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死谁的收益更大?幕后真凶真的是秦桧吗?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大义凛然,为了民族的利益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们所学习的榜样,成为了人们心目当中的民族英雄。然而,岳飞的死至今也是一个遗憾,他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人们敬重岳飞,视他为民族英雄,可人们也痛恨奸臣秦桧,认为是他害死了岳飞。于是乎,在岳飞的寺庙前有了以秦桧为首的“五人组”的跪像。那么,看似岳飞死于秦桧之手,背后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不可否认,岳飞确实是死于秦桧之手,可在小诗文看来,不是秦桧真的想要害死岳飞,这件事情的真正受益者还是宋高宗。
提起岳飞的死就不得不提起一件事—“靖康之耻”,在这次事件中,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金人虏去,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北宋王朝的覆灭、南宋王朝的建立。那时的岳飞尚还年轻,血气方刚,一心想要抗金,为表心智,还写下了千古名篇《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这首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岳飞从“靖康之耻”一事中对匈奴的仇恨已经到了想要喝匈奴血的程度了。
岳飞在朝为官之时,曾多次向皇帝上书请求北上收复中原,可是对此高宗却总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词地找各种理由搪塞岳飞,譬如“金人刚刚取得胜利士气正旺,我军气势低迷不适合现在应战”、甚至连“金人的武器装备过于先进,打不过他们”这种理由都搬出来了。
可偏偏这个时候,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还偏偏站出来迎合高宗反对岳飞的观点,这也是很多人以为这些朝堂之中的“主和派”贪生怕死,只想求得自己的“平安富贵”,而岳飞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触犯了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才有了“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这一观点,可小诗文则认为是“宋高宗指示秦桧等人陷害岳飞,宋徽宗才是这件事情的幕后真凶!”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也和“靖康之变”有关。
在古代,尤其是皇室,内部斗争是很严重的,大多数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例数不胜数,至于像宋徽宗、南唐后主李煜这样不想当皇帝的皇帝那是十分少见的。本来正愁于无法当上皇帝的宋高宗此时却遇上了这等“好事”,直接黄袍加身为皇帝,成为了南宋的之一个皇帝。
其实宋高宗对于抗金一事本就不是很积极,他只想好好的享受他在杭州的“舒适生活”,还记得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足以看出当年的杭州城有多“安逸”了,而岳飞抗金无疑是破坏了宋高宗的安逸生活。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更为致命原因就是岳飞不懂政治,岳飞曾在朝堂上提出要“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重点就在“迎回徽、钦二帝”这句话上。
本来宋高宗皇帝当得好好的岳飞却说要迎回徽、钦二帝,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回来了那么高宗岂不是只能退位让贤,可在朝堂之上高宗又不能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这便让高宗更加地恼羞成怒了。
看着失地的一天天收复,高宗也一天比一天担忧,他害怕徽、钦二帝还活着,他害怕他的皇位不保。终于,在岳飞打到黄河边上,眼看就能收复失地时,突然十三道金牌把岳飞召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斩。
以上两点便是小编认为幕后真凶是“宋高宗”的原因,那么,岳飞临死前为何下令众将士不反抗呢?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佩服岳飞的胸襟和气魄了,岳飞这么做无非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岳家军和皇室以及以秦桧为首的“利益集团”起冲突,民族存亡之际,他不想因为自己让金人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最终,他选择了妥协,哪怕这种妥协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记住,而秦桧等人包括宋徽宗等皇室成员在内的陷害忠良、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 *** 之徒自然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