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共23个兄弟,除去夺嫡的“八王”外,其他的人结局如何?
雍正通过康熙晚年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但雍正坐到皇位上并不意味着夺嫡之争的结束,因为自从雍正登基后便谣言四起:雍正的皇位是抢的亲弟弟胤禵的。就连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都这样怀疑,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为了能彻底坐稳皇位,雍正不得不对自己的亲兄弟们动手,当然废太子胤礽与大阿哥胤褆早就被囚禁多年,雍正继续谨遵皇考遗命即可;但对于除了自己的同盟十三阿哥胤祥外,其他五位兄弟结局并不美好:
三阿哥胤祉:一直隐藏很深,最终被圈禁在景山永安亭而死;
八阿哥胤禩:是雍正夺嫡路上最难缠的敌人,最终被囚禁在宗人府而死,被撤掉黄带子、削除宗籍,改名为“阿其那”。
九阿哥胤禟:作为胤禩的铁杆粉丝,帮胤禩做了不少伤害雍正的事情,跟胤禩一样的结局,改名为“塞思黑”。
十阿哥胤䄉:作为胤禩铁杆粉丝,按理说应该跟胤禩一样的凄惨结局,但因为其背景太过复杂强大(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姨母是孝昭仁皇后,之一位嫡福晋是博尔济吉特氏,第二位嫡福晋是赫舍里氏索尼的曾孙女、孝诚仁皇后的亲侄女),雍正只是将其囚禁起来,并没有为难太多,乾隆登基后便将胤䄉给放了出来。
十四阿哥:雍正的同母胞弟,即便是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雍正与胤禵的感情再不好,好歹也是同母所生,雍正将其囚禁起来,乾隆登基后将亲叔叔放了出来。仍旧让其参与朝政,但胤禵已经错过了人生中更好的年华,已经无心朝政了,并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除了九王夺嫡的“八王”外,雍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其他兄弟们的呢?
皇五子胤祺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宜妃是康熙生前宠爱了几十年的妃子。
胤祺与胤禟是同母所生,但胤祺从未参与九王夺嫡之争,所以得以善终。
可能有人会问;胤祺属于比较年长的皇子,又是宠妃所生,怎么就没参与夺嫡呢?
胤祺虽然是宜妃所生,但并不是宜妃抚养长大,宜妃在生胤祺的时候位份还比较低,只是一个小小的嫔位。所以胤祺出生后便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的宫里,了解雍正的应该知道雍正年幼时就是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康熙的亲表妹,二人感情极好,只可惜孝懿仁皇后并没有为康熙生下一儿半女(只有一个女儿但夭折)。
康熙便将其他位份较低的妃嫔所生的皇子交给孝懿仁皇后抚养,不过胤祺只在孝懿仁皇后那里抚养了一段时间,便被送到了孝圣宪皇后那里。
有这样两位身份尊贵的养母,生母亦是宠妃,胤祺的地位丝毫不比胤禛要差,更加具体有多低的资格,但他并没有参与。
孝圣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康熙的嫡母,正因为两位养母的影响,胤祺从小便养成了善良淳厚而且不争不抢的性格。不仅在众多的皇子中最为宽厚,而且对待宫女太监也丝毫没有皇子的架子,很是平易近人,难怪就连康熙都称赞胤祺“为人淳厚,心性善良”。
胤祺的善良不仅仅是对宫里人,对来百姓亦是如此;他虽然贵为皇子,但是平时很会持家过日子,经常会拿钱出来救助贫苦的百姓;所以胤祺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很不错。
