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的死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11)330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并不像演义小说中那样,活了那么长时间。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自媒体曾提出问题:为什么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杀了很多功臣,唯独没有杀程咬金?这其实也是一个完全没意义的问题。因为程咬金去世的时候,武则天还只是一个皇后。直到程咬金25年以后,武则天才登基称帝,自然也就没机会在位期间杀程咬金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员猛将,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其实比演义小说里描写得更加传奇。虽然没当上过什么混世魔王,也没当过瓦岗寨的国王。但他的一生,却见证了唐朝从一个新兴政权,成长为‘巨唐’的整个过程。

公元589年,程咬金出生于山东济南。程咬金出生的这一年,恰好是隋朝攻灭南陈,统一天下的那一年,同时也是隐太子李建成出生的那一年。

在演义小说当中,程咬金出身低微,是典型的平民出身。但实际上,在正史当中,程咬金其实是典型的士族出身。曾祖程兴曾任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曾任北齐晋州司马,父亲程娄曾任济州大中正,都不是底层百姓。

程咬金的童年时代,恰好是隋朝最繁荣兴盛的一段岁月。直到程咬金16岁那年,随着杨广登基之后,隋朝才开始走下坡路。程咬金成年之后,也不是像演义小说里面说的那样,娶了裴元庆的姐姐裴翠云,而是娶了当地县令的女儿。以程家的家世来说,双方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如果没有杨广瞎折腾,隋朝一直存在下去的话,程咬金的人生,应该会成为一位地方豪强。年龄大一些之后,在岳父和自家长辈的帮助下,入朝做官。但因为家世不算特别高,所以也做不到太大的官,这样的生活也未尝不好。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杨广的一通乱搞,搞得隋朝越来越乱,程咬金终究是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大业六年,因为杨广对山东地区的压榨太过残酷,导致山东地区民怨沸腾,盗贼蜂起。这一年,22岁的程咬金,因为个人勇武过人,再加上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所以便在当地组织了一支乡民自卫队,以求保境安民。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支乡民自卫队,会成为程咬金传奇人生的一个开始。

此后的几年里,隋朝各处越来越乱,各地都开始爆发农民军起义。在济南这边,也爆发了很多小股的农民军起义。然而程咬金却凭着个人的勇敢和智慧,率领这支乡民自卫队,守住了家乡,保护了家乡的安全。

不过,几年之后,随着各地局势越来越坏,隋朝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基本上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程咬金的家乡,也落入了农民军的势力范围内。到了这个时候,仅靠程咬金麾下这支乡民自卫队,已经无法再保护家乡的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样加入农民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最后,程咬金选择的这支农民军,便是当时所有农民军当中最为强大的瓦岗军。

加入瓦岗军之后,当时瓦岗军内部,正是李密掌权。不过,李密并非瓦岗军的创始人,所以此时正急需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所以程咬金加入瓦岗军之后,大概是因为他之前在家乡实在是太过有名,所以也得到了李密的垂青。当时李密恰好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精锐军队,便让程咬金进入这支军队,做了一个带头冲锋陷阵的统领。

在这支军队当中,程咬金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比如秦琼、单雄信、徐世绩、牛进达等人,就都是在这时和程咬金结识的。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迅速壮大。程咬金也带领这支精锐,在李密的麾下南征北战,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瓦岗军这边有名的猛将,和秦琼等人并列。此后,李密又将目光投向了洛阳。

当时镇守洛阳的,正是王世充。在瓦岗军和洛阳守军的这场大战当中,程咬金依然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此期间,瓦岗军的另一员猛将裴行俨,曾跌落下马,差点被杀。这个裴行俨,就是演义小说当中裴元庆的原型。程咬金拼命之下,才救回了裴行俨,但自身身体亦是被刺穿,受伤严重。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也是一个相当讲义气的人。在战场上豁出性命去救自己的朋友,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比起演义小说里的剧情,历史上真实的大战,其实更加血腥,也更加惊心动魄。

