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萧何设计陷害韩信时,为什么韩信轻易相信了他呢?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3)600

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没有过多考虑韩信的前途,为的是刘邦啊。萧何诱杀韩信,也没有过多的考虑韩信的生死,为的也是刘邦啊。题主可能觉得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好,那我们就不聊政治利害,只聊一聊情义。萧何在随刘邦起义丰沛之前就认识刘邦,多少年的交情,和他韩信几年交情。萧何帮助韩信封大将军,韩信给过萧何什么?求立齐王,拖延不救的那些时候,考虑过萧何这个保举人的处境吗?让萧何当丞相的是刘邦啊。如果萧何向着韩信,那才是不忠不义。

萧何设计杀死韩信立了大功,门客召平却穿丧服哭着说:“丞相已封无可封,过不了多久就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听了,怒道:“胡说八道!我从不做错事怎么会有大祸。”可是召平接下来的话,让萧何冷汗直流。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年轻时担任沛县县令主管人事的主吏掾,期间和时为泗水亭长刘邦结交往来,而萧何觉得刘邦气宇轩昂,是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并多次用职权袒护刘邦。

有一次,刘邦押送一批囚犯到骊山修陵,半路上逃了一半,刘邦见无法追回,到了大泽乡后就把剩下的全部放了,然后逃到芒山避难,当时,有十几个跟刘邦逃到芒山避难,沛县县令得知后,就抓了刘邦的妻子吕雉,但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被放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觉得大势已去,找来萧何和曹参商量起兵,萧何建议将刘邦请回来,县令就派吕雉的妹妹吕媭到芒山请刘邦回来。

然而,县令反悔将刘邦拒之城外,还想杀了萧何曹参,结果县令被刘邦鼓动的沛县百姓杀死,刘邦入城后,萧何和沛县百姓就称他为沛公。

公元前207年,项羽背弃原来先入关中封王的约定,将巴蜀分给刘邦封为汉王,又为了阻止刘邦出来,将关中一分为三,分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刘邦气得要和项羽打一仗,萧何和张良见此,认为只有隐忍发展实力才能和项羽翻脸,于是刘邦听从建议,带着群臣去了蜀地,一到蜀地刘邦就广招贤才。当时,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跑到蜀地投奔刘邦,然而刘邦只给了他一个管粮草的小官,萧何却发现韩信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他,但刘邦没有理睬。结果,韩信一气之下逃出了汉营,萧何得知后亲自去把他追了回来,又继续向刘邦举荐韩信,要求封他为大将军说:“大王若想出关中与项羽争天下,就要重用韩信,如果不重用他,他还是会离开的。”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又听萧何的建议建造拜将台,在众将士面前亲自拜韩信为大将军的命令。

公元前206年,刘邦以项羽杀义帝为由,起兵攻打项羽,萧何举荐的韩信屡立奇功,而萧何则被刘邦留下守后方。期间,萧何帮刘邦始终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免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还源源不断地给他送粮送兵力。后来,刘邦打败项羽称帝,论功行赏时定萧何为首功,封酂侯。但在排名次时,诸将和群臣认为曹参应该之一,关内侯鄂君则认为萧何排之一说:“陛下数次被项羽打败,全靠萧何为陛下补充兵力和粮草,这是万世的功劳,怎么能把一时的战功放在万世功劳的前面呢?”于是,把萧何排之一,并封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又把萧何的食邑加到一万户,还允许他带剑上朝。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情绪很不好,一直无法接受自己由王而侯的事实。因此,韩信一直都在寻觅或制造机会,意图东山再起。后来,韩信曾经的部将陈豨被外派,来找韩信辞行,韩信认为时机已到,鼓动陈豨积极准备谋反,并承诺将想办法跟陈豨里应外合。陈豨一向很佩服韩信的本事,在得到韩信的承诺后,便借着外派的机会,准备谋反。

当陈豨谋反的战报传到关中时,刘邦决定亲征并征调韩信同往时,韩信借口身体抱恙,没有跟着刘邦一起去。与此同时,韩信在京城制定并部署了袭击太子和皇后的方案,并与陈豨联络。在韩信派出的使者尚未归来之际,韩信的小弟中出了叛徒,跑到吕后面前揭发韩信谋反的事实。

因此,作为相国的萧何和作为皇后的吕雉决定,杀掉韩信。

为什么要用诓的 *** ?

