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名声更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他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24)740

说起太监,人们往往会嗤之以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影视剧中那丑恶的嘴脸,贪婪的形象。

而历朝历代的太监也确实大多都是宦官奸臣之流,他们残害忠良、构陷大臣,为了一己私利,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有些甚至还勾结后宫,形成了宦官当道,凌驾了皇权,对朝政造成了极大影响。

但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太监。不仅达到了权力的巅峰,还持身公正,深受皇帝信任,大臣的敬仰,死后被授予“清忠”的名号。

他就是明神宗年间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陈矩。

今天就来说说他的故事吧。

中国太监的前世今生

太监的由来最初并不是为了服侍,早在古罗马时期,他们是用来宗教的祭祀,甚至还颇具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封建王朝的建立,皇权集中,男性地位的提高开始出现了男尊女卑。

而皇帝皇室成员众多,就需要大量的服侍人员。宫女大多十岁出头就被选到宫中,做起了丫鬟、宫女,贴身服务皇帝,妃子。

但是宫廷事物众多,难免也需要一些男子来干体力活,但是又害怕和后宫妃子有染, *** 后宫,破坏皇家血脉。

因此太监就登上历史舞台,在影视剧《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可以看到这些太监大多也都出生于贫寒人家,父母无力抚养。

而且当时将孩子送进宫当太监,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出路。最起码可以保孩子此生衣食无忧,不用过着出体力劳动的辛苦生活,朝不保夕。

甚至有些还将它作为了晋升之道。在宫里边儿混的好,也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唯一的缺陷就是成为一名不完整的男人,断了自家香火,此生都无法绵延子嗣。

这是封建王朝的产物,也是时代落后的一种职业,随着清朝的灭亡,太监这一角色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历史上太监身份的名人也比比皆是,大多是开头所说那般奸臣之辈,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

这些人都是从更底层的小太监。凭借着机灵聪明,擅长人心,一步一步上位,成为皇上或太后最信任的人,甚至手握大权,能够左右统治者的意念。

而在掌握这样的权利之后,生理上的残缺导致心理的扭曲,开始危害朝政,贪图富贵、穷奢极欲,在皇上面前乖巧顺从,背地里专横跋扈他们不容小视,有些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很多仁人志士也残死他们之手。但是,难道所有的太监都是如此?

其实不然,也不乏名臣太监,有的甚至彪炳史册,比如“七下西洋”的三宝大太监,郑和;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这些人不仅颇具才华,知书达理,甚至能够积极为皇上谏言,规劝他们的行为。

所以对于太监这样的角色,不能一概而论,他们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好有坏,有善有恶。

行善还是作恶,是不同人的不同选择,太监们深藏深宫大院,习惯了有皇帝为中心,似乎没有自己的世界。

但其实这样的角色能做的有很多,可以尽忠职守,作为皇帝的亲密人物,有机会参与国家治理,成为一代名臣,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太监的刻板印象。

名臣太监的崛起之路

太监陈矩又因家中贫寒被送入宫中,明朝年间,此时的太监管理已经非常完整,制度森严,有司礼监,掌印监,内务等等部门。

陈矩还算幸运被分到了大名鼎鼎的司礼监。但陈矩也是聪明机灵的。在一堆小太监里他被当时的大太监高忠注意到,并被收入门下。

要知道这个高忠可正是当红的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可不是谁都能做的,需要有足够多的学识。

他们从小和皇帝一起学习,相当于伴读。因为只有有足够多的知识,写的一首好字,才能替皇上拟制圣旨,掌握重要的文书工作,在宫中也颇具地位。

不仅如此,高忠曾经以太监的身份上马作战,抵抗北方鞑靼,当时敌军逼近京师,情况危急,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战斗,立下功劳。

陈矩得知师傅的事迹,深受感化,以师傅为榜样,立志要报效朝廷,匡扶社稷,从此学习政治、经济学问。

所谓名师出高徒,陈矩在高忠的教导之下成长的很快,随着高忠的年纪渐长,陈矩逐渐参与更多的核心工作。

而他的机灵和正直也被当时的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注意到,但他为人谦虚低调,并不是争权,迟迟没能接替师傅的位置。

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万历26年,陈矩正式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受皇帝信赖还同时监管东厂,可以说一时间风头无两。

东厂作为重要的监督大臣的秘密机构,甚至手握生杀之权。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权势滔天而肆意妄为,反而更加的严谨,低调。

那么他都做了哪些好事?值得如此高的评价。

“清忠”太监的政治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陈矩押送罪犯,事情办完以后,路过家乡时,准备回乡祭祖,此时的陈矩已经位极人臣,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嘱托和期望,出人头地了。

当时很多宦官外出办事,都是敲锣打鼓的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陈矩反而是轻车简从,一路上并不声张,回到家乡,完成祭祀。又悄悄地返回了京城,一路上没有惊动任何官员和当地百姓。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更具权势的太监,所以他这一行为也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赞赏,民间有人称他为“佛”。