在这场大战之后,瓦岗军终于艰难击溃了王世充,只差半步就能拿下洛阳。然而就在此时,江都方面却发生了兵变,杨广被麾下禁军杀死,麾下大军都归了宇文化及。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李密只能暂时放下王世充,转头去对付宇文化及。因为之前受伤的缘故,程咬金并未参加这场大战,但瓦岗军最后还是打赢了宇文化及,成了最后的赢家。

然而就在瓦岗军刚刚胜利后不久,洛阳的王世充就再度来袭。因为瓦岗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最终,瓦岗军被王世充一战击溃,程咬金和秦琼等人,也被王世充俘虏。至于李密,则是逃往了关中,企图依靠李渊东山再起,但最后却被李渊所杀。

被王世充俘虏之后,程咬金等人倒是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反倒是王世充之前和瓦岗军大战期间,对这几个猛将的印象很深,所以想要招揽他们。非但没有难为他们,还封他们做了将军。然而对于王世充这个人,程咬金和秦琼等人却并不太喜欢。一方面,王世充本人人品很差,让人难以信服。另一方面,瓦岗军之前曾和王世充大战,程咬金的很多旧友,都死在王世充手上,所以这几个瓦岗军的猛将,都不愿臣服于王世充。

后来,恰逢李世民前来征讨王世充,王世充派程咬金等几员瓦岗军大将前去迎敌。程咬金和秦琼等人,便趁着这个机会,临阵倒戈,投降了李世民。自此之后,程咬金才算是成了唐朝的臣子。

再之后的几年里,程咬金便跟随李世民,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李世民麾下,程咬金依然扮演的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角色。李世民麾下,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玄甲军,是当时李唐政权砸锅卖铁才组织起来的精锐,装备极其精良,总数也就只有三千多人。程咬金便是这支玄甲军的四大统领之一,赫赫有名的秦琼和尉迟恭两人,同样也名列其中。

在李世民麾下征战的过程,没有太多值得说的,演义小说里面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很多都是取材于真实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程咬金不但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同时也成了李世民的心腹手下。然而,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的矛盾,开始越来越大。为了打压秦王党,程咬金一度被李建成构陷,外放康州担任刺史。但后来,当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还是想办法将程咬金这员猛将给调回了京城。

贞观九年,玄武门事变爆发,程咬金亲身参与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变。而后,李世民登基为帝,程咬金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李世民登基之后,程咬金的履历就相对平淡一些了。毕竟,到了这个时候,唐朝内部已经没有多少战争。而程咬金又是典型的猛将型人才,戏份自然会相对减少。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程咬金要么是外派地方,负责当地的军务;要么留在京城,做一个闲散武官,日子也算过得不错。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程咬金名列第十九位。

值得一说的是,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演义小说当中,程咬金也参加了这场战斗,而且还发现了薛仁贵这员猛将。但实际上,在正史当中,程咬金其实并未随李世民一起征讨高句丽,而是被李世民留在了长安,辅助太子李治。

对于晚年的李世民来说,程咬金无疑是他最信任的老将之一。因为此时秦琼已经病逝,尉迟恭则是获罪归家。老一辈的猛将当中,能战斗的,已经寥寥无几。能够让李世民信任的,就更少了。让程咬金留在长安,除了担心程咬金年龄过大,已经无法适应远途征战之外,未尝没有托孤的意思。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于长安城外的翠微宫。又是程咬金亲自率兵,护送太子李治返回长安,登基为帝。在李治登基之后,程咬金更是亲自率兵在皇宫外,给李治守了三个月的大门。直到李治彻底坐稳了皇位之后,程咬金才回家休息。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虽然没像演义小说说的那样,活了那么久。但相比同时代的很多猛将,程咬金确实算长寿的了。在李世民去世后,昔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活着的其实就只剩下六人而已。所以,到了李治的时代,程咬金虽然已经年迈,但不管是资历还是威望,都已经是唐朝军方屈指可数的人了。

公元656年,因为西突厥进犯唐朝边境,已经68岁的程咬金,再次被李治委以重任,负责统领唐军前去征讨西突厥。在这次远征当中,程咬金的副手王文度,因为嫉妒另一位副将苏定方的战功,同时也怕程咬金贸然突进,所以撒谎说自己有李治的密诏,导致唐军最后虽然击退了西突厥,但本身也有很大的损失。归来之后,王文度本人因假传圣旨而被彻底免去了所有官职,程咬金也被牵连,受到了一定的处分。

