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赔给列强的4.5亿两白银,折合到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1)680

文:激流文史

编辑:激流文史

1901年9月,一纸前所未有的耻辱条约——《辛丑条约》在北京签订。该条约除了规定使馆区、列强驻兵等条款外,有一条极为重要的条款就是对各国赔偿4.5亿两白银,令人心如滴血。

那么,《辛丑条约》是怎么来的呢?4.5亿两白银又折合多少人民币呢?

1900年8月,慈禧带着光绪如丧家之犬般逃出了北京,一路饱经磨难,抵达西安。而在她背后,八国联军已经杀入了北京,并开始大肆劫掠华北各地,无恶不作。

另外一边,俄国也不甘寂寞,一面派兵参加联军,一面自己也大举入侵东北,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几乎侵占了整个东北地区。

面对如此耻辱,慈禧不想着怎么抵抗,反而当即开始了卖国,屡屡向列强求饶,请求赶紧签订条约——其实这事早在她逃出北京前就开始办了,天津沦陷后慈禧就一再求和。奈何列强不听,还是继续向北京进军,慈禧也就只能“西狩”了。

直到1901年,双方才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说是商议条约,其实大多是由列强决定,最终敲定了《辛丑条约》的基本条款。

这个条约主要内容有很多,比如清朝要向列强道歉,为义和团运动中的“遇害者”修建纪念碑,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人民参与反帝运动等等,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地方。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是4.5亿两白银的赔款,就主要来看看赔款这方面。

为什么是4.5亿两白银呢?

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但一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当时全国有4.5亿人,列强认为义和团运动给他们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国人民都有责任,因此要求清朝按照“一人赔一两”的额度,总共赔偿他们4.5亿两白银。

分明是他们自己闯入中国烧杀抢掠,现在反而要求中国赔偿他们,简直岂有此理。奈何此时清朝根本不敢和列强打持久战,最终还是同意了。

那么,4.5亿两白银究竟是多少钱呢?最简单的算法自然是直接通过白银价格来换算。清朝的度量衡制度和今天有些不同,当时一两大概相当于37.3克。

那4.5亿两就是167.85亿克。现在白银的价格各地有所差别,综合一下大约是5.5元1克。那4.5亿两白银也就是923.175亿人民币。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算法。历代白银的价格有所不同,肯定不能这么简单换算,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现代白银的开采难度已经大大降低,白银的用途也有所减少。而清代白银还是通用货币,开采难度也较高,白银的实际价格肯定是远高于现代的。因此4.5亿两白银在当时的实际价格也必然高于我们之前估算出的923.175亿。

我们也可以通过粮食等必需品的价格来进行估算。比如清朝当时的大米价格大约为2两白银一石,而清朝一石大约为180斤,也就是说2两银子的价格大约相当于180斤大米的价格。

大米价格我们就按照基础的3元1斤来算,那180斤大米就是540元。2两银子就相当于540元,那1两银子就是270元,再乘4.5亿,那就是1215亿元。

当然,这种算法其实也不准确。因为清朝的计量单位也比较混乱,各地并不完全统一,有的地方一石是180斤,有的地方也不一定是。并且清代和现代稻米的品种也不同,现代大米已经经过了多次改良,亩产量大大提升,对应的成本也就降低了,因此古代大米的价值实际上更高。

同时古代粮食价格受“丰年”“荒年”的影响,波动很大,丰年和荒年的粮食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数值来概括。

不过这4.5亿两白银的实际价格,应该也是要高于这估算出的1215亿元的。

但不管是用哪种算法,很明显,这4.5亿两白银无疑是一笔巨款。有人用清朝中期的财政收入来和这4.5亿两进行换算,但这其实不准确。因为清朝这个朝代很独特,其末期的财政收入是比“康雍乾盛世”时期还要高的,而且是大大提升。

但即便是清末这个时候,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也只有9000万两白银。换言之,这笔赔款相当于清朝五年的财政收入。

要知道,这可是五年的财政收入,而不是某项收入!

