这是怎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