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中越边境作战中,这么惊心动魄的敌后捕俘,从被发现到撤回国境 *** 无一伤亡堪称奇迹了
注:《手绘历史》是全网唯一使用手绘图来描绘战争的公众号,各手绘图均由作者原创,为此手绘图不经作者同意绝对不得盗用。
1984年中越边境作战的12月5日,我41军军直侦察连在466高地南侧成功地实施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带你体验什么叫真实的惊心动魄!
466高地位于中越边境西路10号界碑越方一侧,该高地向东南延伸,依次有2个无名高地,西侧有一条小河流向那蓬村方向。
466高地及东南2个无名高地(从西到东分别编为1、2号高地)原为越长定6营的1个排防守,阵地上有少量驻兵草棚和断续堑壕。(见下图1)
(图1:466高地地域简图)
11月23日开始,由越347师751团8营6连的一个加强排接防,25日交接完毕。我41集团军侦察连派出的敌后侦察小组,于23日观察发现,17时至18时,有20余名越军在466高地活动,拿着地图指手划脚。18时以后,部分敌人沿小路下山,并有少数敌人扛东西上山。24、25两日从早到晚不断有敌沿小路往高地搬运东西。此后数日,敌派出昼夜警戒,加紧修筑工事,加盖草棚,不断有小群敌人沿小路往返于466高地和那蓬村。
为抓到了解靠矛山地区敌情的俘虏,侦察连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地形、情况不熟,部署不周,工事不完善的有利时机,利用隐蔽的地形条件,昼间渗透,直插敌侧后,在466高地南侧小河附近设伏,捕捉沿小路上下466高地之敌。
此次行动共编为捕俘、接应(分第1、2、3、4组)、火力、指挥、救护、炮火支援、后勤保障7个组。
①:捕俘组:部署在466高地南侧的小河两侧。
②:接应组:第1组配置在小河汇合口东100米处;第2组配置在第1接应组以东约50米处;第3组配置在1、2号高地南侧突出部河沟附近;第4组配置在1、2号高地南侧谷口。
③:火力组:配置在565高地南侧占领发射阵地。
④:指挥组:配置在565高地西北侧约200米处。
⑤:救护组:配置在565高地东北侧。
⑥:炮火支援组:配置在北跃农场十二队占领发射阵地(在中国界内,未在简图上体现)。
⑦:后勤保障组:配置在北跃农场一队负责这次行动的后勤保障(在中国界内,未在简图上体现)。(见下图2)
(图2:拟定部署简图)
时间来到12月4日6时50分,侦察连乘车从北跃农场一队出发,7时20分到达北跃农场十二队,100迫击炮连占领发射阵地。尔后,按第1接应组、捕俘组、第2、3、4接应组、指挥组、火力组的序列徒步行进,沿浦母门的东侧越过边界。10时10分,到达565高地北侧无名高地,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指挥组、火力组、救护组相继就位。捕俘组和各接应组稍做准备后,于10时20分开始,沿无名高地东南侧至高地南侧方向山坡向潜伏地运动。
12时10分,各组运动到达1、2号高地南侧山谷时,前方搜索组发现,2名越方群众正沿1、2号高地东北侧山背向我运动,我全体人员迅速就地隐蔽,严密监视其行动,并做好一旦被越群众发现,就立即将其捕获,避免暴露企图的准备。越群众进至山谷,在距我50米处即转向西,顺山谷往那蓬村方向返回。(见下图3)
(图3:各组相继就位简图)
12时30分,前出各组继续就地隐蔽,捕俘组2名干部前进至无名高地西侧山脚对466高地及1号高地、2号高地实施观察,发现2名越军从1号高地扛着竹子沿小路进至2号高地西北侧搭草棚,另外还有4名越军从那蓬沿小路上466高地,其中1名扛着竹子。捕俘组将情况报告指挥组。此时,指挥组也已发现上述敌情,认为,466高地地域之敌接防后,防御部署尚未完成,除466高地、1号高地有兵力驻守外,2号高地尚未派兵驻守,只有少数敌人每天早出晚归,从1号高地到2号高地修盖草棚,准备驻守。
于是。决定改变计划,利用夜暗秘密上2号高地组织设伏,乘第2天敌来修盖草棚时,出其不意捕捉敌人。部署定下后,指挥组于16时55分派人前出,向各组传达任务。19时40分,捕俘组、接应组使用手持微光夜视仪在前面逐段搜索,沿2号高地东南山脚秘密前进。21时15分,进到2号高地,并进行严密搜索,未发现敌情。各组随即进入规定位置,等待捕俘。(见下图4)
(图4:改变路线向2号高地运动)
5日1时40分,1号高地的敌人使用夜视仪向2号高地观察,并盲目射击。此时,电台与指挥组联络中断,捕俘组无法将情况报告指挥组,侦察参谋和侦察连干部经分析研究,认为在2号高地伏击捕俘,把握不大,果断决定,天亮以前撤离2号高地。6时40分,捕俘组和接应各组撤出2号高地,进至出发前接应3组部署的位置,与指挥组沟通联络,并报告了情况。
