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灵帝末年:“内忧外患”,外戚干政为什么会推动东汉走向灭亡?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04)360

引言: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汉朝有多么强盛,汉灵帝统治时的汉朝就有多么落魄。

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人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必然宿命。

纵观整个汉朝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诸多影响朝政统一的因素都集中体现,外戚干政,宦官乱政,让人防不胜防。

汉灵帝统治阶段,汉朝也面临着相当强大的内忧外患。

宦官和文人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统治者偏信宦官,打压文臣,导致朝廷内部对皇帝的统治彻底失去信心。

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各类农民起义与暴乱层出不穷,地方武装势力的强大,直接威胁了中央朝廷的统治。

外戚干政为何会导致汉朝走向灭亡?汉灵帝时期的内忧外患究竟有哪些?

诸多矛盾,无法化解

汉朝时期的末代皇帝汉灵帝与明朝时期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二者常常被历史迷们放在一起比较。

人们常说,前者比后者更加幸运。这是因为,前者既无心也无力改变现状,后者却是有心而无力。

汉灵帝昏庸无能,耳根子软,常常容易被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牵着鼻子走,他深刻地意识到大汉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但他本人却没有任何想法对此作出改变。

可是崇祯皇帝却不同,他如果生活在明朝中期以前的时代,可能会变成一位极有作为,名留青史的君王。

他的政治举措和经济发展主张,比他的祖先们更适合明朝的社会环境。

只可惜他生错了时代,所以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扭转明朝倾颓的宿命。

因此人们评价崇祯皇帝时,常常会带着惋惜的心情,而评价汉灵帝,却总是会称他一句亡国之君。

汉灵帝昏庸到什么程度呢?当民间出现粮食收成问题时,他的做法堪称愚蠢。

俗话说得好,湖广熟,天下足,这两个地方是全国著名的大粮仓,当地农民的收成不仅可以供自己食用,还能被调配到其他地区,满足全国各地民众的生活所需。

可是当这里出现气象灾害,导致农业大大减产时,全国各地的粮食情况都将受到威胁。

农民是一群靠天吃饭的劳动者,天降异象,农民的心中最是慌张。

此时此刻,他们急切的需要朝廷派出官员进行安抚,否则,当民众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农民起义便会爆发。

如果汉灵帝是个聪明的君王,他就应该马上派出赈灾使者,拿着朝廷的尚方宝剑,代表他本人赶赴灾区。

与此同时,朝廷还应该命令地方官员开放粮仓,免费向民众发放口粮,帮助大家度过这次紧急的危机。

除此之外,朝廷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全国的粮食资源调派,满足其他地区的粮食所需。

一系列举措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来,整个国家便能够平稳度过此次危机。

然而此时的宦官集团却在汉灵帝面前大进谗言,告诉皇帝,天降异象是在警告当地的百姓,说不定是当地群众做出了什么违背上天意志的事情,这次灾难就当是给他们的警示。

如果皇帝擅自插手整个国家的政治统治,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宦官的说法本是无稽之谈,偏偏汉灵帝本人信以为真,所以他听信小人之言,不对灾难作出任何补救措施,这样一来,湖广一带的民众都对朝廷恨之入骨。

后来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时,这里农民的反抗情绪也最为激烈,一切造反力量,都是有迹可循。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下降,按理来说,朝廷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减免税收,减轻民众的负担。

可汉灵帝却认为,自己的奢侈生活会受到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所以为了保持个人的生活水平,他不仅没有下令为民众减轻负担,反而加大税收,激起了人们的逆反情绪。

当众人的弦都紧绷到顶点之时,他非要在大家的雷点反复蹦跶,这样的皇帝,别人怎么可能不反。

黄巾起义,这也是在他的残酷统治之下必然会出现的造反典型案例。

黄巾起义爆发之时,起义军对朝廷的冲击其实并不大。

坦白来说,大家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经受过系统的训练,在战争中的配合也不够默契,遇到精挑细选的朝廷军队,他们自然不是对方的对手。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当中的有生力量几乎就被东汉王朝的 *** 军队消灭殆尽。

造反势力的中流砥柱,几乎都被 *** 军绞杀。剩下的残兵败将也逃往全国各地,低调的隐藏起来。

直到这个时候,黄巾起义的后劲才慢慢发出。

这些藏匿起来的起义者,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朝廷的反抗,他们在全国各地的不同角落集结更多的造反力量,三番五次的发动造反性冲击。

一只猛兽当然能够轻而易举的踩死一窝蚂蚁,但是当蚂蚁越来越多,逐渐包围在猛兽身边时,它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逐渐腐朽的汉朝军队,已经算不上一只猛兽了。

参加起义队伍的群众,也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有些地方的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勾结,发起对于朝廷势力的冲击,他们通常是起义队伍的资金提供者,有时也会充当领导者与管理者。

一直受到压迫与剥削的底层农民,他们在走投无路之时加入起义军队伍,这群人力气很大,虽然头脑有时不甚清晰,但执行力却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充当先锋的角色。