胤祺比胤禩、胤禟等弟弟们年长,所以早早便建功立业,被康熙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太子之位时,胤祺与胤禛、胤祉一起被封为和硕亲王;这三位和硕亲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低调”,不过胤禛与胤祉是装出来的低调,而胤祺是真的低调。
早早有了爵位便意味着有了权力,可以参与朝政。
同胤祺一起被封为亲王的胤禛与胤祉都参与了夺嫡之争,唯独胤祺独善其身。
康熙晚年最讨厌的就是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胤祺能不参与其中自然得康熙重用。雍正登基后,因为有胤禟帮助胤禩与自己为敌,自然被雍正处处针对。而宜妃郭络罗氏,因为是胤禟的生母也被雍正处处针对。
不过雍正也是一个明白人,知道胤祺虽然也是宜妃所生,但从未与自己为敌,所以并未为难胤祺;还允许胤祺将生母宜妃郭络罗氏接到自己的府上养老。
雍正十年胤祺病逝,雍正下旨以亲王的规格下葬,并赐予谥号“温”,“温”字确实比较符合胤祺的性格以及一生。按照大清的规矩,胤祺的儿子继承爵位时应当降级继承郡王之位,但雍正却下旨允许弘晊继承亲王爵位,从下一代开始降级继承爵位,这便是雍正对胤祺更大的肯定
皇七子胤祐
胤祐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位位高权重的王爷,若他不是残疾的话,会成为雍正夺嫡之路上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只能说,可惜了。
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是镶黄旗包衣出身,一开始只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庶妃而已。一次偶然的宠幸戴佳氏得以怀孕生下胤祐,按理说后宫的妃嫔大多都是“母凭子贵”,但戴佳氏并没有因为生下皇子位份上有所提升,毕竟胤祐出生后不久便发现他的腿脚有残疾。
或许是“有失必有得”吧,正因为胤祐腿脚有残疾,所以从小便很清楚自己不会成为一国之君;所以胤祐餐位参与九王夺嫡之争,最终得以善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虽然一开始并不看重胤祐这个身有残疾的儿子,而且还曾想将胤祐过继给自己的弟弟纯亲王隆禧为嗣。隆禧年仅19岁病逝,虽有一遗腹子但是不到一岁夭折,康熙之所以想要将胤祐过继给隆禧,也是想要给自己这个残疾的儿子一个安稳的将来,毕竟胤祐过继后便可以直接承袭纯亲王爵位。等到胤祐成年以后,正式过继即可。
虽然胤祐不得重视,但他身残志不残,从小就刻苦努力,慢慢的变成了文武双全。而且胤祐跟自己的五哥胤祺一样平易近人,丝毫没有皇子的架子。而且胤祐虽然腿脚残疾,但应该不是很明显的那种,所以在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时,16岁的胤祐主动请缨带兵作战。
康熙见儿子如此有出息,便将镶黄旗大营直接交给了胤祐。
胤祐骁勇善战,再加上体恤士兵,将士们都愿意跟胤祐一起奋力杀敌,所以胤祐立下了不少战功。慢慢地康熙发现胤祐确实有统兵之才,便打消了过继的想法,而且让胤祐掌管军务。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第二次大封皇子时,胤祐被封为淳郡王。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出兵西北;京城的军务全部交给了胤祐,胤祐掌管正蓝旗满蒙汉三旗军务,可以说在当时比胤禛还得重用。
因为胤祐治理军务有功,其生母戴佳氏母凭子贵,被封为成妃。
雍正登基后,也很赞赏胤祐在管理军务上的成就,便将胤祐晋封为淳亲王。不过因为胤祐从未主动表示支持过谁,得到雍正的猜忌与短暂的压制。胤祐也很清楚新帝对自己的顾忌,便主动请求解除兵权,雍正不很快便同意了胤祐辞职。