9000万两白银是清朝一年全部的财政收入,但清朝当然不可能将这笔钱全部用于支付赔款。并且当时清朝收入虽然提升了,支出却也大大提升,经常处于收不抵支的状况,顶多能将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还款,因此这4.5亿两白银绝不是五年能还得清的,十年也不可能。

然而列强可不会等清朝五年十年,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让清朝马上给钱,但问题是此时清朝确实没那么多钱了。

虽然慈禧的命令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要求大臣们全力讨好列强,只要能换取列强撤兵,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但此时清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大大降低,连东北老家都被俄国人占领,华北地区也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洗劫和破坏,而其他地方大多也已经被搜刮得民穷财尽,困苦不堪了。

清朝的国库也早已空空如也,就算是挖地三尺,也实在是找不出4.5亿两白银了。

那怎么办呢?就在慈禧等人愁眉苦脸的时候,“好心”的列强们提出了一个建议:“那我们借给你吧!”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实打实的条件。列强那边早已有若干家银行准备接手了,如果清朝同意,当即就可以借款给清朝,再让清朝用来赔款。换言之,这就是清朝借了列强的钱,再来赔给列强!这大概算是讽刺力度最强的黑色幽默之一了。

但列强们真的有那么好心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提出这种奇特的赔款条件,主要有三点原因。

之一是他们早就摸透了清朝的体系,也对清朝的财政状况一清二楚,知道清朝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无论他们再怎么要也没用,只能“细水长流”。否则万一逼得太狠,把清朝搞灭亡了咋办?

第二是他们虽然进攻了清朝,但这只是为了“惩戒”清朝的“挑衅”,列强们也知道自己不能真的把清朝打垮了。毕竟清朝腐朽堕落到这个程度,对列强们而言其实是件好事。

如果他们真把清朝打得灭亡了,那他们不就失去一个可靠的 *** 人了吗?留着清朝这个卖国政权,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掠夺财富了。并且列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也不一致,历史上十几年之后他们就大战了一场,也就是一战。

因此谁都怕对方独占了中国的利益,都互相防着,自然就不如让清朝代替他们来掠夺中国了。

第三则是因为八国联军虽然不断攻城掠地,占领了华北的大片地区,但毕竟是由各个国家的远征军拼凑而来,人生地不熟且数量有限。

华北当地的许多人民也奋起抗争,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让他们不想在中国长期消耗下去了。并且八国联军也是需要军费的,如果迟迟不能达成和约,那他们只是白白损失兵力和金钱而已,因此还不如尽快提出清朝可以接受的条件。

因此,列强们就“贴心”地为清朝制定好了一整套方案,先是借钱给清朝,再让清朝用他们借出去的钱来支付他们的赔款,并通过一系列详细的财政规划来确保清朝能履行这个方案。

清朝本来就无法支付4.5亿两白银的巨款,又急于求和,便同意了这一方案。

于是,关于赔款的内容就这么敲定了。最后的条款就是,清朝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分39年还清。

该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也就是说要还到1940年。因此说清朝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其实只是“原价”。

如果加上利息的话,那就要达到白银9.8亿两了。我们之前计算出来的数据还要再翻个倍,并加上一些。

那如果清朝还是还不上怎么办呢?列强们还“贴心”地为清朝提供了备选方案,那就是以关税和盐税等税收作抵押。

也就是说,如果清朝不能按期还钱,那其关税和盐税的征收权就归了列强了,这些收入都归列强所有。

这两项可都是清朝财政收入的重头,列强一旦将其接管,那能获得的收入甚至比赔款所得还要高了。而这样一来,清朝的财政命脉也就彻底被列强控制了。

9.8亿两白银啊!如果用来组建新军,能购买多少铁甲舰,多少武器装备?但慈禧却宁愿将这些钱赔给列强,也不愿意用来加强国防。

而即便是如此耻辱的条约,慈禧还是急不可耐地接受了。因为她受够了在外“蒙尘”的日子,早就想返回北京了。

并且她担心如果列强长期不撤军,自己的统治也会动摇。因此多次电令李鸿章,让其尽快签约。

李鸿章本来还想再拖一拖,看能不能获得更好的条件,但慈禧一再催促,他也没办法了。尽管他一直是洋务派的代表,倡导改革,但他的思想终究是保守的,让他无法摆脱“忠君报国”的束缚。