而且,在这次远征当中,程咬金还干了一件为他的人生抹黑的事情,那就是屠城!在唐军行军路上,曾有胡人城池投降唐军,但为了保证唐军后方补给线的安全,程咬金最后还是采纳了王文度的建议,直接屠城。这件事,也成了程咬金人生当中,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

不过,对于程咬金来说,污点也好,处分也好,其实他都已经不放在心上了。此时的程咬金,已经年近七十。他的一生,已经见惯了大风大浪,见证了唐朝从开国到成为‘巨唐’的整个过程。程咬金亲眼目睹了唐朝是如何一个个打服周围的强敌,也目睹了唐朝高层的那些争权夺利。对于这位饱经世事的老将来说,所谓的是非荣辱,其实都已经被他彻底看淡了。

从西域回来之后,程咬金因为王文度的牵连,被暂时免官,但不久之后又被再次起复。然而对此,程咬金却婉言谢绝,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对于程咬金的请求,李治也没有拒绝,直接批准让程咬金回家养老。

此后的几年里,程咬金一直留在长安城内养老,再也不过问朝政。在唐初所有开国功臣当中,程咬金应该算是结局更好的一个。本人寿命很长,又寿终正寝。后代又很省心,从来不掺和朝堂上的那些党争,而没像房玄龄、魏征他们的后辈那样,给自家招灾惹祸。这也让程咬金得以安享人生最后的几年,留在长安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公元665年,程咬金去世于长安城内的私宅,终年77岁。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程咬金是倒数第二个去世的,只有李绩比他活得更长。而李绩后来又因为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导致全族几乎被杀绝。这样算下来,程咬金应该算是结局更好的开国功臣了。

从程咬金的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活得长真的是有好处的。在唐朝的开国功臣群体当中,程咬金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将才,功劳其实比不上最前面那几个。但相比其他人,程咬金却活得时间最长,对自家后辈的照顾也更多。到了李治时代,随着同时代那些老将纷纷去世,程咬金也成了大唐军方更具声望的将领。

所以说,‘谁活得长,谁就是艺术家’这句话,其实真的是很有道理。放在程咬金身上,恐怕就应该是‘谁活得长,谁就是大唐统帅’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3962.html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的死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戚夫人再被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尽

戚夫人再被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何不选择自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被处置成人彘,为何不直接自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人云“最毒妇人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之中,不仅有男性为了争夺权势地位而明争暗斗,手段尽出,有些女性同样心狠手辣,或许是为了稳固当前的地位,或许是为了扫清自己当前的阻碍,女性的狠辣程度丝毫不弱...

陈平生前说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陈平生前说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陈平生前为什么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9年,陈平的人生在这一年永远的定格。陈平生前,却说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话,他称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阴谋使用过多,担心会祸及子孙。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平...

李神通:唐朝宗室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李神通:唐朝宗室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李寿,字神通,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名将,唐太祖李虎的孙子,隋朝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业十三年(617年),得知堂兄李渊晋阳起兵,跟随平阳公主割据鄠县响应。进入长安后,拜光禄大夫、宗正卿、郑国...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孔有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重用靠的是什么?

孔有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重用靠的是什么?

孔有德,明末清初将领。原为毛文龙部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有德生于万历年间,辽东盖州卫人,祖籍山东。孔有德是矿工出身,虽不识字,但“长于弓马”。所以当辽东一带被后金占领后,他便应征入伍,投在明将毛文龙的麾下。由于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因此得到毛...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还不知道: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

司马炎都能善待曹奂 刘裕为何将司马家族灭族

司马炎都能善待曹奂 刘裕为何将司马家族灭族

对刘裕为何将司马懿家灭族?而不效仿司马炎善待曹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炎篡魏时,对曹奂还是不错的。如封陈留王,食万户,允许曹奂在领地里享有天子的权力。还有:上表不臣,入朝不拜等等:比汉献帝刘协的待遇还要高。可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西晋一统后仅仅36年就亡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