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读冯太后千古之谜,兼听吕思勉、柏杨、易中天等名家观点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10)520

写活历史人物·南北朝系列之冯太后(全本)

她,14岁入宫,16岁当皇后,24岁当太后,30岁当太皇太后。由于史料记载的模糊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她成了历代史家费尽心机也揣摩不透的神秘女人。

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以及她出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她是谁?她就是北魏时期大名鼎鼎的冯太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叫不出名字的女人,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让后人在解读属于她的那段历史时,总是匪夷所思,浮想联翩。她除了政治上具有非凡的才干之外,还是一位风姿卓越、风情万种的漂亮女人。

写作历史文章,历来讲究“言必有据,无征不信”。这个标准对于写冯太后来说,实在太难。但她作为南北朝系列之中的重量级人物,又不可能忽略不计。那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梳理一下有关她的所有权威史料,尽更大可能地给她一个公平的交代。

综合各种权威史料,我们能给出有关冯太后的家族信息是:她的祖父是北燕的最后一代君主,叫冯弘。冯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冯崇、冯郎、冯邈。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中,包括皇帝在内,每个人都无法保证明天还是否能看到太阳。北燕的局势岌岌可危,老冯家的这哥仨早有准备,因害怕被仇人嫉恨而遭杀身之祸,在北燕灭亡前就提前投降了势头强劲的北魏。

冯太后的父亲叫冯郎,曾担任过秦雍两州的刺史。后来冯朗因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而被杀。作为冯朗的女儿,一夜之间便由皇族的身份沦为了奴婢,后被收入宫中。好在她的姑姑当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冯太后在宫中得到了姑姑的良好抚养和教育,十年后便出落成一个才貌双全的妙龄少女。

我们通过《魏书·皇后列传》《北史·后妃传》《魏书·帝纪卷》中提供的“兴光元年,秋七月庚子,皇子托跋弘出生。太安元年,夏六月壬戌,诏令给皇子起名为弘。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后,立皇子弘为皇太子。六年五月癸卯,皇帝逝世,时年二十六岁”等记载,大致推断出,冯太后生于441年,456年立为皇后,那年她才14岁。同年,不到两岁的拓跋弘被为立为太子。他的丈夫拓跋浚死时才26岁,她才不过24岁。

拓跋浚死后,按北魏的皇家规矩,三天以后必须把皇帝曾使用过的所有器物全部烧掉。就在焚烧现场,冯皇后表演了一出夫妻恩爱,生死相随的大戏。她同着文武百官,一边悲戚地哭喊着,一边跑向熊熊燃烧的火堆。好在身边的人及时把她拉了回来,抢救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既然死过了一回,阎王爷不收,那就好好干上一番事业。465年5月,年仅12岁的拓跋弘即位。她的亲生母亲李氏被赐死。年仅24岁的冯皇后再次升格,变成了皇太后,并承担起养育拓跋弘的责任。冯太后将拓跋弘视若己出,尽心尽力地爱护着。

这时,丞相乙浑欺负她们是孤儿寡母,试图谋反。乙浑也许是有点心虚,就三番五次地鼓动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和自己一起干。他别有用心地挑拨贾秀说:“你的身份如此高贵,早应该让朝廷给你的妻子加封一个公主的名号啦。”

让乙浑没想到的是,贾秀和他根本不是一路人。贾秀回怼乙浑道:“像我们这样的庶姓,怎么有资格配称公主呢?我贾某宁愿被人给弄死,也不会自不量力地做出让后世耻笑的蠢事来!”

乙浑看拉拢不成,就怒不可遏地骂道:“高看你还不识抬举,真是个不识好歹的老东西!”