为了能保全自身以及家人,胤祐主动远离朝政,但毕竟胤祐曾手握重兵,而且康熙朝时已被封为郡王,所以雍正对他还是不放心,便找机会敲打胤祐。因胤祐的儿子弘曙犯了一些小过错,雍正便小题大做,将其世子的身份给革除了。
自此以后胤祐更加谨小慎微,闭门谢客,更加不与朝廷大臣们来往;
雍正这才对胤祐放下心,不再主动为难。
胤祐也算是度过了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吧,在雍正八年病逝。
其子弘景降了一级承袭郡王爵位,其生母戴佳氏被接回宁寿宫养老。不过到了嘉庆朝,因胤祐的孙子永鋆是大贪官和珅的女婿而受到牵连,自此以后淳亲王一脉没落。
皇十二子胤祹
胤祹的生母是定妃万琉哈氏,值得一提的是万琉哈氏是整个大清最长寿的妃子,活到了97岁高寿而终;而他的儿子胤祹也很长寿,活到了72岁。
万琉哈氏虽然与雍正的生母乌雅氏一同入宫,但是即便是万琉哈氏生下皇十二子胤祹,也没有在位份上得到提升,一直在后宫做了四十几年没有名分的庶妃。
正因为万琉哈氏不得宠,胤祹只能别宫而居。
孝庄太皇太后病逝后,康熙不忍苏麻喇姑太过伤心,便将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要知道苏麻喇姑不过是一个侍女,能有抚养皇子的待遇,可见康熙有多尊重这位“额涅”。
苏麻喇姑历经四朝皇帝,在孝庄文皇后身边几十年的时间,心性自然沉静,而且看透宫里的尔虞我诈。胤祹在苏麻喇姑身边长大,自然受“养母”的耳濡目染,心性恬静踏实而且不争不抢,远离是非,从未参与九王夺嫡之争。
胤祹跟胤祐一样年幼时期并不受宠,在康熙之一次大封皇子的时候只是被封为贝子。
清朝皇子爵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
而比胤祹年幼的皇十四子胤禵都已经被封为贝勒,可见胤祹的存在感并不强,能被封为贝子也是因为胤祹毕竟年长一些。
胤祹并不争权夺利,还是得到康熙赞赏的。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康熙赏赐了胤祺、胤祐与胤祹,这三位皇子都未参与夺嫡之争,可见康熙的意图很明显,也可以看得出康熙对自己的儿子们很了解。
胤祹虽不得宠但好歹也是贝子,有了爵位便开始参与朝政的处理。
康熙五十六年,胤祹署理内务府事务
次年,正白旗三旗旗务胤祹来办理
康熙五十九年,胤祹全权负责裕亲王(康熙二哥)福晋丧礼
康熙六十年,胤祹跟随胤禛一起前往盛京行祭拜礼
之后胤祹先后四次代替康熙前往天坛行礼或者是祭祀,可见此时的胤祹颇受康熙的重用。并且在康熙病逝之前,胤祹受命担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镶黄旗向来是皇帝亲掌,此举可见康熙对胤祹的重视,可以说此时的胤祹已经手握大权。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九王夺嫡的兄弟如何巴结,胤祹都委婉拒绝了。
雍正登基以后,将胤祹封为履郡王。
之后因胤祹犯了一些错误被雍正革除郡王爵位,两次降低爵位成了辅国公。很明显雍正是在故意针对胤祹,毕竟他曾经手握大权,还得到皇考的重用。
胤祹虽然被降了爵位,但并没有丝毫的抱怨,而是远离朝堂,一心在家里读书作画;只要皇上不召见,几乎不怎么出门。
将胤祹冷落6年后,雍正终于对胤祹放下心来,恢复了胤祹郡王的爵位。
其实雍正之所以恢复胤祹的爵位跟十三阿哥胤祥的病逝有关,虽然十七阿哥胤礼得到雍正的重用代替胤祥的位置,但毕竟朝政事务繁忙,雍正急需要兄弟来帮衬自己,便选中了胤祹。
胤祹确实也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户部打理地井井有条。雍正十二年,胤祹作为最年长者开始署理宗人府。乾隆登基后,胤祹被封为亲王,仍旧掌管宗人府。
值得一提的是胤祹虽然德高望重,但从不焦躁,对待侄子乾隆也很尊重。
胤祹虽然先后生了六个儿子,但要么病逝要么夭折,乾隆为了安慰皇叔,便将自己的皇四子永城过继给胤祹为孙。乾隆二十八年,胤祹病逝。
皇十五子胤禑与皇十六子胤禄