他不敢像梁启超那样大胆改革,更不敢像孙中山那样直接推翻清朝统治,那最终就只能服从慈禧的命令,走向自己必然的结局。

9月7日,李鸿章终于还是在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上签了字。

据说签约当日,李鸿章大口吐血,并泪流不止,多次唏嘘哀叹,但这有什么用呢?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终究拿不到。

但《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虽然逐渐撤军了,可俄军还侵占着东北呢,并且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

李鸿章为此又前往俄国使馆,试图再拼上最后一口气,让俄国也撤出东北,但俄国公使当即拒绝,还以武力恫吓李鸿章,李鸿章也无可奈何。

从俄国使馆回来后,李鸿章就彻底病倒了,11月7日,李鸿章离开人世。而俄军真正撤出东北的时间,则要到其在日俄战争中战败之后了。

而与李鸿章这边的凄惨不同,慈禧那边倒是没心没肺,对于这个前所未有的耻辱条约的签订还敲锣打鼓,庆祝一番。

当然他们庆祝的不是条约本身,而是慈禧终于“回銮”了。不久后慈禧就带着光绪由西安启程,返回北京。

一路上又是大肆营造,修建了一系列行宫,并恢复了曾经的奢侈享乐。到1902年1月8日,慈禧一行终于回到了他们曾经狼狈逃出的北京。

回到北京后,慈禧倒也做了点样子,开始搞起了“新政”,也就是“清末新政”。但是她这种粉饰太平的手段终究还是无法挽回国运,全国人民并没有因为她装个样子就对清朝感恩戴德。

1911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十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已经沦为列强傀儡的清 *** ,终于被淹没在了革命浪潮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456.html

“清朝赔给列强的4.5亿两白银,折合到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的相关文章

朱博是什么人?他一生有何经历?

朱博是什么人?他一生有何经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西汉官员王博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博,字子元,出身杜陵,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之后升迁为功曹。他为人仗义又喜爱交游,与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都有交往,当时陈贤因为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被治罪下狱,朱博毫不犹豫就辞去了官职一个人去打探案子的详情,陈咸...

赵匡胤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还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赵匡胤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还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赵匡胤宁可传位给弟弟也不给亲儿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早在夏朝初期,皇位是由大家选出有足够能力的领导人担任的,就比如大禹,紧接着就是不断的禅让给贤能之人,这也就是我国古代的禅让制,不过到了尧这一代,他便打破这一固有的传统,选择了家族血脉的继承制...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历史上朱元璋出征前,将士兵的妻子集中起来是做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出征前,将士兵的妻子集中起来是做什么?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国初事迹》中记载:出征阵亡及病故军妻,俱令于寡妇营居住,不许出营,令人巡绰及把门,在外男子无故入营问罪。这段话是朱元璋对李善长说的几句话,大意是要李善长把那些阵亡将士的妻子囚禁起来,不让她们任意出去,同时也不准其他男子无故进到...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代,是风云激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最为精彩的一段华章,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也传诵千年而不朽...

朱棣称帝后梅殷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杀?

朱棣称帝后梅殷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杀?

梅殷是朱元璋女婿,并且被安排辅佐建文帝朱允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朱元璋去世前,为了巩固孙子朱允炆的皇位,曾下令让自己的女婿梅殷暗中帮助朱允炆。朱允炆上台,“靖难之役”打响后,朱允炆命令梅殷率大军镇守淮安。不过,梅殷镇守淮安的时候,却并没有积极地帮朱允炆打仗。虽然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前,梅殷...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