可能会有人纠结,为什么在已经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后,萧何和吕雉并没有采取正常的抓捕程序,反而要采用诓骗的 *** ?为什么在已将韩信绳之以法的情况下,不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反倒处以极刑?韩信在京城时,虽已被贬为淮阴侯,但依旧能自由活动,能够部署谋反活动。这说明,还是有人愿意依附韩信谋取富贵。

谋反不是小罪,如果萧何和吕后公开抓捕,韩信的党羽必然在韩信的指挥下提前行动,大规模的 *** 是难以避免的了,不但难以避免 *** ,而且也不敢说一定能成功逮捕韩信,所以选择了代价较小,成功率更高的诓骗手段。

在萧何跟刘邦刚起事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像项羽那样跟敌人硬拼,而是选择了斗智,以最小代价换取更大胜利。之后,在西进途中,在夺韩信军队的过程中,在之一次诱捕韩信时,刘邦和萧何,都曾多次采用「以最小代价换取更大胜利」的方式。这一次,对韩信实施抓捕,选择诓骗的方式,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至于在成功抓捕后没有走相应的法律程序,而是直接采取了非常措施,猜想应当是担心夜长梦多,毕竟韩信的本事、威望,让吕后和萧何极为忌惮。

为什么是萧何诓韩信?

既然是要诱捕,自然要派一个在韩信心中有一定分量的人前去。在汉兴以来的功臣中,和韩信有过交往的,大多是将军,如曹参、灌婴、樊哙等人,他们曾在韩信帐下效力,但据记载,韩信自视甚高,羞于灌婴、樊哙等人并列。

因此,肯定不能派这灌婴、樊哙等人前去诱捕韩信。而且,当时,曹参在齐国当相国,不再京城,无法参与诱捕行动,周勃、郦商、灌婴、樊哙、夏侯婴等人在奔赴剿灭陈豨的路上,也无法参与诱捕行动。

除了将军以外,也就是萧何、张良、陈平三人,有可能和韩信有交情了。陈平曾和韩信同在项羽帐下效力,鸿门宴时,陈平曾按项王指令,寻找去上厕所的刘邦,而韩信是能数以策干羽的执戟郎,或许二人当时能有些交情。但在诱捕韩信时,陈平也上了前线。

张良曾在韩信讨封假齐王时去为韩信受封,估计也能有些交情。但张良在项羽兵败后,因为身体的原因,几乎不问政事了,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可选项,不能作为必选项。

萧何是在汉王刘邦面前举荐韩信出任大将军的,对韩信有知遇之恩,虽日后二人并无过多的交集,但因为举荐的恩情在,想必也是能够诓骗到韩信的。除了萧何以外,夏侯婴也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人,不只是知遇之恩,还有救命之恩,但当时,夏侯婴也奔赴了前线。因此,更佳人选也就是萧何和张良了,二人中,萧何更佳,所以萧何就亲自出山,诓骗韩信

韩信为什么相信萧何?

其实,韩信并不傻,韩信自始至终都知道,当年的萧何,之所以举荐他韩信,并不仅仅惜才,更多的原因在于,韩信能帮刘邦夺天下。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韩信也并未对萧何表现出任何特别之情,至少没有像樊哙对待韩信那样对待过萧何。

樊哙怎么对待韩信的呢?韩信曾在被贬淮阴侯后到樊哙家串门,樊哙以臣子迎接国王的礼节迎接韩信。既然韩信从未对萧何表现出任何特别的感激之情,所以,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韩信选择相信萧何是因为韩信对萧何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以为,韩信未必是相信萧何,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上去相信萧何的操作。

什么意思呢?韩信部署完毕后,并没有得到陈豨的回应,孤掌难鸣,不能单独行动。因为引而未发,韩信没料到萧何已成功掌握了自己谋反的证据,所以韩信听萧何的话,大摇大摆地进宫道贺。