起义军就这样各司其职,各自配合,在汉陵帝统治时代,掀起了一阵接一阵的狼烟。

军队只能三番五次的奔波在全国各地,接二连三的解决各种小麻烦。久而久之,军队的元气也在不断消耗。

这是汉灵帝身边的最后一道屏障,当军队这道屏障被攻破时,整个汉朝也就摇摇欲坠。

在内忧外患的交织之下,昔日无比风光的大汉王朝,如今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而汉灵帝也不愧他的称呼,是个不折不扣的亡国之君。

太子之争,外戚干政

如果说强大的内忧外患已经让汉朝无力承受,那么内部的太子之争,则成为了压垮汉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这场纷争,与外戚干政有着很大的关系。

汉灵帝的何皇后娘家势力极大,其兄长何进掌握着军政大权,在朝廷中拥有其他的话语权。

汉灵帝与皇后的感情并不好,对何家将军的势力也多有忌惮。

所以他在位期间,三番五次的打压何家,因此也狠狠得罪了这个权力范围极广的家族,并且与皇后感情几乎破裂。

皇后所生的儿子,他也不打算将之立为太子,反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美人所生的儿子刘协,这才是他心中太子的更佳人选。

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世间正统。在皇后生下了嫡子的情况下,皇帝如果立庶子为太子,那就有着宠妾灭妻的嫌疑,是会遭到整个社会疯狂指责的错误行为。

但汉灵帝顾不上那么多,他只知道绝对不能让何皇后的儿子当上皇帝,否则,整个朝廷将会大权旁落。

他三番四次的表露出立刘协为太子的意愿,何进也不再忍受,主动出击。

他联合军队中的将领,以及朝廷当中说得上话的大臣,共同给汉灵帝呈上奏折,逼迫皇帝立皇后之子为太子。

汉灵帝自恃身份,自然不肯受人威胁,因此和朝中大臣爆发了多次争执。

这件事情直到汉灵帝最终驾崩,都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太子之位空悬,朝中竞争更是激烈。

何进凭借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直接发动逼宫,要求所有大臣跟他一样,拥护皇后之子上位。

有一位忠于皇室的大臣,指责何进之举为不忠不义,他宁可死在当场,也绝对不与乱臣贼子为伍。

何进此时再无顾忌,怒从心起,一剑刺进了这位大臣的胸膛,导致他当场毙命。

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杀人,可见当时的外戚集团已经嚣张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在何进强大的实力威胁之下,众人不得不妥协,汉朝的新皇帝刘辩也成功上位。

部分史书在记载汉朝皇帝时,只把汉灵帝当成末代皇帝,并没有着重强调刘辩的地位,这是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短命之君,甚至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皇帝这个头衔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没有价值的荣誉称号而已,他是何家的傀儡,整个何家已经掌控了朝廷。

太后和大将军,搅弄风云,拨弄朝政。

两败俱伤,东汉覆灭

刘辩的身后,站立着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新兴朝廷势力,以他为中心的外戚集团,在朝廷上呼风唤雨,说一不二。

与此同时,刘协也没闲着。他身后站立着的,是代表汉灵帝意愿的宦官集团,宦官集团一直在与外戚集团作斗争,所以他们一定要把刘协送上皇位。

双方的实力都非常强大,一方掌握着军权,在战斗中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另一方则深耕于宫中,在宫中拥有盘根错节的势力连接。

谁也没有办法在优势方面碾压对方,所以双方争斗的必然结果只是两败俱伤。

上层统治阶级内斗不断,底层百姓的各类起义更是层出不穷。

起义军从全国各地出发,不断朝着中央朝廷逼近,以董卓为代表的起义军力量直接杀入了京城,杀到了皇宫,废了刘辩,立了刘协。

虽然东汉王朝在名义上还能继续存在,可是从实际政治意义层面来看,它已经完全覆灭。

东汉末年分三国,各地武装力量开始群雄逐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魏蜀吴三国并立,狼烟四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乱局,也正式拉开序幕。

世人常常把南北朝时代的历史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较,这是因为天下纷争,使得乱局中出现了诸多英雄人物。

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个个在历史榜单中榜上有名,时势造英雄,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有人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

结语:

就算汉灵帝是一个睿智的君王,他或许也没有办法终结汉朝灭亡的宿命。

更别提他还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只能加速汉朝的覆灭。

内忧外患导致外戚干政,宦官乱政,各地起义纷纷爆发,汉朝的政治局面,理也理不清楚。

参考资料:

《后汉书》

《外戚干政集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3379.html

“汉灵帝末年:“内忧外患”,外戚干政为什么会推动东汉走向灭亡?”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赤壁大败到曹操去世,在他人生最后的十二年里,他这个“老骥”都做了些什么?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朝堂上和...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还不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的妃子和宫女后来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军紫禁城建立大顺政权之后,皇宫中的妃子宫女被义军掳走,被欺辱被杀害甚至忍受不了被欺凌自杀。她们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一起去死呢?最起码不至于被欺辱至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