10时20分,伏击分队按原方案行动。12时10分,4个接应组先后到达预定位置,并做好战斗准备。捕俘组继续接敌,此时,雨已停止,466高地之敌和那蓬村群众开始活动,466高地和1号高地上的敌人出来修工事和搭草棚,并先后发现4批敌人沿小路下466高地,向那蓬村方向运动。同时,有数名越边民在1、2号高地南侧谷地竹林里放牛、砍柴。从第1接应组的位置到设伏区地形比较暴露,为尽快进入设伏区,避免惊动敌人和越群众,捕俘组改变运动路线,向南运动绕道沿树林、草地搜索前进,全组人员采取交替掩护、观察、低姿匍匐的 *** ,隐蔽通过。
15时15分左右,2名越军携枪、拿砍刀,从2号高地沿西南山腿下山,在距第1接应组25米处砍竹子,我第1接应组2名战士准备抓打敌人,排长考虑,捕俘组情况不明,敌距我较远,如果这时打抓,必然会惊动敌人,后果很难预测。于是制止了2名战士的行动,准备等敌进到我潜伏位置时再抓。15时50分左右,2名敌人未靠近我第1接应组即扛着竹子返回高地。
15时55分,捕俘组隐蔽到达设伏区附近,发现1名越军在距捕俘组50米处的小河边打水,尔后,沿小路挑上466高地。虽然这是一个捕俘的机会,但考虑捕俘组刚运动到此地,部署还不完善,加上该敌距我较远,成功的把握不大,况且此时正是敌做饭时间,敌人还有可能下山挑水,于是捕俘组的同志沉着冷静,就地隐蔽监视,等待更佳时机和目标。(见下图5)
(图5:多次放弃抓俘)
打水敌人消失后,捕俘组迅速前出至敌打水处,成“袋形”部署,4名捕俘手位于小路岔路口两侧,2名射击手位于岔路口南侧正对466高地下山小路,负责直接火力掩护,消灭后面的敌人,射手鲍海奖和电台班长何新银位于前2名射手的右侧后,担任对那蓬方向和左翼的警戒。16时5分,各捕俘组利用草丛、沟坎全部潜伏伪装就绪。
16时55分,3名越军沿小路从466高地下山,前2名挑着竹桶,相距2米左右,边走边交谈,第3名肩扛枪距第2名约20米跟进,捕俘手听到敌讲话声,即做好了捕俘准备。
当第1名敌人进到设伏区时,捕俘手段同生之一个跃起,同时下达“上”的口令,以迅猛的动作扑向敌人,从后侧用双手紧紧锁住敌人的脖子,敌拼命挣扎反抗,一起从岸上滚下小河。这时,另2名捕俘手也已跃起,同时扑向敌人,1人抱敌腿,1人用拳头猛击敌人肩头,3人协同很快将敌制服。第2名敌人先是被突然的情况惊呆,片刻就大叫一声“啊”,转身就跑,刚跑出几步,就被我岔路口南侧的2名射击手击毙。第3名敌人刚刚从肩上取下枪,未来得及卧倒,被副连长一个点射击中头部,当即倒下。在翼侧警戒的射手迅速冲到被击倒的敌人跟前,发现敌尚未死亡,补射将敌击毙,搜查敌尸,未发现其它物品,迅速回到原位担任警戒。捕俘组密切配合,动作迅猛,射击准确,仅2分钟就解决了战斗,俘敌1名,毙敌2名。(见下图6)
(图6:捕俘成功)
17时,捕俘组押俘虏按预定路线撤离伏击点,由于第2名敌人的叫喊声和枪声,惊动了敌人。当捕俘组刚撤出约100米时,466高地及1号高地的敌人开始向我反扑,其中3名越军沿1号高地西南山脚向小河边插来,边跑边射击,妄图堵住我捕俘组的退路。当距我捕俘组约150米时,我捕俘组除2人押解俘虏外,其余人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打击敌人,当即将前面1名敌人击毙,后面2名敌人卧倒还击。副班长谭定凯立即站起端枪向1名敌人射击,毙敌1名,另1名敌人站起调转枪口向他瞄准,他迅速转向一个点射击中敌小腹,并顺势投出一枚手榴弹。捕俘组检查我无伤亡后,押俘继续撤离。
17时10分,敌在1号、2号高地利用工事以猛烈的火力反击,密集的子弹打在捕俘组队形内,捕俘组随即进行隐蔽。此时,第1、2接应组以火力压制敌人,但因距离较远,地形低洼,压制无效。我捕俘组仍无法前进,即请求炮火支援。指挥组及时指挥100迫击炮连以主要火力压制前面的2号高地,以部分火力对1号高地监视射击,高射机枪以猛烈火力压制2号高地堑壕之敌,有效的射击打得敌人不敢抬头,只好沿堑壕向1号高地逃窜。捕俘组在接应组配合下,乘机交替掩护押俘撤离了险区。
17时40分,前面4个组撤到第4接应组的位置,连长带5名同志抬俘,1排长带第1接应组担负后方警戒,按原定路线回撤。19时55分到达指挥组位置。指挥组简单了解情况及检查人员装备后,有组织地向我境撤离,21时30分齐装满员返回驻地。(见下图7)
(图7:安全撤回国内)
此次战斗,我共俘获越347师751团8营6连士兵1名,毙敌4名,伤敌1名,我无伤亡。通过审俘,获取了靠矛山地区敌 *** 、工事构筑、障碍设施、军政素质和内部关系等重要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