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踏平中原的湘军为何会被日本人打的一败涂地?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13)360

说起太平天国期间,曾国藩打呆仗的战术,那绝对是在太平军眼中是噩梦般的存在,曾国藩的湘军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将太平军从湖北碾压到了江苏地区,从武昌逼近到了天京,直到把太平天国政权送入地狱。但同样也另太平军感到尴尬的是,这套战术早在两百年前的清初皇太极时期就曾频繁使用,然而在两百年过后,作为新对手的太平军依旧不会破解。

打呆仗的细节构成是:行军所到之处,壕沟外绕、工事护垒,面对敌军坚固的城市更以沟垒围之,转进攻为防御,更逼迫敌人由防御转为被动进攻,彻底改变战场的局势和主动性。清朝初年皇太极依靠这套战术几乎将明朝在辽东半岛的据点全部扫清,而在清末的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也同样扫清了太平军沿长江两岸的一切城市。更加神奇的是,这套战术即便到了20世纪的现代化战争中时,也曾频频出现在战场上,“打呆仗”的实质——壕沟封锁、堡垒护卫,也成为了近代和现代战争中最有效的防御和封锁战术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湘军身为清朝 *** 军,太平军不过是农民起义军, *** 军对抗农民军,曾国藩为何还需要使用如此麻烦的战术,快速推进,直接正面进攻不可吗?非要用漫长的时间来消耗?而这恰恰也是曾国藩作为近代优秀军事统帅的精华所在,不拘泥兵法,只注重实际,只有这样的统帅才可以在战争中立足。

兵法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想要发挥出更大价值,就不意味着要照猫画虎,有样学样,而是需要与实际结合到一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古往今来,有些人偏执的死在了兵法上,而有的人却在兵法中得到了更大升华。

话说三国时期的马谡学到了“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当他来到战场上时,之一时间就奔向了制高点,可结果又怎样?一个断水和包围,就让他和他的王牌军队近乎全军覆灭,诸葛亮最有可能实现的北伐之梦也在这里终结。而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安徽战场,曾依靠“打呆仗”而攻破太平军重要城市九江的湘军主力战将李续宾,面对太平军的节节败退,也想施展一下兵法的另一章节——兵贵神速,可结果呢?率领6000孤军贸然急行脱离主力部队,离开主力和水师守护的长江而深入安徽内地三河镇,最终被十几万太平军围攻全军覆灭,尽管他率军坚守多时,但在远距离下其他友军也是爱莫能助,李续宾的败亡也创湘军建军以来的更大惨败。

曾国藩的“打呆仗”看似死板,但实际上却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场形势和自身条件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湘军为何喜好以守代攻,简单的来讲就是:自己死不起、对方攻不下!

而广义的介绍,情况则如下:

1、实力规模有限,战损耗费不起

尽管在太平天国时期,湘军成为了清朝陆军体系中最强大的主力,然而强大并不代表人多,在需要自筹军饷和精兵浓缩的态势和建军理念下,湘军的规模始终未进行扩大。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初期,湘军规模不过11500人,其中陆军5500人,水师5000人,显然这种规模经不起大型战争的损耗。即便随后的多年湘军不断扩建,为保证兵员的质量,湘军始终坚守着“多不如精”的局面。

例如1860年被称为太平天国转折点的安庆会战期间,除曾国藩留守数千人蹲守祁门大营外,长江江面上湘军水师近乎全部出动,但也只有大小战船百余艘,官兵4000人、安庆外围攻击部队10000人,打援部队约20000人(还包括并非湘军体系的多隆阿骑兵部队数千人),湘军可战斗兵员不过3-4万人。两年后的雨花台之战,湘军精锐尽出,但参战部队也只停留在3万人上下,待到天京保卫战,湘军围城的更大规模只有5万左右。

当然湘军规模一直未扩大,左宗棠楚军和李鸿章淮军的分离和自立也是其中一个要素。由于规模不足,难以应对大数量损耗,因此湘军的模式一直停留于以守代攻,避免大损耗的野战,所以大家也必须理解三河镇之战湘军损失6000官兵,为何让曾国藩哀恸慎膺,减食数日,也让胡林翼哀叹: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

就那么几万人,一次性就报销数千之多且为一线野战部队,这种损失湘军承受不起,这也是1858年湘军攻克九江进入安徽,却只能在2年后才发动安庆之战的原因之一,一个休整就让曾国藩将下一场战役延迟了2年。

2、步步蚕食,以压缩对抗流动

太平天国运动号称遍布18省,但在它14年的历史上,太平军真正长期占领的区域并不多,大部分时段以流动作战做主。“机动穿梭数省,四处掳人为兵”一直是太平军的惯用打法和组建特色。如果湘军采用所谓“兵贵神速”的打法,湘军与太平军的交手只会演变成一种漫无结果的追击战,直白的说,你湘军能跑,难道我太平军就不能跑?