冯太后早已掌握了乙浑的不轨行为,但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暗中谋定。她先派人联络老臣拓跋丕,告知他乙浑准备谋反一事,让他随时做好讨贼的准备工作。

此时,贾秀等人也想到了利用拓跋丕的力量来收拾乙浑,于是就及时找到他,然后一起秘密去拜见了冯太后,三人一拍即合,迅速商定了除逆的计划。

公元466年的一天,冯太后忽然命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共同发兵,直捣乙浑府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乙浑及其亲信。冯太后以图谋不轨、意欲造反的罪名,将他处死,并夷灭三族。

平定乙浑之乱后,冯太后宣布,因皇帝年幼,她要临朝称制,由前朝旧臣高允、高闾、贾秀等人共同参政。从此,北魏进入冯太后时代。

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的时间一共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即在467年8月的29日之后不久就宣布放手政务。

为什么是在二十九日以后不再临朝称制了呢?因为这一天,在北魏皇都平城紫宫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魏书·皇后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北史》的相关记载与此高度一致。

也许读者不太明白,又不是自己生儿子,只是生孙子,为什么要太后奶奶亲自抚养呢?况且此时太后只不过才二十六七岁,正青春呢!

对于这一现象,已故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岂有因生孙而罢政?且亦何必因此而罢政?实后私生之子,后因娩乳,乃不得不罢朝欤?”

吕思勉先生的推测不无道理,我也持相同看法。

除了吕先生,还有一位当代的著名教授对此也提出了疑问和猜测,他就是大家熟知的易中天先生。其在《易中天中华史》的南北朝一册中有这么一段话:事实上,作为冯太后名义上的儿子,献文帝也可能是她的男人。因为按照鲜卑人“收继婚”的习俗(纳娶父亲去世后留下的不是生母的其他女人),献文帝是可以这样做的。甚至就连他的儿子孝文帝拓跋宏,也可能是他跟冯太后所生。如此说来,献文帝的杀人便可能是吃醋,冯太后的报复则难免“最毒妇人心”之嫌。

这里所说的献文帝拓跋弘杀人之事,是指拓跋弘主政之后,首先清理了冯太后身边的宠臣,尤其是杀了一个叫李弈的情夫。后文有具体交代。

我对易中天先生的观点基本认可,但对于拓跋宏是冯太后与拓跋弘所生的猜测持不同意见。我认为他可能是冯太后与某个男宠的私生子。我的这一猜测可以从下面拓跋弘的种种表现得到证实。

您不信?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有实锤。

冯太后不惜罢政也要亲自养育的这个孩子,是谁生的呢?

据史书记载,是由献文帝拓跋弘的妃子李夫人所生,起名叫宏。名字也怪怪的,宏和弘,儿子和爹的名字谐音。这在汉政权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冯太后大力推进汉化,这一点她应该很清楚,为何还这么干呢?相信必有隐情。

拓跋宏如果真是拓跋弘与李氏所生,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拓跋宏出生时,献文帝拓跋弘不过14岁,怀孕时也才13岁。

呵呵,这是不是太早了点。当然,一切皆有可能。最近我看到有好事的专家专门考证《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试云雨的时间,大概在9到14岁之间,况且拓跋弘是天子龙种,营养过剩,早熟不说,基因本来就比一般人强大。

关于这一点,别不多谈,咱们先翻篇儿。

不管如何,拓跋弘14岁时,终于得以亲政了,但他上台干的之一件大事就让冯太后感到心肝儿疼。

这小子干了什么事呢?

因为朝中到处传言太后行为不端,养了很多年轻俊美的宠臣和侍男。虽然太后不是自己的亲妈,但毕竟是嫡母,于是就不经请示,大手一挥,干掉了围绕在太后身边的这些人,并迅速提拔和重用了一批冯太后不喜欢的人。目的很明显,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团队。当然,按易中天先生的逻辑推理,本来是母子关系的冯太后与拓跋弘,实质上是情人关系的话,那么拓跋弘如此“清君侧”,明显是他吃醋的结果。

刚一开始,冯太后就看穿了这臭小子的小九九,认为也翻不了什么花儿,到时候一个眼神就能搞定一切。所以心中虽然不悦,但也没有特别生气和制止,大不了再搞一批新的男侍,岂不更好。但,到了470年10月的一天,太后终于发火了。

