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敦煌写本《无名歌》的历史学考察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31)280

文/小人物史记

编辑/小人物史记

引言

敦煌文书P. 3620包含了三篇文章,《封常清谢死表闻》、《讽谏今上破鲜于叔明令狐山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疏》和《无名歌》,这些文章的尾题显示是由学生张议潮在未年三月廿五日写的。

之一篇是张议潮写的,题为《封常清谢死表闻》,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这篇文章记录了封常清,因未能抵抗安禄山叛军,而被玄宗下令赐死前向监军表达的感谢之情。

与《旧唐书》所收录的封常清表奏相比,P. 3620中的文字基本相同,年代也是一致的。

第二篇文章题为《讽谏今上破鲜于叔明令狐山亘等请试僧尼及不许交易疏》,作于建中二年(781年)五月左右。

根据《奉天录》的记载,田悦围攻临洛发生在建中二年五月左右,因此德宗下令淘汰僧尼与田悦围攻临洛的时间相差不会太久。

这篇疏函中没有提到田悦的事情,只是以佛教典故和肃代时期的故事来进行讽谏,并没有涉及切身的现实利益。

预计当时对于国家财政来说,简化僧尼对 *** 更有利益, *** 所获得的利益比疏函中提及的更具现实性,除非有特殊原因,此时的德宗急于进取,不太可能轻易放弃这项政策。田悦以此事作为进攻临洛的借口,直接触及到了皇帝的神经。

而这篇疏函给了德宗堵住田悦叛乱借口的机会。该疏末尾附有皇帝停止淘汰僧尼的敕批。根据上述推测,无名上书和田悦叛乱的时间应该相差不会太久,因此该疏函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建中二年五月或稍后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第三篇《无名歌》的写作年代和作者,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陈祚龙认为该文是由释无名写作,与第二篇上疏一起,因为它们在文书中是连在一起的,并且标题中含有&34;两字。

敦煌卷中还有不少以僧名为题的作品,且《无名歌》的音韵与僧人诗歌相似。《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也支持了陈祚龙的观点。

然而,项楚先生不同意陈祚龙的观点,认为该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某个时期,而&34;的意思是&34;。

潘重规将该诗归于殷济名下,而《全唐诗续拾》虽然收录于殷济名下,但仍旧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邵文实认为作者是殷济,作于吐蕃时代。

胡大浚和王志鹏在校注中认为该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五月至大历元年(766年)十一月之间。

上述关于《无名歌》的作者和年代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相关问题,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文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无名歌》的写作年代、地点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无名歌》

在敦煌写本中,《无名歌》有两个版本,除了P. 3620号外,还见于P. 3812号,部分内容还见于S. 2228号。

首句&34;交代了当时战乱频繁,这只能是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34;不是实指,仅表示米价很高,而且出现了货币计数。

因此,此处不可能是进行实物贸易的蕃占地区,需要注意的是,两税法实施后,唐代出现了&34;的局面,米价长期处于低位。

在这个时期使用&34;来表示钱重物轻的两税时期不太可能,建中定两税后,各种财富聚敛归于两税,两税总额分摊到管内户口,相对来说减轻了赋税压力。

德宗即位初期经历了相对较为安定的大历后期,社会趋于稳定,不太可能出现米千钱的局面,特殊情况是贞元初年发生的天灾人祸导致米价暴涨。

但此时兵祸和灾荒还未平息,统治阶级并不会悠闲地享受酒肉和栽花竹。该诗所述内容的年代下限应在建中定两税法之前。

从&34;可以看出,主人公在农作物还未成熟的幼苗时抛弃了产业逃亡,直接原因应该是官府在这个时期前来征收税款,因此时间应该是在春夏之间。

&34;表明主人公逃亡经过了水路。

&34;强调了享乐者是将军,指的是傲慢的武将,这种情况在北方相对更为显著,该句应该是回忆主人公家乡的场景。

由于缺乏资料,我们无法得知主人公逃亡的具体路线,但从当时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的情况来看,主人公的流亡方向应该是由北向南。

&34;中的&34;一般指赋税,但《敦煌边塞诗歌校注》认为这里的&34;指代宗时期实行的一项税收政策。

有人提出该诗大致作于永泰元年(765年)五月至大历元年(766年)十一月左右。该诗中的&34;与两顷田相对应,不一定指具体的赋税,即使&34;是实指,唐代史籍中关于&34;的记载也不止一个。

十一税除了代宗时期外,频繁出现在唐德宗时期,尤其是建中年间, *** 为了应对河北用兵军费不足的局面,实施了各种敛财措施,其中包括十一税。然而,如果我们观察《无名歌》,发现&34;与土地有关联。

而建中时期征收的十一税是针对竹、木、茶、漆等商税,贞元九年征收的茶税范围和数量并不大,与土地关联并不密切,即使是建中四年(783年)六月专门针对土地的大田税也没有真正实施过。

当然,建中时期的商税作为德宗敛财的一项措施,肯定给百姓带来苦难,但相比之下,征收商货、征租税屋、征收陌钱等措施更容易引起百姓的愤怒。

然而,《无名歌》并没有提及这些内容,只提到了十一税,显然不符合建中时期的情况。

十一税的征收是以土地为标准,显然不符合建中时期的状况,而且范围超出了简单的田地范畴,甚至连千亩竹林也成为征税对象。

在国家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是功臣的田地也无法幸免,更何况是那些在十一税剥削下艰难度日的普通百姓。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严重的财政危机