而这在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前就有过十足的教训,从1850年金田起义到1853年进入南京,广西的向荣和湖南的江忠源就在这种赛跑游戏里与太平军玩了整整4年,最后的结局就是太平军达到了军事上的巅峰,而向荣则活活气死,江忠源则死于非命。

所以老曾的战法更加直接,“任你往哪儿走,我就一路去”。你跑你的我打我的,只要我盯准了你的一个目标,纵然你在其它区域再怎么闹腾,我就是不去!安庆会战时,太平军企图转攻湖北,但曾国藩装过无视,天京保卫战李秀成更是率领30万大军挺进长江以北,妄图逼迫南京城下的湘军北上救援,然而曾国藩的态度依旧是:按兵不动!

3、太平军在野战和攻坚能力上薄弱

在太平天国中后期,随着太平军兵员素质的下降和缺乏制式化的现代武器装备,无论从单兵战斗力还是现代作战体系都已经陷于落后,自然也造成了攻坚和野战能力的不足。曾国藩就此巧妙地抓住了太平军的软肋而对症下药,缺乏野战能力,面对湘军企图的挖沟、建堡无力阻止。攻坚能力不足,待堡垒建成后更无力破坏,表面看起来湘军的战术效率太过于漫长,但他们却很好的掌握了战场的实情,即便漫长也能掌握战局的主动。

可以说曾国藩的战术看似呆板,但却是根据太平军的特点和多年来的战况而总结的精华,虚头巴脑的纸上谈兵没有作用,只有结合现实的打法战术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4、结局:神话的破灭

然而历史也曾告诉过我们,墨守成规的战术也许能在某一时期流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还想保持固定不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神话的破灭。湘军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以天下无敌的态势傲视群雄,但到了30年后的甲午战争时期,面对着另一支不同于太平军且具备了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日本军队,湘军仅仅通过一战的消耗就彻底走向崩溃,或者确切的说,从神话到崩溃,他们只用了一天。

而这一战,就是辽东甲午陆战战场的牛庄战役。

1895年3月,随着北洋水师在山东半岛全军覆灭,清军又在辽东半岛节节败退,日军似乎有了左右两路进军北京的态势,在千呼万唤之下,曾经被唤作神话的湘军首次开赴千里之外的辽东前线,但在太平天国后不断裁军和缺乏洋务运动改造的局面下,此时的湘军已经远远与现代化拉开了距离。仅有数千人的规模、缺乏炮类重武器压制,如此的武装去面对数万精锐的辽东日军,战役也许在一开始就写明了结局。更加致命的是,早已落伍的湘军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堡垒坚守阵地死磕,在装备着大数量重武器的日军面前,战役的对决早已经不在一个重量级别。

发生在这一年3月4日的牛庄战役,过程虽有激烈但却并不复杂,防守牛庄的湘军依旧按照传统的挖壕沟封住牛庄外围,再将镇内的房屋改造成一个个堡垒,但这种消极防守的布局在日军的重火力面前,几乎就是一个个活靶。面对日军投入的炮兵8个中队共计48门火炮,仅装备10门大小口径火炮的湘军在战役的之一时间就遭到压制。炮火定点射击将湘军改造的房屋堡垒一一摧毁,坚固炸不掉的堡垒更以炮火机枪掩护的方式,采用工兵抵近的战术直接以 *** 炸毁。尽管坚守的湘军试图以血肉之躯抵抗,但在时代的变化下,这种脱离合理战术的奋勇终究是徒劳无功。

仅仅一天的时间,由5000湘军官兵防守的牛庄就宣告失守,官兵伤亡2300多人,被俘超过600人,而日军仅伤亡398人,8比1的伤亡比,湘军的神话也就此不复存在。并不是湘军的打法过时,而是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以及对手的变化而调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9746.html

“踏平中原的湘军为何会被日本人打的一败涂地?”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说李世民和朱棣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严格来说,李世民和朱棣一样,都属于藩王造反上位。李世民和朱棣,不仅都是藩王身份,也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也都弓马娴熟满腹韬略,在王朝的建立或巩固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世...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帮助义兄弟李存勖继任晋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晋转危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晋的一,追随李克用李存璋是河东道云中郡人,早年从军。乾...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高迎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会失败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高迎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会失败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三十六营”联盟主要成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为响应前一年在关中爆发的“王二起义”,揭竿而起,一时应者如云,拉开了崇祯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王嘉胤也成为各支农民起义军公认的...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为何不当皇帝?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