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宋宫词》郭清漪是谁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15)150

《大宋宫词》里的出身高贵郭清漪,宋真宗赵恒的之一任皇后,仗着刘太后的权势,不懂得谦让和宽容,更逐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刘太后逝世后,被废后出家。

当初她生之一个孩子的时候,赵恒在外征战,而汴京城又发生了地震,如果不是她命硬的话,不仅孩子活不下来,就连她自己能不能活下来,都在两可之间。

后来赵恒征战回来,郭清漪忙不迭地带着孩子去迎接他,可是她的满腔思念在赵恒那里,却是热脸碰了冷 *** 。

要知道,在赵恒出征之前,赵光义曾经下过命令,三个皇子当中,谁先有孩子,谁就是大宋的储君,郭清漪生下了孩子,无疑亲手把赵恒推上了太子之位,在这场储位之争中,是真正的居功至伟。

可是在不爱你的人那里,就算你付出全部,就算你做得完美,他们都只会视而不见。

也许是命中注定,还没等郭清漪从生子的欣喜中缓过来,因为秦王的设计,她又遭遇了丧子之痛。

丈夫那里不得宠,就连可以作为依靠的孩子也死于非命,郭清漪这样的命,也着实够苦了。好在郭清漪虽然悲伤,但是在李婉儿的劝说下,她意识到刘娥并不是凶手,还专门去找了自己的父亲,为刘娥求情。

只是很可惜,郭清漪很善良,不想伤害刘娥,但是郭贤却不这么想,反倒想要借此机会杀死刘娥。

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郭清漪把现实看得很清楚。赵恒对刘娥的偏爱,她比谁都清楚,但是她更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硬要去争个什么,只会白白惹来赵恒的厌烦。

所以,赵恒在刘娥的帮助下坐稳了太子之位,又不得不将她安置在府外后,整日留宿在刘娥那里,虽然郭清漪心里很不舒服,却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郭清漪的前半生中,要说错,最错的可能就是让赵吉代替赵佑去当质子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并不能把责任推到郭清漪身上。

知道了辽国的想法之后,赵恒之一个去找的是郭清漪。

因为此前曾经失去过一个孩子,所以对于赵佑,郭清漪非常在乎,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愿意赵佑去上京受苦。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郭清漪一直在赵恒面前长跪不起,看到郭清漪楚楚可怜的样子,赵恒实在于心不忍,只好去找了刘娥,把赵吉送到了上京。

澶渊之战后,赵恒再次提出了让刘娥入宫,我想,这件事郭清漪并没有反对,毕竟赵吉这件事,她还是有所愧疚的,毕竟在正常的情况下,赵佑才是更符合质子条件的那一个。

问题就在于,郭清漪不争,不代表郭贤不争,在郭贤和潘美的坚持下,不仅刘娥没办法进宫,就连赵吉的牌位也没办法供奉在皇陵里面。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虽然郭清漪无心害刘娥,但是刘娥这一一连串的遭遇,却是大多都与郭清漪有关。

刘娥可以不计较,但是其他嫔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不知道会把郭清漪编排成什么样子。

郭清漪一直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赵佑,却不想有些灾难注定是躲不掉的。千算万算,郭清漪都没有算到养在深宫里的赵佑会感染天花。在那个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感染天花可谓是九死一生。

就在郭清漪即将绝望的时候,郭贤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刘娥在守皇陵期间,一直在研制治疗天花的药物,很多发病初期的感染者经过刘娥的治疗,都已经痊愈了。

当时郭贤并不知道众人口中的女菩萨就是刘娥,当即就差曹利用去请。当初赵恒去请刘娥回宫,刘娥都没答应,曹利用此行自然也就意料之中地失败了,只是给了他一些药。

知道女菩萨就是刘娥之后,郭贤后悔万分,因为此前他曾经联合潘美一起刺杀过刘娥,如果赵恒和苏义简恰好出现,可能刘娥当即就下线了。

到了这时候,郭过于相信了女儿的话,刘娥的确是有大德之人,为了救治外孙,郭贤请出了苏义简。

不过,因为三年守陵之约,刘娥虽然答应了回去救人,也是在隐瞒身份的情况下。看到刘娥出现,郭清漪开心万分,只可惜此时的赵佑已经病入膏肓,刘娥也回天乏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佑夭亡。

