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9)381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而且最后赵国更是被全歼,赵国最后有40万俘虏全被坑杀,所以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那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当时秦国已经有一统天下的计划,但是肯定不能四处受敌要逐个击破,赵国当时也非常强力,如果能先击败赵国其他国家也就拿秦国没什么办法了。

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至公元前260年结束,长平之战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大战役,双方共动员了上百万的兵力参战,几乎出尽两国国中精锐。这次战役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国降卒40万而结束,一直被称为军事强国的赵国从此元气大伤,民心沮丧,无力再阻秦兵西来,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不到40年,六国全被平定。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秦国起初是攻打韩国,为何最终在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时期规模更大长平之战呢?下面说一说长平之战的导火索——烫手的上党。

战略要地:上党

上党(如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一带),号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属于太行山脉,它是当时秦赵两国都在觊觎的一片战略要地。史书中有“周公谓恃德不恃险,亦以此为天险之所在”,在战国时代上党为秦赵韩交界之地,因之地理之险,遂为必争之地。另有“故自河内见则万刃壁立,自朝歌望则黑云天半,河东、河北、河南皆旋趾而处于山之下,其势为东南绝险也”,说明上党这个地区即便在晋国时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战国时代更为如此。对当时秦国而言,要大面积突进中原,这个上党地区就是必须拿下的地方。当年张仪也曾说:“上党为天下脊”,认为上党地区是秦国东进中原的门户,这种战略思想也彻底影响了秦国几代君主,白起就曾数次攻打上党周边地区,为的也是最终拿下上党,秦国可谓是深谋远虑,对于上党是垂涎若渴。

上党之争

秦统一天下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八字方针(上篇作品:品读战国史:秦国统一六国的八字方针“合纵连横 远交近攻”)。范睢提出远交近攻后,马上见效,把主力投入韩国,在上党打响(韩国最弱,且离秦国较近)。

公元前262年,秦军发动攻势,此时已是天下之一名将的武安君白起亲自领军,逼降了上党南面的野王,由此切断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成为飞地,上党军民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似乎只剩两条:战死,或者降秦。

《战国策•赵策一》记载,韩桓惠王对此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求和,愿意割让上党,但当时的上党郡守拒绝割让,准备誓死抵抗秦军,韩王不敢违约,只好将他撤掉,用冯亭取而代之。太守冯亭看到上党不保,韩王决定投降,但是冯亭及手下与秦有仇,就把上党交给赵国。这个计策对赵国是难题。好处是赵国力量强了,增加了大量土地,这是十七座城。往坏里说是嫁祸来了,冯亭把难题交给了赵国。

利令智昏,赵国接收上党。

冯亭派使者去见赵国的孝成王,说:“韩国已经没有力量保住上党郡,眼看就要落入秦人之手。可是当地的百姓宁愿归附赵国,也不愿在秦国的暴政下生活。因此,上党郡十七座城市的百姓,都愿意归顺大王,请大王派人去接收。”孝成王听了非常高兴,当即与平阳君赵豹商最说:“韩国守不住上党,那里的民众愿意归降赵国,冯亭打算把十七座城市献给赵国,你看怎么样?”赵豹回答说:“平白无故地得到重大的利益,天下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说不定会带来什么灾祸呢,赵王说:“什么平白无故!因为我平日仁义宽厚,所以上党的民众就愿意降顺我。”赵豹坚持说:“强大的国家尚且不能轻易从弱小的国家手中夺取城市,弱小的国家又怎能从强国手中夺城呢!当今秦国兵强马壮,不可一世。我们千万不要惹它。”孝成王生气了,他说:“我们动员了千军万马,成年累月地攻城作战,也很难攻取一座城池。如今不费一兵一卒,唾手而得十七座城,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去找!.我们为什么要坐失良机!”

孝成王又征求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意见。平原君说:“好极了!往日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也很难攻占一座城池,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却得到十七座城池,真是福从天降!”于是孝成王就派平原君去接收上党郡,封冯亭为华阳君。

赵国接收上党,秦王大为震怒,下令秦军进攻赵国。秦赵两国在长平一带发生了一场大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统率的四十万赵军全军覆灭。

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评论这件事说:“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纵观历史大势,接收上党并不是赵国的失策,秦赵之间的决战不可避免,长平之战的失败也与赵王君臣在接收后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密不可分的。上党之争是长平之战的发生一个偶然的因素,如果没有他的出现,长平之战还要发生,但时间将要拖后,规模也可能不会这样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9057.html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张说身为唐朝名相 最后为何三次出任又被罢免

张说身为唐朝名相 最后为何三次出任又被罢免

对唐朝的这位名相,曾三度出任宰相,却又三次被罢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的开元盛世,相信大家都有了解,而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成就,除却当时的领导人皇帝之外,也少不了他们手下的那些有功之臣们。而说起唐朝时期的名相,很多人都会想到“房谋杜断”,也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名相...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中哥舒翰最后为何会输?原因是什么?

潼关之战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的一场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唐朝时期,北境民间对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意思是说,只要有哥舒翰镇守边将,北方的那些入侵者,连往唐朝的疆域看一眼都不敢。哥舒翰简直就是战神!甚至连大名鼎...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评论列表

Matthew
Matthew
3周前 (11-05)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烈的战役,其导火索——上党之争揭示了战略要地的重要性,赵国的接收决策虽符合历史大势但执行不当导致严重后果警示我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深远的眼光避免被眼前的诱惑蒙蔽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