他并不是那种争权夺利的奸佞之辈,很多忠臣之士也愿意与其私交,但是陈矩从来不拉帮结派。

他清楚的知道伴君如伴虎,而万历皇帝是猜忌多疑之人,很多清白无辜的大臣因为党争或者案件的牵连入狱,陈矩念对方是能臣,是国之栋梁。

不忍心他们就此丧命,会私下里托关系刑部加以优待,甚至会亲自为这些人求情,救出这些无辜的良臣,这样一来,他的威望在朝中更深,但他始终秉持内心的正义和公道。

不仅如此,陈矩还具有超高的情商和处理事情的周全能力,当朝驸马和公主吵架,竟然不见踪影。

万历非常生气,下令陈矩查办相关人员,陈矩却认为这是夫妻之间的私事,不该惊动皇上,更不应该宣扬出去,有伤皇家颜面,于是直言相谏。

拟旨告诉大臣,统一口径,就说驸马因为个人事情,到固安县去了。皇帝欣然同意,随后召驸马回来,简单的惩罚他学习礼仪,最终大事化小,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这场闹剧。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当时矿税对百姓的压力很大,民不聊生,

许多大臣先后上谏,皇帝都重罚他们。

当大学士进谏时,陈矩支持他,也积极进言,最终矿税很快叫停。其中,参政大臣因为上疏触怒了万历,要杖罚他。

陈矩曾经极力劝阻皇上廷杖朝臣,如今这件事再次发生,自己不能忘记初心,于是他再次劝谏,阻住了再次廷杖大臣。

万历三十四年,也是因为矿税,云南发生民变,杀了当地的贪官,皇帝震怒,将要彻查,并准备将相关人员下牢狱,陈矩得知后,认为不妥,便向皇帝奏言,说这些官员有可能是无辜的,他们对朝廷的法度一定是遵守的,但他们的手下人有可能仗势欺人,无知惹事。

如果是这样派东厂去逮捕他们,在京城审问,只怕会闹的沸沸扬扬,满城风雨,造成动荡,反而不妥,还是在当地调查清楚,从宽处理为好,这样既能查 *** 相,也能安抚边远地区。

皇帝听他说得恳切有理,便采纳了意见,原本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被他巧妙化解了。

万历31年,发生了这样一桩怪事,史称“妖书案”。

一天早上,很多王公大臣门口收到一封书信,文中内容,直言当朝宠妃郑贵妃联合大臣密谋更换太子。

一时间震惊朝野,万历皇帝得知后,十分震怒,下令彻查。敕令陈矩和锦衣卫进行大搜查,一时间风声鹤唳,铁骑遍布京城,弄得人心惶惶。

其实这是一桩阴谋,是有些人想以此为由发起党争内斗,铲除异己,而陈矩负责调查此案。

很多大臣担心被牵连,他们都使人嘱托陈矩帮忙,陈矩正言厉色地拒绝了他们。

陈矩始终能够秉持公正,以清晰的思维和旁观来看待案件,经过他紧密的分析,不仅迅速解决此案彻查凶手,也从中抽丝剥茧,尽全力减少牵连,减少对朝野的震动。

这件案子也让他收获更多大臣的敬佩与感激。社会秩序亦得以恢复平静,此后,许多和他并不相识的官员,想和他结交,但陈矩只是友好地一揖,不过多的拉扯关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年间著名的首辅张居正和陈矩,可以说是互为欣赏。

二人一内一外,虽说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是仍能造就万历中兴的局面,与二人有着极大的关系。

外有张居正改革,内有陈矩建言辅佐,虽说张居正被蒙难冤枉,但直到张居正死后,很多的改革措施仍然实施,这与陈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他敬佩张居正,但也对皇上足够了解,清楚朝堂局势,顺势而为,保存实力,让明朝这个大厦不至于全盘倾倒。

也正是因为陈矩不菲的功绩,朝臣的敬仰,万历皇帝对这位太监也给了极高的殊荣。

御赐九坛,并为设置祠堂,亲自提笔“清忠”。下葬时,文武百官纷纷到场,为他扶棺下葬,而他的遗像也被供奉,在德胜门中的祠堂。

时至今日仍有人祭拜,来访者络绎不绝,陈矩始终相信三尺头上有神明,头上三尺有神明。他要做不一样的太监,极力维护朝堂稳定,陈矩的一生足以让他成为后世太监学习的楷模。

在太监这个行业里称之为标杆也毫不为过。“祖宗法度,圣贤道理”是他一生信奉的原则。

他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机,在明朝这个动荡的朝代,党政伐异,残害同僚的事情比比皆是。

也产生了不少的祸国殃民的大反派太监。但是陈矩能在这样的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依然秉持公心,一心为国,可以算得上是明朝之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976.html

“历史上名声更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他” 的相关文章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力下”,首都洛阳...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刘备伐吴时诸葛亮是什么表现?没有阻拦是因为什么?

一说到“神机妙算”相信很多朋友的脑海中立马会浮现诸葛亮这个军事家的名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夷陵之战,是刘备人生最后一战,也是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场战役。此战过后,魏蜀吴三国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对峙时期。历来人们对于刘备伐吴,多是批评的,认为刘备不该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把蜀汉精锐丧失殆尽。其实在刘...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