韩信这个层次的人物,掌握权力的方式是「既贪生又不怕死」。在韩信身上,表现得最明显的贪生,便是「从人寄食」、「胯下之辱」、「行县邑陈兵出入」、「献钟离眜人头」,表现得最明显的不怕死,便是「坐法当斩」时的表现和背水一战中的表现。而这次,面对萧何的诓骗,韩信的表现便是不怕死,韩信无法确定,进宫后是有惊无险的鸿门宴,还是必死无疑的鬼门关,所以韩信决定赌一把,如果只是鸿门宴,自己便可安然无恙,如是鬼门关,便只能「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了。

公元前196年,代相陈豨起兵自封代王,刘邦亲自带兵征讨,已经从楚王贬为侯的韩信以有病为由,没有随刘邦前往,却写信给陈豨告诉他要求他攻打长安,自己则在长安城偷袭吕后和太子刘盈。不料,韩信的家臣向吕后告发此事,吕后急忙找来萧何商讨对策,萧何以刘邦打胜仗为理由,命令群臣都进宫庆贺,就亲自去请韩信入宫,韩信没有怀疑便跟随萧何到长乐宫向吕后祝贺,结果一进长乐宫就被吕后杀死并诛三族。韩信被杀后,刘邦给萧何加封五千户,又派五百名士卒作他的护卫,门客都来向萧何庆贺,萧何很高兴就在府里摆酒庆祝,然而门客召平穿着孝服哭着说:“丞相不要高兴得太早,不久你就要全家被斩了。”萧何听后,大怒说:“我进封丞相,陛下对我恩宠万分,且我做事小心谨慎,从不敢有失误,你为什么出此言?”召平回答说:“陛下南征北战,每次都亲自率军前往,你从来没有跟随一起去,反而加封食邑,如今又位在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封给你?难道看不到韩信的结局吗?”萧何恍然大悟,辞去了赏给他的食邑,并拿出许多家财用作军需,但觉得不够,就低价强买百姓的田屋,又要刘邦下令让百姓去耕上林苑的空地,气得刘邦把他捉下狱,最后又放了萧何并继续用他为丞相。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年64岁,汉惠帝下诏追谥他为文终侯。为臣者,要懂得拎清自己,否则太过骄横和不知趣很容易身首异处,而萧何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命,这才是为臣之道的聪明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2555.html

“萧何设计陷害韩信时,为什么韩信轻易相信了他呢?” 的相关文章

吕洞宾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吕洞宾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吕洞宾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吕洞宾的生世,虽然正史中明确记载的不多,但我们还是能从有限的资料中发现一些线索。《岳阳风土记》载:“先生(吕洞宾)名岩字洞宾,河中府人,唐礼部尚书渭之孙。”这说明,吕洞宾原名吕岩,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唐朝礼部尚书吕渭之孙。吕岩自幼受到...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为何在迁都北京之前,两次下令,将全国的尼姑都抓起来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安置皇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伟大的君王,他统一天下,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依旧有很多烦恼,比如说子嗣众多。古代每个皇帝都会有及时和乃至上百...

南宋名将韩世忠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

南宋名将韩世忠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

众所周知宋朝一向有忌惮武将的传统,南宋名将韩世忠又是武将,又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国家不安、边境不靖,赵构又必需要武将来替他保家卫国。要不然金人打过来了,他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说不定连命也丢了。难道这是他愿意的?杀岳飞是金人议和的条件之一。但这并不是根...

楚汉争霸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 项羽最后为何输给刘邦

楚汉争霸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 项羽最后为何输给刘邦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力能扛鼎,为何在争霸中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引人深思。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项羽和刘邦了,但是作为楚国后裔的项羽出力更多,大半个天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项羽作为楚汉争霸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失败呢?有人说是项...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的妃子是什么结局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的妃子是什么结局

对李自成和妃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皇宫中的妃嫔结局如何?明代皇帝朱元璋之前是一个卑微的乞丐,最后成为了开国皇帝,这其中经历的艰辛与磨难,令人无法想象。正是有了这些不堪与痛苦的经历,朱元璋特别讨厌别人说到这段过往,并且专政,希望独揽大权,而实行专...

宰相姜公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宰相姜公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唐德宗信任。建中四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