接二连三遭遇这样的打击,郭清漪再也撑不住了,当即就因为身体透支而病倒了。自感大限将至,郭清漪马上着实安排自己的后事。

首先,郭清漪召来了父亲郭贤,表达了对父亲的歉意,最后一次给父母请安。

“自从女儿患病以来,一直是刘妃在旁边悉心照顾……此番刘妃秘密回宫,只是为了照顾佑儿和城中生病的百姓,就连皇上也不知道,之所以掩人耳目,只是因为当初她在朝上和众臣有所约定,要守陵三年才能回宫……”

面对女儿的诘问,郭贤无话可说。“麟儿的死,女儿怨恨过刘妃……可是时至今日,女儿才知刘妃的为人,女儿求父亲,不要再为难刘妃了。”随后,郭清漪找到了刘娥,当面对她表示自己的歉意。

“襄王府你没能留下,阴差阳错进了秦王府,却又碰上秦王谋反……后来你又去了大辽。”看得出来,郭清漪真的很有心,刘娥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她全部都知道。“最让本宫难受的,是本宫从未对你施以援手,而你对本宫,总是以德报怨。”

“皇上曾经将万千宠爱集于你一人,本宫曾嫉恨于你,其他的嫔妃也都嫉恨,但本宫心里知道,陛下他没有看错人,是本宫一直误会你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郭清漪的这份歉意来得有些晚,但是刘娥这一路的遭遇,其实大都怨不得郭清漪,可是她还能主动承认错误,甚至连赵吉没办法供奉皇陵这件事,她也主动承认了错误。

反观潘玉姝,还是刘娥救了她,可是她却没有丝毫感激之心。人品高下,一目了然。

郭清漪留给赵恒的遗言是“刘娥端庄淑睿,知书识礼,贵而能俭,且与皇上两情相悦,可立为后。”

从十七岁嫁入襄王府以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赵恒一直很尊重郭清漪,但是他并不爱她。

不管赵恒对郭清漪如何,但是郭清漪心里,却始终都只有赵恒一人,她的临终遗言,从阴谋论上讲,固然有为郭贤留后路的嫌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因为她在乎他,所以她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会为她谋划好这一切。

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毫无根基的刘娥,才不会成为赵恒的掣肘,也只有刘娥这样无欲无求的人,才会全心全意辅佐赵恒。

此前的故事里,赵恒虽然一直想要刘娥入宫,但是他应该没有想过立刘娥为后,毕竟在大宋那个特殊的年代,就算身为帝王,也有太多的不得已。郭清漪的这份遗书,无疑坚定了赵恒的决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4581.html

“《大宋宫词》郭清漪是谁”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如果让扶苏继位的话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还不知道:扶苏继位究竟能不能救秦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焦点人物。说他是焦点人物,因为扶苏与整个大秦帝国的命运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后世的很多历史评论者都认为,秦朝灭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选择扶苏,而选择了胡亥。如果选择扶苏为继位者,秦朝断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述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名位。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还不知道: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为何两人没有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14岁小女儿“容止美”,下令带进宫中,赐名“武媚”,也就是后来为众所知的武则天。武则天从小的命运也是很凄惨,她爸爸辈往上走也曾是豪门大户,在北魏做高官,不过,...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乐进的故事。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胆色过人,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玩命冲在最前面,因此深受曹操的欣赏与重用。由于曹操在军事行动中,进攻时习惯用乐进...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正德16年3月13日深夜,北京紫禁城西北的豹房外,在一条幽深昏暗的长廊尽头,两个太监正倚靠在柱子上打盹,他们是奉旨前来照看久病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在服侍完朱厚照宽衣就寝后,两人赶紧趁着这个空档小憩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