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水浒里更大的谎言:上二斤牛肉,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多年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2)700

前言

“小二,来一斤好酒,再切两斤牛肉。”

这个场景在《水浒传》里十分常见。

从武松上景阳冈到醉打蒋门神,从林冲风雪山神庙到偶遇小旋风柴进,牛肉配酒,简直是梁山好汉们必不可少的标配用餐。

然而,这些梁山好汉吃的真是牛肉吗?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一、想吃牛肉?监狱去吧!

由于在农业社会里,牛是非常宝贵的农业劳动力,为此至少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明令禁止杀耕牛的记载。

西周的《礼记》中就明文规定,诸侯无故不得杀牛。

早在先秦时期,牛就由于其特殊性而被赋予了一系列社会意义,在祭祀先祖时,牛是只有天子和诸侯才配使用的祭品。

而且在祭祀所用的三牲中,牛被称为太牢,一直都是更高档次的祭品。

这也是为什么,在秦穆公时,那些奉命前去偷袭郑国的秦军,在碰到了赶着几十头牛,谎称前来慰劳自己的郑国商人弦高后,会成功被弦高骗住的原因。

因为几十头牛在当时,绝对属于高规格招待了,一般情况下,也确实只有诸侯才能有的大手笔。

即使是如齐国这种大国,也对牛非常爱惜,比如说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在有一次看到厨子要杀牛用来祭祀后,就让人换成了羊,因此,齐宣王还被人骂为小气。

此外,在战国的变法浪潮中,各国变法者也都提出了有关保护耕牛的政策。

比如,最有名的商鞅变法中,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商鞅更是明文立法:

“无论所杀的耕牛是不是自己的:都必须要向官府报备。只有经官府确认牛已经老迈不堪驱用,或者是病死的情况下才可以宰食。”

否则,凡是擅杀耕牛者,罚一盾,服苦役两年,有爵位者还要被降级。

明文立法严禁私自宰杀耕牛。

之后的诸多朝代,大都沿用了秦朝对耕牛的保护法令。

而《水浒传》中设定的宋朝也是如此。

在宋朝的律法中,也有明文规定,如果民间百姓敢私自杀牛,一经证实,如果杀的是别人的牛,直接两年起步,而如果杀的是自己的牛,也要坐一年大牢。

后来,南宋时期更是加大了惩罚力度,直接三年起步。

当然了,规定是规定吃牛的人历朝历代都不少,不过,能吃上的基本上也都是达官显贵了。

因此,那些大多出身寒微的梁山好汉们,如果在寻常酒店中,动不动就说要吃牛肉的话,估计早就被送进大牢,接受改造了。

发展到后来,在封建统治者眼中,耕牛甚至要比普通百姓的性命还要珍贵。

比如说清朝时期地方上发生了灾荒后, *** 在救济灾民的同时,还会特别派人去民间巡视:

禁止民间因饥荒而宰杀耕牛,一旦被抓住,不仅要被杖100,而且还要被流放。

所以,文学作品中古代好汉们动不动就要吃牛肉的情景?在现实中基本是不可能的。

二、宋朝吃什么肉?

纵观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真正能够享用的肉食,一般都是鸡,鸭,鱼这些较小的肉禽,唯一能够被食用的大规模牲畜,也就只有猪了。

至于原因,想来大家应该也清楚,猪是猪多牲畜中产肉率高,成型快的上好肉类来源。

只不过在北宋苏东坡研究出东坡肉,也就是红烧肉之前,猪肉一般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贱肉。

至于原因,则有些说不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对猪进行普及 *** 。

虽然据甲骨文考证,早在殷商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 *** 猪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人们认为被 *** 的牲畜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就好像人们对骡子的偏见一样。

为此一般情况下,在古代猪是不会被 *** 的,而不 *** 的猪不仅性格暴躁,而且肉质很差,一股子洗不掉的腥臊味。

再加上古代养猪也很不讲究,一般情况下,猪就和厕所放在一块。

对,没错,不用怀疑。

在古代,相比于狗猪才是处理人类粪便最常见的方式,比如西汉时期的汉景帝,有一次带着贾妃去园林游玩时,贾妃去上厕所,结果就被厕所附近的猪给冲撞了。

那个场景大家想想就多少有些恶心,所以也就只有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底层百姓,会饥不择食地享用猪肉了。

