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最后能顺利完成削藩,是用了哪些办法?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18)221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考虑皇族的待遇上重拾分封制,把他所有的二十多个儿子逐一封王,其中还包括侄孙(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儿子封为靖江王)等朱家嫡亲,并把这些藩王儿子的封地置于全国各地,给予一定数量的护卫,让他们帮助明朝镇守地方。

朱元璋规定每个藩王允许有三卫军队,但这个护卫的数量根据封地的不同也有多寡之分,位居明朝腹心地带的藩王们都是基本数量,一卫是三千人,三卫合计是九千人,但分封在边疆地区,有为国戍边任务的藩王的护卫就大大增多,比如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在辽东的宁王朱权等,麾下甚至有多达数万乃至十万的护卫。

因为有这些藩王们在全国各地镇守,所以朱元璋在执政期间大杀功勋武将时,没有任何人能翻起反抗的浪花,为朱元璋在明初整顿不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分封制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来说终归是弊大于利,特别是能压制住这些藩王的朱元璋之后更具合法性的继承人、太子朱标死后,各地有实力、有野心的藩王们难免蠢蠢欲动。

朱元璋之后,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从辈分上来说,大多数藩王都是建文帝的叔叔,又各个佣兵无数,从没有接触过兵事的建文帝很难让这些藩王叔叔们信服。建文帝在登基后信用儒臣,这些大儒们虽然大多是纸上谈兵之辈,但对分封的弊端还是知之甚详,于是怂恿建文帝削藩,但采取的办法很粗暴。

建文帝和文官集团的削藩不仅仅是剥夺藩王们的兵权,甚至要废除他们爵位,这就让藩王们愤怒了。最终,建文帝的削藩行动引发了“靖难之役”,在北平封藩的燕王朱棣(建文帝登基时,朱棣已经是事实上的朱元璋嫡长子,比他年长的秦王、晋王都亡故)不甘心被剥夺一切权力,起兵造反,战争打了四年,朱棣获胜,进入南京成为新的大明朝皇帝。

朱棣是以外藩身份用军事手段夺位,所以对藩王们手中的护卫兵权的警惕性比建文帝还高得多,所以也准备削藩,也是从朱棣开始,建文帝未完成的削藩大业才开始真正执行下去,但朱棣不是剥夺藩王们财富和地位,仅仅只是要求剥夺他们的兵权,这样藩王们的抵抗心里就没有那么强,毕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喜欢造反做皇帝,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富贵就行。

在朱棣时期,各地藩王陆续交归护卫权,当然,还会给他们保留一定的护卫,不会超过一千人。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中,曾经借兵给朱棣的宁王朱权首当其冲,朱权手下接近十万的护卫让朱棣很不放心,而且,朱权很能打,手下还有朵颜三卫(蒙古骑兵)这样战斗力极高的护卫,朱棣将朱权封地直接从辽东给换到了江西南昌,还降低了他的护卫数量。

宁王朱权虽然对此很不满,但也没办法,朱棣和建文帝可不同,他是真正杀出来的马上皇帝,朱权当时又在南京,兵马借给朱棣后也还没还给他,只能老老实实妥协,但仇恨的种子还是种下来了,后来宁王的后代在明武宗时期还是造反了,不过被王阳明给镇压。

宁王改换封地并减少护卫数量之后,其余藩王也都逐渐醒过味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开始陆陆续续的交还护卫给朝廷,不愿意交还护卫且跋扈的,朱棣都直接除掉,比如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因试图用护卫隔绝自己的封地和外界的关系被废为庶人,再比如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都被人告发谋反,被迫交还护卫:

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

基本上在朱棣执政时期,朱棣把朱元璋时期分封的藩王们的护卫数量用各种手段全给削减至更低,削掉了所有藩王们的兵权,对明朝后来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朱棣没削彻底,他削掉了同辈的兄弟藩王和小辈的侄子藩王的护卫数量,却忽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的两个小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封藩后依旧保有一定数量的护卫。

明朝削除藩王兵权的最后一步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完成的,针对的就是他的两个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明宣宗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亲自率兵征讨,朱高煦在兵临城下后投降,然后被废为庶人,紧接着,也有造反之心的赵王朱高燧主动向朝廷交还护卫,得到朱瞻基认可后善终。

此后,明朝的藩王们出外就藩就不在允许有过多数量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只允许有五百到一千人,再多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谋反,明朝的削藩行动(仅削掉兵权)也就得以完成。削除藩王兵权让明朝的皇位更替再无“靖难之役”那样的血腥,明朝中期有那么几位藩王造反,但都不成气候。

可严厉的控制藩王们的护卫数量,以及不允许藩王们接触兵事,在晚明也带来了恶果,明末天下大乱,已经完全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明朝藩王们在李自成、张献忠和清军铁骑的冲击下,全部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不是被杀就是被迫隐姓埋名,大明朝在最危难的时刻,竟然没有朱家子孙能在战场上找回祖先的荣耀,帮助大明朝延续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5136.html

“明朝最后能顺利完成削藩,是用了哪些办法?”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王坦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史,袭封蓝田侯。迁侍中、左卫将军,联合谢安等人抗衡大司马桓温。桓温死...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进犯明朝,时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和煽动下,不顾群臣阻挠,匆匆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然而,朱祁镇并没有像先祖们那么打得威风凛凛。他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转...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 的内战。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铁铉,又被人们尊称为“铁公”。铁铉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地抵御了燕王朱棣的多次进攻。铁铉的辅政,对于巩固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最后兵败被俘,但其表现出来的忠君事主、宁死...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临死前一句话让刘邦背后发凉 韩信到底说了什么

韩信惨遭吕后杀害,临死前说的狠话,为啥让刘邦后背发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它孕育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无数传奇的人物。然而最初,秦朝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秦人奋六世之余烈,才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而秦朝的倒塌,也就使...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令妃很受乾隆喜爱,为何乾隆不在她生前将之立为皇后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的生母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在嫡妻富察皇后去世后最受宠妃嫔,也是乾隆在与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反目成仇之后,后宫中实际的女主人。她十年之中为乾隆生育了六名子女,可以说是乾隆独宠...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还不知道:雍正帝对兄弟们刻薄寡恩吗?看看他19个兄弟的待遇和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帝在位后期的九王夺嫡可谓十分激烈,这场政潮的余波直至乾隆初年都还存在,而九王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帝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有传说他弑父、逼母、杀兄、屠弟,甚至还有害子,这就让雍正帝...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乾隆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对乾隆主动提出退休,在当太上皇的三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代,只要一天当上皇帝,到死就还是皇帝,在没有被篡位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会一直干到驾崩为止。所有的皇帝在劳累的同时,也享受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哪怕在他们年老之后,完全有机会把权力...

评论列表

Mark
Mark
3周前 (09-07)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对明朝的削藩政策深感兴趣,从朱元璋重拾分封制到朱棔完成最后的削减兵权行动的过程充满了波折和斗争。靖难之役等事件反映了皇权和地方势力的博弈与冲突以及权力的争夺背后的复杂因素和历史变迁的规律令人深思!但末期的后果也警示后人:权力分配需平衡方能长治久安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