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为啥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19)940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国家的名字各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大宋、大明、大唐等等,都是以统治者起的国号为名。清朝灭亡后,进入民国时期,我国的全称叫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为了跟后面的共和国区分,我们通常称为民国。

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正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沿用至今,那中国这个称呼仅仅是现在的简称吗?还是说,它其实有什么历史渊源,并不是建立民国的孙中山或者后来我党的领导想出来的?

早期的“中国”记载

中国有5000年文明,虽然从商朝开始才有了文字记载,但考古证明,在这之前还有夏朝,夏朝之前还有虞朝。

不过严格来说,那时候都是些较原始的部落,统治者是部落各首领,我们所说的三皇五帝就是那个时期的人物。

在那个时期,我国智慧的祖先们就用上青铜器了,青铜器发展到周朝时,人们开始在上面刻字,以记录一些重要的事件。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就出现在西周时期一个叫“何尊”的青铜器铭文中。

何尊是西周一个姓何的宗室打造的祭祀器物,尊底刻有122个字的铭文,说的是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建立周朝的事情。里面有一句话的原文是:“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用大白话翻译这话就是:本王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好统治万民。

周朝的都城在哪呢?现在的河南洛阳市。洛阳是个古都,曾为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商汤灭了夏桀,占了他的都城,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帝辛,占了他的都城,三个朝代的帝都都没挪过窝,秦朝建立后挪到了西安去,到刘秀建立东汉后又挪回洛阳去了。

汉朝灭亡后,从曹魏政权到后晋的都城都没动过,可以看出,那时的君主是真把洛阳当成天下的中心了。

后面的朝代虽然迁了都,不过那些皇帝都有一个同样的信念:必须统治中原,才能显示他们骄傲的天子地位。

由此可见,中国在古时候是指天下中心,皇帝才能住的地方。

此外,商朝当时还有一个别称叫大邑商,是商人对国都的美称,因为洛阳在中原,所以商朝又可以称为中商国,这不就跟现在一样简称中国了吗?

古籍中“中国”二字频现

根据我国的历史学者统计,先秦时期的古籍中,中国二字出现了178次。当然,那时候的中国不是如今的专用名词,而是形容词,也不指代今天这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面积,中国更没有当过国名使用,更多的还是做“京师”、“诸夏领域”用。

不过,有趣的是,做诸夏领域用的时候,指的是周朝的各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那不还是说的周天子统治下的所有领土,确实有一个整体国家的意思。

周朝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是《诗经》,在《诗经.民劳》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安抚京师的人,以此安定四方。

战国时期的《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这里的中国泛指中原地区,虽然当时周天子名存实亡,但整个中原在名义上还是周朝的疆土,因此中国仍有一个国家的意思。

秦朝建立后,我国的疆土不断扩大,中国的面积也随之越来越大。不管天子在哪,只要以都城为核心往周围延伸,是王土的地方都是中国。

东汉的班固在形容秦朝疆域时说:“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这相当于是再次给那时的中国领土定了个义。

再后来的各朝代,我国的领土面积均有变动,但很多正史都用的是中国来表达自己朝代的疆域范围。

到了清朝,清廷称自己的国家为大清国,但也自称中国,而且是从康熙时代就开始了。

《尼布楚条约》中用的就是中国和中国人来称呼大清国,这是中俄两国官方首次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把中国作为 *** 国家的正式称呼。

而且当时的满人挺骄傲能这么称呼自己,这表示他们终于入主了中原,成为这么大片领土的正主。

中国之称在近代稳定下来

在清朝的史料中,大清朝把自己称为中国的次数超过了1600次,满人绝对不是史上之一个自称中国的少数民族。实际上,元朝入主中原后也这么称呼自己,没有入主过中原的契丹人建立辽国后也以中国自居,并且这都没问题。

司马迁认为,就算是外族蛮夷,也是炎黄二帝的后人,与 *** 同根同源。后面的朝代都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所以在晋朝灭亡后南北朝时期,不少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至今都承认他们是我国的历史正统。

所以都是中国,晚清时期的多个国际条约更是把中国和大清混用,等同于一个意思。

清朝时,我国的疆域基本确定下来,北洋 *** 从清廷手中接过政权后,改名中华民国。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很多爱国人士喊的口号,写的作品都直接用中国指代我们的国家。

这时用中华做国民,一个是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描述;另一个则是历史传承。

中指天下中央,天子居所,华是华胥,伏羲女娲的母亲,炎黄二弟的直系远祖,现在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清末的国际条约中,帝国也用过中华来称呼我们:中华大清国、中华大皇帝。可见在清朝时,中国作为国家专用名词已经被国际认可了。不管是国外传教士还是中外学者办的刊物,都使用中国作为称呼。

于是,中国二字就稳定下来了。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名并国际通用,到共和国成立都没有再改过。当然,传承了好几千年的国家称呼,蕴含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根本不需要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191.html

“中国为啥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司马懿临终遗言:子孙不准扫墓!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论你是什么达官贵人,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哪一个朝代不是别人的万千尸骨登上那至尊之位。而我们经常听到三国中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为了成就后...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洪是曹魏宗族大将,武力值不低,甘宁是东吴大将,武力值也不低,东吴大将中,除了太史慈,甘宁当属第一,马超更不用说了,是汉末群雄之一,也是蜀汉名将,武力值在超一流名将行列。然而,在打曹洪的时候,甘宁二十合打败了曹洪,而马超五十合还没拿下曹洪,...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幕僚,其待遇仅次于糜竺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人物生平随从周旋孙乾...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萧常提起东吴的大臣,大家最容易想起的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这几位都是侧重于军事,东吴早期的文臣代表是“二张”——张昭、张纮。他们为孙...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对咸丰帝在位时,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秀进宫,成为咸丰皇帝身侧的女人,然而受宠程度却高下立判。一个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成为清代晋...

徐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次女,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徐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次女,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徐国大长公主(?-990年),宋太宗赵炅次女,生母不详。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正月,封蔡国公主。同年二月二十五日,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魏国公主。同年十月去世,谥号“英惠”。至道三年(997年)六月,宋真宗追封燕国长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