那么,除了猪肉以外,有没有稍微高档一点的中产阶级肉食呢?当然有,比如说羊肉。

北宋时期,开封城里的羊肉生意相当发达,因为北宋和辽国长期保持和平的状态后,辽国的牧民每年都会将大量的羊肉卖到宋朝。

在宋真宗时期,就有大臣吕蒙正上书说道:

“每年国家光是为了从辽国购买羊就要花40多万缗,实在太过铺张浪费了。”

40多万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宋辽两国的澶渊之盟中,面对着十万辽国大军,宋朝每年也就是给辽朝30万缗的保护费而已。

再加上宋朝那些贪官污吏们,将本来用于驯养战马的草场,也都改成了更加有利可图的羊圈。

于是,在北宋全盛时期,占据了北宋绝大多数财政收入的开封城内,随处都可见羊肉馆子。

而且北宋对羊肉的热爱,那是从上到下的,早在宋真宗时期,就明文规定,凡是外派的中央官员,每年都会根据不同的品级赏赐羊肉。

宋仁宗更是动不动就用羊肉,作为拉近君臣关系的润滑剂,隔三岔五地就会给亲近的臣子们送上一些。

以至于宋史中记载,宋仁宗在位期间,平均每天就要杀200多头羊,每年的羊肉消耗量更是有十余万头。

以至于还被当时的宰相杜衍上书劝阻,君王的恩赐,无论大小都应该按照功劳分配,而不是这般无节制地滥用。

所以,那些认为宋仁宗是一位勤俭之君的人,可以歇歇了,想要看皇帝好坏,还是得看史书。

因此,《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不仅在宋朝吃不到牛肉,就是放到其他朝代,除了少数像柴进这种达官显贵,可以偷偷摸摸地吃上牛肉外,其余的人就别想了。

另外,别看北宋皇帝们在羊肉上消耗巨大,但实际上羊肉依旧还是属于奢侈物品。

比如前面提到的宋朝宰相杜衍,虽然在宋朝,高级文官的待遇极其优厚,杜衍每个月不仅能够拿到400贯的俸禄,而且还有两三百贯的其他各种补贴。

可是羊肉对杜衍而言依旧还是一种奢侈品,每次招待客人所用的羊肉都是论斤计算的。

不过文官还算好的,武将台才惨,岳飞在升任了节度时候,每个月朝廷给他的补贴羊肉也只有区区一斤而已。

没办法,在宋朝武将就不是人。

因此,《水浒传》中,那些动不动就要被割两斤的熟牛肉,应该是更低档次的猪肉。

没办法,梁山好汉喊着虽然霸气,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也并不高,别说吃不上牛肉了,就是羊肉,估计也就是能偶尔买个半斤打打牙祭而已,真要能敞开吃的话,还得是猪肉。

那么话说回来了,施耐庵所在的明朝也是严禁宰杀耕牛的朝代,那施耐庵为什么会在自己的作品里虚构出梁山好汉?动不动就吃牛肉的场景呢?

虽说文学作品不需要照搬现实,但总不能太离谱吧?

三、施耐庵为什么喜欢说牛肉?

首先,施耐庵其实所说的牛肉或许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指的就是猪肉。

要知道,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避皇帝名讳的传统,别说是牛羊猪了,哪怕就是佛祖菩萨都得跪。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观音菩萨,在最开始他是叫观世音菩萨,但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一个世字,所以观世音就只能改成观音了,就问你服不服吧?

