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总共有多少伤亡?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09)390

抗战胜利之后, *** 与 *** 进行了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虽然我们在书上读起来,可能只有几段话、几行概括性的字,但是从时间上来算,毕竟也是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而在这其中,有很著名的三大战役,其中一个就是淮海战役。那么在这一场很多个“最”的战役中,国共双方兵力损失究竟是多少呢?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或者说徐蚌会战,是中国 *** 与 *** 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整整约160万人,各自的指挥官也有不少,就领导人而言则就是两边的总指挥或者总司令。

淮海战役中, *** 方面的战斗主要是在总前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总前委的五个人: ***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也都是参战的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一些更高领导,要么正副司令员要么正副政委。而其中前三位是常委, *** 更是书记,所以可以说他是这场战役中的更高领导人。即使是在总前委尚未成立的前十天,战役也是在陈毅、 *** 统一指挥的。不过他们的领导和指挥是名义上的,真正实施的是粟裕以及其他各部队的将领。

而国军方面在这场战役的主要领导人就是总司令以及几大兵团的司令。总司令名为刘峙,他是蒋介石无奈之下的选择,而他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十分令其失望,使得战局对国军不利,所以蒋介石只能调回杜聿明作为副司令来具体负责指挥。最后,刘峙率部撤离,而杜聿明被俘虏。

除了战场上的总指挥外,场外的领导也极为重要。 *** 方面的领导人就是以 *** 为主席的重要军委,而国军方面就是以蒋介石为主的国防部等。是他们对各自军队进行着部署和调遣,指挥和领导人也是由他们任命的。比如,淮海战役的设想自粟裕提出后就是由中央军委同意和完善,之后总前委的组建也是他们的决定。

淮海战役过程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复杂的一场,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经历了66天,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到11月22日,主要是推进阶段。国军从一开始就没料到对方会迅速发动战争,一直保持防御状态,所以在大意轻敌之下仓促应战。等到他们发现对方主力扑向徐州,才进行军队的收缩靠拢,而华东野战军按照计划在6日的夜晚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黄伯韬为了等待后方的部队而没有及时撤退,被华野追上,最后10万人兵团全灭,自己也阵亡。在 *** 绥靖区地方党的起义下, *** 迅速推进,并且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蒋介石调回杜聿明具体指挥战役并继续投入更多的部队,而 *** 方面建立总前委。

第二阶段到12月15日,是包围阶段。国军方面黄维所率领的军团,慢慢被 *** 包围,在他准备突围时,部队的地下党临阵倒戈使其计划失败,被完全包围,不久也被歼灭,黄维被俘虏。此外,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在向西突围的时候,被华野主力合围,其中孙元良兵团被歼灭。

第三阶段到1月10日,是总攻阶段。 *** 暂缓了对包围内的杜聿明部的攻击,向他劝降,虽然没有成功,但也使其弹尽粮绝、士气全无。期间国军也计划突围,但以失败告终。20天后,华野发动了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杜聿明被俘。

淮海战役真相

淮海战役在大多数史料或者教科书上的记载中,最后是 *** 以60万的兵力战胜了 *** 80万的兵力。按照这个说法的话, *** 是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是不少人的研究中真相并非如此。

排除部分污蔑扑脏水的人的说法,比较可信的观点是,就正规军的数量而言,国军并不比共军多,甚至比对方少。因为 *** 除了参战的60万正规军还有40万的民兵,此外还有整整543万的支前民工,而他们承担了80%的粮草弹药和装备的运送,此外,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是他们负责的。由此可见,共军的后勤工作几乎都是民工完成的,军队的组成肯定都是正规军。而国军方面,有不少兵力是后来增援的,而且除了七大兵团还有两个是绥靖区,其中一个更是大部分起义。此外,其中有些部队是临时编成战斗力很低,甚至有些空番号,可见80万的国军水分不少。

另外,关于淮海战役还有一个真相,那就是 *** 方面作为指挥的总前委只是名义上,其实并没有指挥。理由有几点,之一是在筹划阶段并没有计划成立总前委;第二是陈毅与 *** 的统一指挥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三是总前委成立于开战后十天,十分滞后;第四是总前委的成员构成以中野为主,对指挥主力的华野不利;第四是总前委只开过一次全体会议而且与战役无关。由此可见,总前委的组建,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指挥,而在于协调两大野战军。

淮海战役死了多少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里规模更大,国共双方都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所以先后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一百多万人。此外它还有好几个最,其中有两个是:歼敌最多和牺牲最重。

战后的统计结果是,国军方面损失55万人,达参战兵力的近70%,而其中伤亡171151人。至于共军方面,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损失也不可谓不大,伤亡超过12万,其中阵亡具体记载有25954人,此外还有一万多人失踪。双方的敌我损失比4.06:1。

在如今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里,共军方面总共有31006名烈士,之后虽然也有补录和新增,但变化不大。这些都是有名有姓得到查证的烈士,并不是说就没有了,其他的只是没有确认而已。即使已现有的数据粗略估计,共军方面死伤比约为1:3,这还是胜利的一方,而且有大量民兵帮忙抬担架,伤兵受到照顾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战败的一方,国军在淮海战役中一直处于劣势,总是被包围和歼灭,没有良好的救治条件和后勤部队,所以阵亡的士兵绝对很多,保守估计应该有七万左右。这样的话,在淮海战役里,光参战的士兵就死了有十万人。

不过除了士兵,淮海战役的战场上还有一个人数更为庞大的群体,就是支前民工。543万人的民工,他们运送物资,护送伤员,虽然不必拿起武器直接到战场上厮杀,但肯定会遭到危险。所以牺牲的民工也绝对不少,只不过很难统计也没有人去统计而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9063.html

“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总共有多少伤亡?” 的相关文章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说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为何没人说刘邦是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朝李贽的《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随后与他同一时代的王志坚在《读史商语·卷三》也用了这个词,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这里的文皇...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对平阳公主三婚三嫁,三任丈夫皆是权贵,临死前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的婚姻可能是封建社会最自由的,已婚生育的女子可以嫁给皇子并当上皇后,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嫁给汉景帝之前就已经结婚并生育过一个女儿,寡妇可以不断改嫁,比如平阳公主,三次结婚三次出...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是如何对待曹氏子孙的?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是如何对待曹氏子孙的?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 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军政大权,至此,曹魏进入司马氏时代,直至司马炎代魏建晋。政治斗争从来都是血腥无比,从“高平陵之变”后诛杀曹爽及其亲族、部下,以及此后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