皇十五子与皇十六子都是顺懿密妃所生,顺懿密妃王氏不仅是 *** 而且还只是一个小小知县的女儿,虽得康熙短暂的宠爱,便毕竟是汉女,所以她生的儿子即便是再得康熙宠爱,也不会被立为皇储。
胤禑的一生可以用云淡风轻、默默无闻来形容,胤禑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他娶了胤礽太子妃的妹妹,而且还是被胤礽与太子妃抚养长大的。雍正朝时被封为多罗愉郡王,雍正九年病逝,终年三十九岁。
而胤禄比哥哥胤禑强一些,胤禄从小就很聪明,尤其是在数学与音乐方面的造诣很不错。即便是康熙再宠爱胤禄,但也不会让其继承皇位,毕竟他的生母是 *** 。
在康熙晚年,康熙的一位表兄太宗皇太极的孙子和硕庄亲王博果铎病重,康熙便想要将胤禄过继给博果铎为嗣。但没想到博果铎虽然病重,但却比康熙多活了两年。
雍正继位后,也尊重皇考曾经的想法,将胤禄过继给了博果铎为嗣。就这样胤禄轻而易举便得了一个亲王的爵位,成了大清第二位庄亲王。
整个雍正朝,胤禄也算是比较安稳度过的,而且还得到了雍正的重用,在传位给弘历的诏书中,雍正还提到了胤禄与胤礼,将这两位亲王作为乾隆的顾命大臣。
乾隆登基后也算是厚待胤禄,让其食亲王双俸。
若是胤禄能感念皇恩、安分守己的话,必定能安享晚年;但胤禄偏偏不安分,与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和硕理亲王弘皙来往亲密,受弘皙密谋造反的牵连,被罢免都统的职位。
不过胤禄也算比较长寿,活到了乾隆二十三年,73岁高寿而终。
皇十七子胤礼
大家对胤礼可能比较陌生,但若是提“允礼”的话可能都比较熟悉了,因为在《甄嬛传》中允礼作为果郡王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弟,与甄嬛生下双胎,是可惜被雍正算计而死。
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允礼不仅没有成为雍正的眼中钉被处死,反而得到了雍正的雍正,在十三阿哥胤祥病逝后,雍正让允礼替代了胤祥的位置,得到雍正的重用。
其实允礼之所以得到雍正重用有两点原因:
雍正登基后急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除了外戚势力外,最值得信任的便是自己的兄弟;对于雍正而言,那些从未参与九王夺嫡的兄弟才是最值得信任的,而允礼因为年纪小,生母出身低微,连参与夺嫡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康熙病逝时允礼已经26岁,但并未被封任何爵位,自然没有参与朝政的机会。
这样干干净净的弟弟,对于雍正而言恰好合适。
雍正登基后,直接将允礼封为果郡王开始参与朝政事务,而且允礼的能力确实也很强,让雍正很满意。
雍正六年,允礼被封为果亲王。其实允礼之所以会得到如此重用,是因为胤祥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雍正需要提前培养一位兄弟来接替胤祥的位置。
胤祥病逝后,允礼正式代替胤祥。朝中有什么大事,雍正都会让允礼前往。
雍正病逝时,将允礼与胤禄一起奉为顾命大臣。
允礼与胤禄不同,为人处世安分守己,很得乾隆的尊重。
因果亲王一脉无后,乾隆便让自己的幼弟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嗣,承袭果亲王爵位。
皇二十子胤祎
胤祎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生母是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五年出生,康熙病逝时只有16岁,并没有任何的爵位。没有爵位意味着没有参与朝政,自然不会参与夺嫡之争。
雍正登基后,在雍正四年被封为贝子,正式有了爵位;四年后被封为多罗贝勒;只是因为先后两次推脱不去祭祀皇陵,而被将为辅国公。
乾隆二年,雍正入葬泰陵后,乾隆便让胤祎去看守皇陵。
乾隆二十年病逝,结束了自己默默无闻的一生。
