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最后悔的三件事,杀人无数却错杀一人,临终都不敢闭眼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了天下之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但也有着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悔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忧思成疾,因病去世。
在临终前他曾亲口对朱允炆说到:“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三件事,就是睡错一人,杀错一个人,恨错一个人!”
能让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洪武皇帝,在闭眼之前还在为之懊悔,这样厉害的人物到底是谁呢?
朱元璋临终前后悔不已的原因,还要从朱元璋的生平经历说起。
1328年,这个拥有传奇色彩的男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可令人叹息的是他却没有幸投个好胎。出生在濠州贫苦家庭的他,自然也无福得到一个好名字。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四,也是族里的老八,所以他的名字就被随便定为了“朱重八”。
由于家境贫寒,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忙于辛苦种地,可不幸的是庄稼收成总是不好,一家人没有经济来源,只能拮据度日。
1343年,濠州遭遇了旱灾、蝗灾和瘟疫,朱重八的亲人也都因病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穷困潦倒的兄弟两人,没有钱给家人买棺材,也找不到风水宝地埋葬亲人,他们只能用破衣服包裹住尸体,借邻居的一块坟地安葬。
在安置好亲人后,朱重八和二哥为了活命,也为了各自搏一个前程,他们不能再做彼此的累赘,只能分开逃生。
朱重八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于是只能去投奔一个寺院,成为了一个小和尚。他在寺院里每天做一些杂事,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虽然总要忍受老和尚的斥责,但日子总归能顺利安稳地过下去。
可惜天不随人愿,不久后寺里也遇到了困难,因为当地闹饥荒,所以寺庙里也得不到施舍,无奈之下住持只能打发和尚们出去云游化缘。朱重八只好离开寺院,独身一人在各地乞讨。他跑遍了淮西的各个城市,在求生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也正是因为朱重八地三年流浪时光,才会让他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朱重八在外流浪的过程中,他听说元朝统治已经腐败无能,百姓苦不堪言,民间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的预言,甚至有些白莲教徒和红巾军已经起义反抗元朝。
面对乱世际遇,着朱重八心中也有一股正义之火。恰巧他回到寺院时收到了幼年好友汤和的来信,信中表示希望朱重八能和他一起加入到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参与起义。正有此心地朱重八收到好友的邀请后,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起义军。
朱重八入伍后,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他作战英勇,对待战事敏锐度极强,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郭子兴为了拉拢这个人才,还特意把视若亲女的马秀英嫁给了朱重八,并给他起了正式名字元璋。
在马皇后的不断陪伴和鼓励下,朱元璋逐渐大胆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和魄力。他逐次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竞争对手”,先是创建了自己的“吴国”,后又一步步扩大势力建立“大明王朝”。
睡错的人是孙氏
朱元璋从穷困潦倒的小士兵,到君临天下的九五至尊,马皇后都一直陪伴在他身侧,丝毫没有嫌弃过他。可是朱元璋在登基皇位拥有天下后,却开始变心,三宫六院坐拥美人。在众多嫔妃的“帮助”下,朱元璋共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可谓是子嗣繁茂国泰民安之相。
可沉浸在欢乐中的朱元璋也绝对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子嗣繁多会在后来险些毁了自己的国家。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最有才能的便是朱标和朱棣。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出生于公元1355年,母亲是马皇后。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于公元1360年,母亲是孙氏。孙氏原本是马皇后的侍女,因为长得美丽,被朱元璋看中,并收为妃子。
据说,当时朱元璋正在征战江南,马皇后怀孕了。她想让朱元璋回来陪她生产,于是派了孙氏去给朱元璋送信。孙氏到了军营,却没有把信交给朱元璋,而是私自藏了起来。她趁机勾引了朱元璋,并与他同床共枕。结果孙氏也怀孕了,并生下了朱棣。
当马皇后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愤怒,她责骂孙氏是个不知廉耻的女人,并把她赶出了宫殿。孙氏只好带着儿子流落在外。后来在刘伯温的帮助下,孙氏才得以回到宫中,并被封为贵妃。
朱元璋对宠幸孙氏的事情非常后悔,他觉得自己对不起马皇后,也对不起朱标。他认为如果当初没有睡错孙氏,就不会有朱棣这个儿子。而正是因为有了朱棣这个儿子,才导致了后来的靖难之役和建文帝的灭亡。
杀错的人是徐达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整个历程中,徐达都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徐达是明朝开国之一功臣,他曾经跟随朱元璋平定江南、攻占大都、灭亡北元等战役。在朱元璋登基后,他被封为丞相,并担任大将军之职。他忠心耿耿地为明朝效力了几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心效忠朱元璋的徐达,绝没想到自己的战功会有一天成为杀害自己的利器。
朱元璋和徐达自小一起长大,两人感情深厚,对彼此真心相待。在朱元璋决意打天下时,徐达也是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朱元璋的麾下没有比徐达更出色的将领,也没有比徐达更小心谦逊的将领,但如此小心谨慎的徐达最后还是遭到了皇帝的嫉妒怀疑,被暗中杀害。
可笑的是,徐达死后朱元璋还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那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掉徐达呢?
