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有一个致命原因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21)641

如今的开封,有一座著名的景点,名为“天波杨府”,熟悉杨家将的观众不难猜出,这处景点是以杨家将为背景修建的。

这是因为皇帝为了表彰杨家将的忠烈,而在杨府门前修建了一座天波楼,后世便将杨家将的府邸称为“天波杨府”。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并非和我们从小说中得知的那样,北宋时期杨家将的代表人物其实只有三人,而且是祖孙三代,分别是杨业、杨延昭以及杨文广。

在这三人之后,杨家将仿佛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大将诞生,这又是为何?其实这与宋朝时期的“国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

杨家将以武崛起

杨家将的之一代是杨业,他本是北汉的将领,在北汉被宋朝灭亡后归顺,被朝廷委任为刺史,为杨家将在宋朝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杨业归顺宋朝是在公元979年,此时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国家尚未稳固,还需抵御辽军的进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业便作为宋朝的将领,参与到了对辽军的作战中来。

一年后,杨业在战争中大败辽军立下军功,从而被皇帝赏识,杨家将的名声也是从此刻起开始传播。

不幸的是,杨业没有看到杨家将大放异彩的时刻,公元986年杨业在陈家谷口英勇战死,死前手刃百名辽军。

杨业的事迹传回朝廷后,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肯定,并追赠其官职,而且他的名声也传播四海,就连辽朝也为其修建庙宇以示纪念。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承了其父的风范,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曾多次杀得辽军弃马而逃,还曾斩下辽军将领的首级,深得宋真宗仰仗器重。

杨家将的名号,也是在杨延昭这一代时,成为宋朝的“驰名商标”。杨延昭一生戎马,几乎始终身居战场前线,于1014年五十七岁时去世。

杨文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被认为是杨宗保之子,其实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也是杨家将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年少时,杨文广就承蒙父辈荫补为官直接进入朝廷禁军,后因平定起义有功而升迁,进入范仲淹的麾下。

相比于祖父和父亲,杨文广并没有在对辽军作战上建立军功,而是在对战西夏军队时有所建树,曾大败西夏,换得了短暂的和平。

公元1074年,七十五岁的杨文广在出征路上病逝,自从他死后,杨家之中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与杨业祖孙三人相媲美的将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家将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杨家将的没落与时代背景有关

其实,杨家将的没落,从杨文广时期便初见端倪。如今我们搜索杨文广的资料,可以发现对于他的记载,中间存在很长的“空白期”。

根据资料显示,杨文广出生于公元999年,但是涉及到他参与征战的记录,时间点却往往在1050年之后,如1052年随狄青讨伐侬智高、1068年大败西夏等。

此时的杨文广都已经年过半百了,那他的前半生在做什么?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杨文广年少的时候,正值宋仁宗在位时期,而宋仁宗在位时的北宋,是难得的和平时期。

宋仁宗于1022至1063年在位,这四十年期间,北宋与辽国保持了和平,边境鲜有战事,以至于到了“四十二年不识兵矣”的地步,在这种和平的局面下,杨家将这类武将自然也就没有了施展之地。

而缺乏实战的结果就是,将士们的实战技能下滑迅速,杨家将也不可避免。在这种局面下,士兵们的训练逐步减少,而杨家将也因为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逐渐从强盛走向没落,最终在杨文广死后,彻底归于平寂。

之所以说杨文广是杨家将的最后一位代表,是因为他出生时,宋辽还交战不断,因此他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并没有失去杨家将的本性,但是后期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也使得杨家放松了对后代的培养,进一步导致了杨家将的没落。

其次,虽然说杨文广是最后一位杨家将,但是他的才能与父辈相差甚远,不足以担起重任,这一点从他的官职多为副职就可见一斑,所以杨家将衰败,可以说是必然的。

重文轻武致使武将地位不高

除去杨家将自身的原因外,宋朝素来重文轻武的政策,也是导致杨家将没落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致命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自身就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后,登上帝位的赵匡胤便对武将心生顾虑,担心军中出现“第二个赵匡胤”,为此他成为皇帝后,颁布的许多政策都是重文轻武,这也成为整个宋朝沿用百年的“国风”。

建国之初,因为辽朝的不断进犯,所以对于武将的抑制还并不明显,毕竟还得仰仗他们在前线作战保家卫国,但是到了宋仁宗时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从建国到宋仁宗即位,一共过去了六十余年,在这期间涌现了许多名将,比如有着“北宋初期之一名将”之称的李继隆,还有功臣曹彬等,战时北宋朝廷需要武将去建功立业,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这些武将就成了皇帝眼中的“候补赵匡胤”,对于武将的打压便回到了日程上。

在这种背景下,任你是多么有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建立了多大的军功,都会被无情地打压,而且越是建功越多、声望越高的武将,受到的打压越多,杨家将作为国家的“驰名商标”,又怎么会躲得过去?

结语:

总的来看,杨家将的没落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宋朝这种重文轻武的“国风”,也为日后的灾祸埋下了祸根。之后岳飞抗金时,就是因为朝堂之上的主和派占据主流,致使宋高宗将岳飞召回,导致宋军战斗力直线下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家将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如果杨家将诞生在汉武帝或者是唐太宗时期,想来必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552.html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再没出过什么大将?有一个致命原因” 的相关文章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247年),豫州汝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豫州随主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皇后,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皇后,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景皇后朱氏(234年―265年),吴郡吴县人,吴景帝孙休的皇后,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骠骑将军朱据与朱公主的独生女,吴末帝孙皓的表姐和叔母。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末年,与孙休成婚,永安元年(258年),孙休继位,封为夫人,永安五年...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电视剧中朱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上的朱温确实如此吗

电视剧中朱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历史上的朱温确实如此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温,他真的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梁太祖朱温,他的私德却是有问题,但远远没有到那种人神共愤的地步。现在,随着大多数说到朱温的影视剧,都将他描述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昏君,因此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一说到朱温...

评论列表

小溪
小溪
2个月前 (10-02)

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杨家将的历史深感敬佩,他们忠诚勇敢、身先士卒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然而他们的没落也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和局限性。生不逢时,正是对他们命运的最好诠释;如果他们出现在更加强大的朝代中或许会有不同的命运吧?总的来说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