皇二十一子胤禧
提到胤禧可能大家也比较陌生,若是“允禧”的话便熟悉多了。毕竟《甄嬛传》中因为是雍正朝时期的事情,所有的皇子的“胤”都改成了“允”,胤禧自然便改名为允禧。
允禧作为康熙的皇子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高,若说起在书画方面造诣的话,还是值得一提的。而且允禧与我们熟知的郑板桥是知己,郑板桥县令的官位就是允禧给帮忙的。
允禧的生母是汉女陈氏,陈氏在康熙朝不过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庶妃,允禧也不得宠爱。更何况康熙病逝时,允禧只有十一岁,自然更没有机会参与九王夺嫡之争。
允禧的爵位是自己兄长雍正帝给封的:
雍正八年二月晋封贝子
仅三个月后,晋封贝勒。
这一年,允禧其实才19岁。
雍正十三年,允禧晋封慎郡王。
雍正对待允禧这位幼弟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从未故意为难过这位弟弟。允许心性恬淡,无心朝政,只喜欢跟一些文人墨客打交道。
不过既然有了爵位自然会参与朝政,从雍正八年一直乾隆二十一年,允禧都在朝政任职。
乾隆二十三年病逝,终年48岁。
皇二十二子胤祜
胤祜的生母是瑾嫔色赫涂氏,胤祜在康熙五十年出生,康熙病逝时只有11岁。
雍正登基后,与雍正八年将其封为贝子,并且让其与庄亲王胤禄一起处理正黄旗满洲事务,参与朝政的处理。
四年后,被封为多罗贝勒;
乾隆登基后,胤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署理三陵事务,乾隆九年,年仅33岁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
胤祁的生母是石氏,康熙五十二年出生,康熙病逝时只有9岁。
雍正八年胤祁被封为镇国公,雍正十三年因雍正帝病逝,乾隆加恩将其封为贝勒。
胤祁在整个乾隆朝多次受到斥责,可见其处理朝政的能力确实一般。且因多次受到斥责,在已经68岁时被降为贝子爵位。
乾隆四十七年,70岁的胤祁恢复贝勒爵位,但不过是一个虚衔,并没有拿郡王的俸禄;乾隆五十年病逝,终年73岁。
皇二十四子胤祕
胤祕的生母是陈氏,康熙五十五年出生,康熙病逝时只有六岁。胤祕比乾隆的年龄还要小,雍正格外疼爱这个最小的弟弟,将胤祕交给自己的皇后孝敬宪皇后抚养。
因为从小在雍正身边长大,雍正与胤祕的感情格外的亲密。在雍正十一年,将胤祕封为亲王;这一年胤祕只有17岁而已,可见雍正对这位幼弟的感情确实很特殊。
乾隆登基后,对这位最小的皇叔也很照顾,特地请了两位翰林做皇叔的师傅,教导胤祕学习读书。整个乾隆朝,胤祕先后在镶白旗、正白旗、宗人府、玉碟馆等处任职。
平安顺遂的度过了一生,乾隆三十八年病逝。
其他的早早夭折的皇子
其实康熙一共是有35个儿子,只是有一些皇子刚出生没多久便夭折,在康熙重新序齿后便将这些早早夭折的皇子从序齿中除掉了。比如皇长子胤褆,实际上是康熙的第五个儿子,因前四位皇子都夭折并未序齿。
除掉11个早早夭折的皇子,康熙序齿的皇子一共是24个。
而这24个重新序齿的皇子中其实也有好几位夭折的比较早,并未成年:
皇六子胤祚,德妃乌雅氏所生,年仅5岁夭折;
皇十一子胤禌,宜妃郭络罗氏,11岁病逝;
皇十八子胤阶,顺懿密妃王氏,8岁夭折;
皇十九子胤稷,襄嫔高氏所生,2岁夭折。
其实雍正登基后真正针对的兄弟就是胤祉、胤禩、胤禟、胤䄉、胤禵这几位,胤褆与胤礽早早被圈禁起来,雍正并没有去故意为难他们。而对于那些从未参与九王夺嫡之争、稍微年长些的弟弟们,雍正有的只是稍微压制一些,其实也并没有太为难他们。
而对于那些年幼的弟弟们,雍正对待他们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最小的弟弟胤祕,不仅是雍正抚养长大,而且还年纪轻轻便被封为亲王。可见雍正并没有那么的“刻薄寡恩”,他的刻薄针对的就是昔日夺嫡的敌人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