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卫青都去世了,卫家势力也都被清除了,霍光凭什么崛起?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位如神话般传奇的将军,他就是曾经封狼居胥,被汉武帝亲封为“冠军侯”的西汉名将------霍去病。
(霍去病)
众所周知,他不仅仅是自己骁勇,还有个厉害的舅舅,也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舅甥两人,几乎是大汉武帝时期的“绝对双骄”。
(霍去病与卫青)
但霍去病的亲人中厉害的可远不止他母族的亲戚,比如说他的大将军舅舅和皇后姨母。他的父族这边也有一位厉害角色,被后世人称为“历史之一权臣”。
到底是他的哪位父系亲属能得到如此评价呢?
一、乡野少年,天降兄长
他就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
这两位说起来是兄弟,但儿时的经历可大不相同。还要从霍去病的生平说起了。
提起霍去病辉煌的一生,唯一能让人诟病的也只有他的身世了。
霍去病的父亲叫霍仲孺,本是河东郡一个下属县的小吏。机缘巧合之下,他被派去平阳侯府中服役。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平阳侯府居然跟一个叫卫少儿的侍女一见钟情不说,两人还偷尝了禁果。于是,就有了霍去病。
本来两人是男未婚女未嫁,如果最后成亲了,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可谁能料到,待霍仲孺后来服役时间到了后,他竟然独自离开侯府返回原籍,弃卫少儿母子于不顾。
在卫少儿母子仍留在侯府中艰难度日之时,霍仲孺却在老家娶了一位妻子。他的这位妻子又为他诞下一子,这就是霍光。
说起来这只是一个渣男负心的故事,而相隔千里之遥的霍氏两兄弟,本也再无交集的可能。
可因缘际会,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看上,盛宠一时,还被封为皇后。
(卫子夫)
一时之间,卫氏一门成了长安城新贵,风光无限。
小小的霍去病也因为姨母的关系,再加上本人聪慧异常,天赋极高,很得汉武帝喜爱与器重。霍去病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这也为他后来的骁勇善战打下了基础。
霍去病在一次出击匈奴时,听说了自己生父的消息。年轻的将军一直春风得意,唯一耿耿于怀的就是不知生父是谁。现在知晓了身世,自然要前去探看一二。
(霍光一家关系图)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生父一家过得很不如意。异母弟弟霍光虽说看起来异常聪慧,但长在乡野之中,且家境一般,估计长大后最多也只能像父亲一样做个小吏吧。
大概是血缘牵绊之故,霍去病不忍见生父一家度日艰难,置办了田产,想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
此役凯旋途中,霍去病总也忘不掉弟弟霍光那双充满渴盼跟艳羡的眼眸,年轻的将军不想让自己有遗憾,毅然前去接这位弟弟一起到长安城。
于是,小小的霍光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从乡野到了繁华的长安城,被霍去病引荐给武帝,并获门荫,享受到先前做梦都不敢去想会受到的教育。
尽管霍去病一心想帮助自己的兄弟,但霍光可能是本性使然,也可能是想着自己毕竟是从小地方来到京城的,不愿跟好心的兄长再多添麻烦,故而极为谨慎。
时光渐逝,几易寒暑,霍光也先后在几个不同的官衙里任职。官场最为磨炼人了,现在的霍光再不复昔日的那个乡野少年了。
大概连霍去病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想拉自己的弟弟一把,哪知这一举动却差不多改写了大汉的命运。
二、深受赏识,托孤受命
霍去病风头正劲时,大汉也一直极为强盛。卫霍两家也几乎是除了刘姓外,最为显赫的外戚。
只可惜好景不长,大概是天妒英才吧。在霍去病封狼居胥后,一代名将不幸病逝,只留下一个幼子。可尽管其被武帝力宠,但敌不过早夭。霍氏一门后继无人,眼看霍氏一族风光不再。
没过几年,卫氏家主卫青也因病故去。卫氏和霍氏两府最重要的掌家人都不在了,当然两家的风头也远不及从前了。
幸好还有个卫皇后。
可没过几年,就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巫蛊之乱”。在这场纷乱中,卫皇后和卫太子最后不得不相继自戕。这下子,卫霍两家在朝中的势力几乎荡然无存,再无昔日荣光。
(巫蛊之乱)
正当大家暗叹霍氏一门再不复往昔荣耀时,有人突然发现,皇帝身边还有霍氏的人,而且好似还极为亲近。
这个人就是霍光。
(霍光画像)
原来,尽管兄长霍去病已逝去,侄子也夭折,但霍光凭借自己的能力及谨言慎行,随侍武帝身侧,仍是极得皇帝的信任。
为什么霍光如此得武帝的信任呢?