因为失去了妻子和忧心自己的前途,徐达一时间病重不起,当时他住在北平的宅子里,背上长出了一个大疮,而这种疮在当时时没有办法治好。面对着好友的病重,朱元璋对此十分挂念徐达,特地为徐达给找了更好的太医来诊治。
在太医的照料下,徐达的病稍有好转。可后来朱元璋的好意探望却让徐达彻底丧命。
朱元璋为了搞清楚徐达的身体到底怎么样,便亲自去他家探望他,想要知道徐达是不是真的病得厉害。等朱元璋到了徐达的病床前时,徐达连起身行礼都做不到了,只能躺着给皇上请安。
这时候朱元璋才明白徐达快不行了,便问太医徐达这样的情况最忌吃的东西是什么。面对着眼前的九五至尊,太医只能对朱元璋如实相告“烤鹅”,朱元璋听了之后马上让太监给徐达送来了一只烤鹅,并让他当天吃掉,骗他是神奇的药物。
徐达早就清楚自己的病情,在听到朱元璋的话后便立马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于是他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便吞下了这烤鹅,悲哀地死去。
在徐达离世后,朱元璋对这件事非常后悔,他觉得自己错杀了一个忠臣,也失去了一个良将,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朱元璋只能带着自己的遗憾度过余生。
恨错的人是刘伯温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之一,他曾经辅佐朱元璋起义、建国、制宪、治理等方面,是明太祖最信任的谋士和文臣。他被封为应天伯,并担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他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历法、地理风水、兵法战略等领域,被誉为“万古师表”。
然而在明太祖洪武八年,刘伯温却因朱元璋的怀疑和迫害而丢掉性命。而这其中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胡惟庸。
刘伯温与胡惟庸都是浙江人,都是元朝的进士,都是南巫里国的弟子,都是朱元璋的重臣,所以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刘伯温还曾经多次为胡惟庸说好话,帮助他升迁。
可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诚心相待,却没能如愿换来胡惟庸的真心。
刘伯温与胡惟庸虽然是朋友,但也有着不少的分歧和冲突。刘伯温是一个忠诚的儒家学者,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政和奢侈。胡惟庸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主张以法治国,崇尚权势和富贵。因为两人之间立场不同,刘伯温曾经多次上书劝谏朱元璋,反对胡惟庸的一些政策和行为。
为了报复刘伯温,胡惟庸便在朱元璋面前诬陷刘伯温有反意,说他与元朝遗老有私通想要密谋造反。胡惟庸还派人给刘伯温下毒,导致刘伯温病重而死。
“事不关己”的朱元璋虽然没有亲自下令杀害刘伯温,但也没有给他 *** 和昭雪,而刘伯温也就此含冤去世。
朱元璋的一生是辉煌灿烂的,却也是无奈悲哀的。他这一生曾做过许多错事,在明知可以弥补的情况下却毫无作为,最终只能抱憾终生,其实这也算是他自作自受罢了。
在阅读此文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