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墨子·所染》赏析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21)260

《墨子·所染》原文:

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戮,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生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愈危,身愈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渐,必谨所渐”者,此之谓也。

【鉴赏】《所染》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君主治国,还是士人修身,都应该做到“知要”(把握重点),即选择贤人智士,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篇中说:“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不知把握治国修身重点的人,不能做到选择贤士,就会导致国家败亡,身败名裂。

篇中强调为官行事,要“行理”(合乎道理)。“行理生于染当(熏染得当)”,即选择贤士,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而“处官得其理”和“处官失其理”,即为官办事是否合乎道理,正是士人熏染恰当与否的区分标准。

《所染》篇用求同求异并用的归纳法和讲道理的演绎法,列举十九个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论证论点。正面事例,即虞舜、夏禹、商汤和周武王四位国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位国君,都是因为“所染当”,选择了贤人智士的辅佐,使自己受到良好的熏陶影响,所以国家就能治理好,功名蔽天地,传于后世。

墨子看到受教育的必要性和环境对教育影响的重要性。人受环境熏染,要有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受到良好的影响,使自己的品行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好仁义的人为友,会熏染自己,成为好仁义的人,就像染丝,要谨慎地选择染料浸渍熏染。

《所染》篇总结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教训说,善于做国王君主的人,劳心费力地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就能轻松自如地为官治官,管理国家。这里,正确揭示了“劳于选人,逸于治官”一体两面的辩证哲理。

《所染》篇列举不善于做国王君主的人,有十个反面事例,即夏桀、殷纣、厉王、幽王四位国王,以及范吉射、中行寅、吴夫差、智伯摇、中山尚和宋康六位国君,都是因为“所染不当”,没有选择贤士来辅佐和影响自己,所以尽管伤形费神,愁心劳意,其结果却是国危身辱,成为天下所不齿的不义暴人。

《所染》篇的论说技巧,引人入胜。墨子游说论学,善于运用譬喻。《所染》篇把染丝作为譬喻论证的素材,以染丝渐渍为比喻,说明国君治国,跟周围环境的熏染有关。要想受到良好的熏陶,就必须善于选贤使能。

在《所染》篇开头,墨子看到染丝工匠的染丝操作后感叹说,染丝用青色染料,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就变成黄色。投入五种染料,就能染出五种颜色。投入的染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变了。所以,浸染不能不谨慎。《所染》篇末尾引逸《诗》说:“必择所渐,必谨所渐。”即应该正确地选择染料,谨慎地面对染料的浸渍。

《小取》给譬喻式类比论证下定义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染丝这个譬喻词,即定义中的举他物,是譬喻中的喻体。《所染》说:“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国有染、士有染,是定义中“而以明之也”的对象、主体,是譬喻中的本体。这种论说技巧,酷似于印度逻辑因明“宗因喻”的论证结构。

由于《所染》篇创作内容和形式的典范意义,秦国宰相吕不韦召集六国入秦的辩士(包括墨家学者)编写《吕氏春秋》时,就直接搬用了《墨子·所染》篇的大部分文字,写成了《吕氏春秋·当染》篇。清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评论说:“《当染》篇全取《墨子》。”

《吕氏春秋·当染》与《墨子·所染》,两篇前段大部分文字雷同,都是论述墨子用染丝来比喻环境的熏染作用。《吕氏春秋·当染》篇在篇末才补充了一部分新意,论述儒墨两家从属弟子众多,无数后学显荣天下,并列举了墨学传授的谱系:墨子→禽滑厘→许犯→田系。

《吕氏春秋·当染》篇补充墨子后学的这些新资料,足以证明《吕氏春秋·当染》篇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墨子·所染》篇广泛流传以后。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说:“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增广贤文》表述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墨子·所染》篇,列举大量事实,从正反两面总结中国历史(从虞舜时期,到前3世纪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的经验教训,是治国安民的“忠言”,修身养性的“良药”,对现代国家管理和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振聋发聩的教育启迪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5744.html

“《墨子·所染》赏析” 的相关文章

孙权死后东吴到底怎么了 东吴为何没有一点担忧

孙权死后东吴到底怎么了 东吴为何没有一点担忧

对孙权死后,东吴为何毫无灭国焦虑、疯狂自相残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蜀吴三国,存在感较低的国家,自然要属于吴国了。刘备的蜀汉,自认为是正宗的汉王朝的延续,刘备又是“皇叔”,自然被重视。曹丕的魏国——当时的最强国,后来的晋朝也是以魏国班底组成,也会被历史重视。而吴...

宋真宗赵恒死后留下的遗诏为何会被更改?

宋真宗赵恒死后留下的遗诏为何会被更改?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1022年。在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赵恒驾崩,死前留下遗诏,升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并“权处分军国事”。这是因为他的儿子宋仁宗赵祯还未成年,当时还不到13岁,无法亲政,所以安排老婆给儿子站台。宋真宗交代得很清楚,刘娥是暂...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朱元璋用猪蹄问沈万三这是什么 沈万三又是怎么回答保命的

对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他用“3字”保住性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做到皇帝这个位子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心思缜密、喜怒难测,稍有不慎就会起疑、发怒,那么杀身之祸也就在所难免了。朱元...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司马越是什么人?八王之乱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讨伐专权的司马颙。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击败司马颙,攻克长安,迎侄孙晋惠帝回洛阳,结束了八王之乱。虽然司马越成为八王中最...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对项羽如此残忍,杀了二十万秦军,为何后人还喜欢他和虞姬的爱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在秦末之时迅速崛起,成为起义军中的领头人物。大家本以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项羽,结果没想到被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有人说,项羽是输在了残暴,输在了自...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西晋末年官员,他最后为何密谋叛乱?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