《无名歌》所描述的十一税实际上代表了唐代宗时期一系列的赋税政策,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中央严重的财政危机。

根据《旧唐书·代宗纪》的记载,永泰元年出现了严重的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京师的米价达到一千四百钱,同年五月,第五琦以“畿内麦稔”为理由提出了实施十一税。

然而,《无名歌》及相关记载显示,第五琦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他之所以强行推行十一税的原因正如上述判文中官府回答的“恐国用不足”。

在此背后,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原因,即租庸调的地位下降。自开元年间以来,户籍长期未更新,人口流动频繁,田亩易买易卖,贫富升降不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开支越来越大,加上大盗的出现、兵祸的兴起,财政压力加剧,而租庸调的制度也出现了弊端。

天宝末期,全国在籍户口约为900万左右,到广德二年只剩下了130万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家掌握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租庸调的基础受到了破坏。

唐中央财政形势紧迫,迫切需要扩大财政来源,于是各种非法聚敛、加征赋税的措施应运而生,即使代宗在取消十一税的赦书中也承认,“由于师旅、征税频繁,导致编户流离,田地荒废”。

杨炎在奏疏中也提到了安史之乱后百姓承受沉重赋役负担、流离失所的现象,《无名歌》中描绘的百姓无力应付官方的赋税,只能放弃产业,离开家乡漂泊千里,与杨炎的描述相吻合。

《无名歌》所描述的十一税实际上反映了唐代宗时期财政危机的现实情况,其中包括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赋税加重以及百姓生活困苦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国家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唐代的皇帝和大臣们却忙于修建寺院,供养僧侣,权贵将相更是收取贿赂,奢靡成风,兴建楼阁,动辄耗费巨资。

《无名歌》中对当时情形的描述生动地揭示了这一现象:“自师兴不断已有十年之久,千姓之生产几乎停滞不前。”

“士人和普通百姓被迫忍受苦难,痛苦地度日无望。”

《无名歌》中的“ *** 庭前献酒肉,不知百姓饿眠宿”。正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绘,《无名歌》所反映的是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的状况。

与此同时,皇帝和大臣们忙于修建寺庙,供养僧侣,权贵将相们更是贪污受贿,奢华浪费成为风气,兴修楼阁,动辄耗费巨资。

与之相对应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被迫忍受贫困和艰辛。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更加加剧,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结语

《无名歌》中所指的十一税与土地有关,缴纳时间在春夏季节。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测十一税很可能指的是青苗地头钱,或者在永泰元年五月至大历元年十一月,期间所实行的十一税。

虽然建中时期实行了两税法,青苗地头钱仍然存在,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赋税相对减轻,似乎不太符合诗歌的语境。

我们也不能排除官员“先期苛敛,后期增额”的情况,因此诗歌中的十一税可能也包括地税和其他杂税。我们可以大致将《无名歌》所描述的内容的时间范围限定在唐代宗时期。

而关于诗歌的写作年代,应该在代宗时期或之后不久的时间,而作者本人可能亲眼目睹了百姓逃往南方的景象,或者在此期间自己亲自游历到南方。

根据《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的考证,殷济是大历和贞元时期的人物,曾在北庭节度使幕府任职,并被吐蕃俘虏。这与《无名歌》中透露的信息明显不符。

据《宋高僧传》记载,释无名在贞元九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在二十八岁时在洛阳同德寺投师学习,并随后四处游历,拜访了多个名山大川。根据时间推算,他在游历南方期间正好与《无名歌》中描述的轨迹相符。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百分之百确认《无名歌》的作者是释无名,也不能排除《无名歌》是一首不知篇名和作者的歌。

然而,相对而言,释无名的说法更具有说服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7388.html

“敦煌写本《无名歌》的历史学考察”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上陈庆之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陈庆之,白马探花、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其实是两句童谣。童谣的内容是关于南梁名将陈庆之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句童谣,陈庆之由此得了一个“白袍将军”的外号。这首童谣也让人们对这位将军产...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宋徽宗被俘虏之后 宋徽宗生活过得怎么样

宋徽宗被俘虏之后 宋徽宗生活过得怎么样

对宋徽宗被金人掳走后,过得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誉为“艺术家皇帝”的宋徽宗赵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他天性倜傥多情、风流成性,在位期间拥有的后宫妃嫔数量居大宋之冠,充分享受了一介帝王“坐拥世间绝色美女”、“尽享人间富贵荣华”的特殊待遇。好色的宋徽宗生孩...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莲英是宦官,为何会被慈禧宠信一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言有一次,洋人问李莲英“你一个太监,为何慈禧离不开你”,李莲英还没回答,慈禧就对李莲英说道“小李子,哀家需要牙签”。李莲英慌忙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根牙签,接着慈禧又需要掏耳勺,修指甲的剪刀,还有...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穷苦出身的放牛娃,他开局一个碗,但结局硬是一统天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可以说,他的功劳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执政期间,开了5次历史倒车,后果严重。第一,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分封制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上次出现还是在汉朝西晋,分封...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达参...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 (今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