估计除了其兄长霍去病的原因,跟霍光本人的才能,及谨慎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公元前88年,与霍光同为侍中的莽何罗跟其弟谋反,尽管其极力利诱游说霍光,但霍光毫不为其所动,且临危受命率军缉拿谋反的同僚。最后,霍光也终不负武帝所望,顺利平叛,更显其才能。
自此,霍光更受武帝信任,几乎成了武帝身边的之一人。
而武帝晚年在选取继承人一事上,甚为苦恼。之前最中意的太子刘据,因为佞臣的诬陷加上自己的猜疑而殒命,再加上看自己其余几位年长的儿子,总是有这里或那里的不如意,总之没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弄得武帝迟迟下不了决心再立太子。
但一直不立也不行啊,武帝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时间不等人。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晚年剧照)
最后武帝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幼子。这位据说如尧帝一样,在母胎里待了足足十四个月才出生的皇子。有着这个吉兆,武帝对他寄予了厚望,不过这位皇子好兆头是有了,人看起来也聪慧,但也有一点不尽人意,就是的确太过年幼了。继位的话,得有个有能力又极忠心的臣子辅佐才行。
这时的霍光,就一下子成了武帝眼中这个托孤大臣的首要人选。
毕竟他不但是霍去病的弟弟,而且之前一直被霍将军带在身边教导。更何况,后来霍光的能力及所做所为,更让武帝觉得,他简直是他心中这个既要可靠又要有能力的大臣的不二人选。
当然,武帝不可能只托附一个大臣,他同时也指了其他三位大臣,共同辅佐自己的儿子,他们几个之间也可以互相牵制。
随着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昭帝继位,霍光这个新鲜出炉的首席辅政大臣也上任了。而昭帝似乎也最信任他,一时间,几乎是天下大事都由他来主理决定了。就这样一直到昭帝亲政。
(霍光辅政)
三、辅佐君王,权倾朝野
可让人意外的是,昭帝在亲政后,也仍然让霍光主政。霍光也不负昭帝所望,推行了各种让老百姓可以休养生息的仁政,这也让昭帝年间的天下一片太平,百姓也算是安居乐业。
(汉昭帝)
霍氏一门的荣光似乎重现了,但有人就不愿看到霍光一家独大了,来向霍光挑战了。
那就是上官氏父子,也就是昭帝皇后的祖父和父亲。
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一边仗着自己是本朝名正言顺的国丈,联合数位大臣反对霍光的政见,一边联合跟霍光有隙的昭帝亲姐姐-----鄂邑长公主和一直觊觎昭帝皇位的燕王刘旦,想诛杀霍光,废掉昭帝,再扶持燕王上位。
可没想到,如意算盘未打响。霍光的人脉和威信还是高于他们的,故而他们的阴谋被人告发了。最后上官氏父子被诛杀,长公主和燕王也不得不自尽。
这一战,以霍光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到现在,昔日武帝托孤的顾命四大臣子只剩下霍光一人了。
霍光终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霍光画像)
但好景不长,昭帝刚满二十岁时突然病故,且并未留下一男半女,这下汉室皇朝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
这一次,选取下任继承人的重担落在了霍光头上了。霍光和众大臣协商后,最后只能迎武帝的孙子,被封为昌邑王的刘贺为帝。
哪知这位昌邑王可不是个明主。来上任的路上,就开始撒开了劲儿地寻欢作乐。到了宫中,先帝还未发丧,他就开始在宫中与宫女们饮酒作乐,更是亲佞人远贤臣,把个皇宫弄得是中乌烟瘴气。
这种场面哪里是身为辅政大臣的霍光愿意看到的啊。他是真的担心汉室江山会葬送在这位新君手里。
于是,霍光联系了几位有识之臣。为防万一,他还特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说服了大司农田延年,商定趁早废了这位新君。
果然,等霍光在跟众臣说出废新帝的决议时,大家都不吭声,没人愿意出这个头。这时田司农站出来了,直接拔剑出鞘,厉声呼喝,要大家必须马上做决定,谁要是反对,那就横着出这个门吧。群臣只好附议霍光的意见。
最后昌邑王刘贺成了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了。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霍光这次吸取了教训,且他谨慎的性子又发挥了作用。几经比较考察,后来是迎了据太子的孙子刘病己(也就是刘询)为帝。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这皇位绕了一圈,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卫皇后的重孙头上。
不知卫皇后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结语
而汉宣帝即位后,作为他能登位的首席大功臣霍光被重重封赏了,这下他更是权倾朝野了。霍氏一族也因霍光风光无限,几乎更甚其兄长霍去病尚在时的荣耀。
历史上的“昭宣中兴”,大汉的国力到了一个鼎盛时代,圆了汉武帝的梦想不说,老百姓也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其中不能不说没有霍光的功劳。
霍光的一生,从一个平凡的乡野少年,到受到兄长的扶助入朝为官。一生辅佐过四代帝王,罢黜过皇帝,也扶立过皇帝,尽管独揽大权,但也极力推行利民政策,还真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