而除了避名讳以外,同音梗在古代也是犯大忌讳的,以唐朝为例,因为皇帝姓李,所以在宫廷艳史里是不能出现李子的,连鲤鱼都被官府禁食。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面子工程而已,毕竟古代皇帝也没那么大的本事,知道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吃李子和鲤鱼。

但是在官方场合下,避讳避音却是一定要的。

尤其是王朝草创之初,开国皇帝在位时,由于此时中央的权威最盛,为此地方上一般都会特别在乎避讳问题。

施耐庵而应该是明朝初年人,也就是说,施耐庵生活时期,大明的皇帝是朱元璋。

朱元璋有多可怕,就不用多说了,作为中国出身最卑微,也是杀官杀最狠的皇帝,朱元璋在民间的威信以及对大明帝国的掌控力,堪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存在了。

不信的话,大可翻翻史书,有哪一个皇帝在位时期能够动不动就杀个几万的官员?但是却能让国家继续平稳发展,繁荣向上的。

唯洪武大帝一人而已。

而朱元璋也由于出身比较低,为再加上一直和儒生不对付,为此在一些问题上也确实比较敏感。

比如在洪武年间,有一个官员给朱元璋的上书中,就因为使用了所谓的“光天之下”,被朱元璋以为这是在骂自己当过和尚,于是当场就把这个官员拉出去了。

因此,为了避免因谐音梗而被杀头的情况,人们就将猪肉称为牛肉,将牛称为耦。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农村保持了这个叫法。

所以生活在朱元璋高压下的施耐庵,为了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被扣上含沙射影辱骂皇帝的罪名,选择将猪肉改成牛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不过后来在明朝中后期,伴随着中央权力的日益衰微,猪肉这个称呼就又重新被提及了。

甚至到明宪宗时期,在御膳房的政策上就清清白白地写着“猪肉若干,牛肉若干。”

也就只有素来不太靠谱的明武宗曾严令禁止在官方文字中使用“猪”这个字。

可伴随着明武宗的英年早逝,这道禁令很快也就形同虚设了。

结语

《水浒传》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虽然有不少虚构的内容,但也确实反映了不少古代人的生活状况。

只是在研究《水浒传》时,我们除了要关注梁山好汉们的生活背景外,还要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然的话是要闹出笑话来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718.html

“水浒里更大的谎言:上二斤牛肉,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多年” 的相关文章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在古代,宰相的地位仅次于君主,一些良相则是君主的左膀右臂,能够帮助君主办理各种政事。卫绾,代郡大陵人,他的年龄、籍贯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家庭比较贫寒,在汉文帝时期被选拔为皇帝的“专职司机”当上了郎官,在汉朝,郎官并不是多高的职位,但胜在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算是离权力的中心非常近的一批人。之后累积功...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司马懿70岁才选择造反 司马懿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对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公元249年,已经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着曹爽陪着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军政大权,为什么司马懿要等到70岁才造反呢?因为他害怕曹操,曹丕,曹睿三人。正文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他的形象一...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还不知道:长孙皇后,贵为千古第一贤后,为何总会在腰间系一袋毒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贞观初年,上林苑,初春时节的桃花正开得艳,新帝李世民携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于上林苑内赏桃,春和景明,春光灿烂,桃花熙熙攘攘地在微风中舒展身姿,长孙皇后面若桃花,粲然一笑,于上林苑十里...

崇庆公主:宋仁宗赵祯次女,赵祯是如何评价她的?

崇庆公主:宋仁宗赵祯次女,赵祯是如何评价她的?

崇庆公主赵氏(1038年—1042年6月6日),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次女。生母是俞德妃。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宝元二年九月己亥(1039年10月1日),封为崇庆公主。庆历二年五月戊午(1042年6月6日)去世,时年五岁,辍朝二日,追封为楚国公主。嘉祐四年十二月乙丑(...

赵栻:宋徽宗赵佶第十七子,靖康之变后被押往金国

赵栻:宋徽宗赵佶第十七子,靖康之变后被押往金国

赵栻(公元1111年 - 1128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七子。母亲是杨贤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生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九月赐名为赵栻,并授封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官职,封为广国公。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改封瀛海、安化军节度使...

有哪些与赵榛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多少妻子儿女?

有哪些与赵榛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多少妻子儿女?

赵榛(1111年—1139年6月19日),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第十八子,母为明达皇后刘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关系妻子儿女《开封府状》记载,赵榛在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前有一位未婚妻,名叫罗大姑,靖康之变时十六岁,靖康之变后,于同年二月二十日,自尽于完颜宗翰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