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从第4次中东战争看后冷战时代的霸权与博弈 (2)苏联的春天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1)200

国土广阔,资源丰富,同时也有亿级人口的苏联,在1970年之前的国民经济和外贸状况:封闭循环下的贸易体系和自给自足的工业与国民经济体系。

在1970年代的十年中,苏联外贸总额是4460亿卢布,而与经互会其余9个国家的贸易总额竟高达2465亿卢布,占整个外贸总额的55.2%,这一方面削减了这些国家在外贸特别是大规模应用工业技术方面与西方国家交流的迫切性,从而使美国为首的西方以其惯有的异想天开对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封锁和经济制裁手段难以奏效部分千万级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内部工业体系下出现局部经济失衡,与产品输出不同,这种晶体体系的输出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发展惯性。除非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重大变革,否则很难被突然打破。

然而随着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爆发,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主动的快步奔向,尤其对手决定命运的甜蜜陷阱。

众所周知,苏联的自然资源丰富,尤其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在国际市场上作为更大的生产者之一苏联与 *** 产油国和中国都是主要供应者,但是赎罪日战争之前,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主要掌握在西方“七姐妹”手中,而“七姐妹”并不掌握苏联的油气资源,因此苏联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很有限。美国主导下的欧洲也不愿意在油气方面增加对苏联的依赖,而苏联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其在西伯利亚主产区的油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与 *** 产油国廉价的石油展开竞争,然而1973年之后,苏联的油气资源出口的春天到来了。

首先,被美国在石油领域上课的欧洲和日本,开始加大对苏联石油天然气的购买量,以减少对海湾国家的依赖其次,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也使得苏联较高的油气开采成本被相对抹平,苏联油气价格开始呈现竞争力,而除了个别美国的铁杆盟友外,迫切希望获得政治上相对独立性的欧洲,也希望通过油气进口来加大对苏联贸易对冲经济危机的影响,实现欧洲的相对缓和。

于是苏联的外贸结构急剧变化:1970年燃料和电力在苏联的出口中仅占比15.6%居第三位,而机器设备和出量的出口占总出口量的21.6%居首位1975年燃料和电力骤然上升到了占外贸占比的31.4%,1980年这个数字是46.9%,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个数字是52.8%,也就是说,一半的苏联外贸是通过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燃料电力出口实现的早已实现工业化速点,在外贸开始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洲化”特征:出口资源和能源进口粮食消费品和机器设备。

尽管外贸在苏联的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比较小,而油气资源出口占GDP的比重在1985年仅为3.63%、1984年因仅为4.04%,其中销往发达国家的收入占苏联GDP的比重同期分别为1.8%和1.4%,但是这个比重却会在数量稳定的情况下,由于价格波动造成的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衡。原因在于苏联油气出口额的猛增,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的贬值,而并非完全由于绝对出口量的猛增。1975年苏联的石油出口量约为9310万吨,1983年1.3亿吨。1973年后在石油当家的格局下,日益扭曲的贸易结构,对苏联经济结构的改变越来越明显。

石油天然气集团成了与乌斯季诺夫元帅控制下的军事工业集团并驾齐驱,甚至更有影响力的政治集团,这点在苏联解体后长期担任俄罗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等领导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猛增的石油收入作为一笔经常性的意外之财,让苏联领导层更愿意通过出口,而不是自行挖掘和进行结构调整,来解决国内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本来应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被长时间的掩盖了,苏共中央将粮食缺口,消费品缺口,工业设备缺口的解决途径和使用贸易结合在一起,完全漠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应当建立在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粗放性的资源经济基础上,领导人已几乎挥霍的方式使用石油财富,整个经济效率急剧下降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一方面是苏联在一方面使苏联在对外援助扩军备战方面越来越慷慨,以霸权主义者的作派,干涉国际事务的尺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是 *** 肆意通过补贴和进口来扭曲粮食和消费品的生产,国民经济越来越畸形,浪费越来越严重。

时至今日,许多俄罗斯人还怀念伯利日涅夫时期,苏联物价稳定,商品的充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殊不知这种 脱离劳动生产率涨工资的“黄色公会”维系下去的前提条件是油价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后半段的爆炸,而不是基于投资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因此犹如一冰雕,一般不可持续的正是石油美元使苏联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与今天深受西方战略诱导者们影响的人士所坚持的不同,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并非是难以跨越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及时按照西方标准,全球仅有的那么几个所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造成其不幸局面的原因,恰恰不是经济与发展本身,而是脱离经济发展阶段的政治改革以而引发的动乱,其深层次原因是不恰当的社会政策,主要是轻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投资和坐吃山空的社会福利政策,苏联在冷战中崩溃的根源之一,即在于此。

实际上,作为世界经济的参与者,苏联通过较有利的市场环境,从油气外贸中获得财富,并且借助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经互会的内部贸易保持对依赖油气进口的东欧国家的战略控制并生并无可厚非。关键问题是国际市场上的油气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当苏联财政乃至人民饭碗和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依靠这些石油卢布、天然气卢布之后,这些最初如锦上添花般飞来的横财,反而反过来却使苏联政权基础将面临越来越致命的外部威胁。

价格暴涨的石油对苏联的影响,类似于西班牙在获得了美洲大陆后,反而走向衰落的局面。与黎赛留同时代的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在1631年曾这样哀叹:“如果没有新大陆他到可能更强大”,而对于苏联的对手而言,认识这一点只是个时间问题。

下期我将带大家来看,美国如何通过石油,促使苏联解体的。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赞关注。下期再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6/507683.html

“从第4次中东战争看后冷战时代的霸权与博弈 (2)苏联的春天 ”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原本想迁都西安 最后为何没有搬成功

朱元璋原本想迁都西安 最后为何没有搬成功

朱标建议迁都西安,朱元璋后来为什么没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标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他在临死之前去考察了都城迁移城市,最终将位置确定在了西安。在确定都城位置之后朱标草草去世,结果朱元璋也放弃搬迁留在了南京,这是为啥呢?首先,明朝没有充足人力允许搬迁。洪武三年,徐...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龙袍可以说在历史上始终是皇帝的专属,没有人敢逾越,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都有一个荣耀的名字,那就是“皇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一斑。这么看来,皇帝自然拥有了很多特殊性,首先就从他...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高颎出身于...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自古就饱受非议, 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汉成帝刘骜只知道宠幸赵飞燕姐妹,却没有一个子嗣,所以只好立自己的侄子刘欣为太子,他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就是在他死后,王莽彻底把持了朝政,之后王莽毒死了汉平帝,然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王朝的统治。由于刘欣在...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是乾隆后宫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妃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庆贵妃陆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并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是陆士隆之女。陆士隆是汉人,也并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因此,陆氏坐定了是汉女出身。根据满清后宫祖制,皇帝的嫔妃必须从满洲八旗显贵中择选。因此汉女想在后宫占一席之地,...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对清代的总兵是个什么官,比巡抚大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总兵这个官职,在很多清代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作为地方上的高级将领,总兵身份威望极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同属一省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巡抚手握地方刑名、钱粮、人事,是皇帝委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非心腹亲信,...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事变中,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示下,秘密回京包围了东王府。最终东王杨秀清全家被杀。甚至连他的眷属部队也被连根拔起,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我们知...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