原因还要从一桩案件说起。尚书李敷的好友李显德和同宗的相州刺史李欣因罪被告发。李欣为求自保,又向朝廷告发李敷,罗列李敷二三十条罪状。李敷的亲弟弟是李弈。

案子本来牵涉不到李弈,但这些人都是太后的死党,尤其是李弈,拓跋弘早就想收拾他了,苦于无从下手,这次终于找到机会,将李敷、李敷、李显德以及李弈统统杀掉,并提拔李欣为尚书。

这里特别交代一下李弈这个人。李弈长得一表人才,又能说会道,还多才多艺。加之属宦官子弟,经常接近太后。而太后虽然钟情于死去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浚,但年轻的冯太后毕竟二十多岁,耐不住孤寂与冷清,所以就招进来一些美貌男子做伴,而李弈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宠臣。

李弈死后,太后对这个皇帝“儿子”很不满意。她开始准备再次掌权。

其实,在467年至470年的短短亲政的三年里,拓跋弘还是干了很多好事,比如减免赋税、赈济灾民、御驾亲征、平定叛乱等,大有励精图治之壮志。

比如《魏书》记载有拓跋弘的一封诏书的内容:“朕思百姓疾病痛苦,民多非命,朕难以安睡,痛心疾首。因此要广集医术精良的医生,采集珍奇名药,欲救护亿兆平民。可宣告天下,老百姓有疾病的,当地官府派医生上门医治,所需的药物,任医生量情给予。”

然而,在杀了李弈之后,拓跋弘却突然出现遁入佛门之思想。出世也可以,把帝位让给自己的儿子,继续让太后临朝称制不就是了。但奇葩的是,拓跋弘竟然想把帝位让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叔父。

据《魏书》记载:“帝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语在《任城王云传》。 群臣固请,帝乃止。”

虽然被群臣劝住了,但这说明他的内心是有说不出的苦啊。

有读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冯太后利用她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而拓跋弘不甘心的反抗。其实这也很难讲的通,因为他的儿子是无辜的,即使再不满意冯太后,也不会把帝位让给一个叔父。

还有一点要交代给读者的是,早在469年6月,拓跋弘就被立为了太子。皇位不传给太子却要给别人,真是不想活了。这其中一定另有天大的隐情。

最终,拓跋宏在冯太后的强大打压下,于471年8月,很不情愿地把帝位禅位给还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

在《魏书》的帝王纪中,有一段拓跋弘寄语儿子拓跋宏的话,好似甘心情愿地让位。只要读者不是脑残,就能看出《魏书》的作者是在采用“春秋笔法”来掩盖某些历史真相。

这一揣测,我在《魏书·天象志三》中找到了答案。其上记载有这样一句:“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一书之内,竟然如此相互矛盾,是作者的疏忽还是给后人留下的“隐语”呢?

太子拓跋宏即位后,年仅18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则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30岁出头的冯太后却成了太皇太后,并开始了第二次临朝称制。

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又出现了。拓跋弘既然退位,又表示想出世入佛,还不好好找个寺庙,好好打坐念经。不,他却一反常态,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的权力。他处理朝廷大小事务,还经常颁布诏书,更是亲自率兵南征北战,甚至在475年10月在平城北郊举行大阅兵。

他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476年6月的一天,朝廷突然 *** ,太上皇拓跋弘 *** 晋谒冯太后……拓跋弘突然死亡。

在《魏书·帝纪》上,对拓跋弘的死,只有这么几个字“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

至于为何突然而亡,在拓跋弘的帝纪篇竟然只字不提,然而作者又像藏猫猫一样,在《魏书·皇后列传》中,非常突兀地冒出一句“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与《魏书》的欲言又止相比,《北史·后妃传》记载的就干脆得多:“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

也就是说,冯太后亲手把自己养大的嫡子给杀害了。一个刚刚23的皇帝儿子,怎么能下去手呢?这其中必有隐情。

我们接着看冯太皇太后再次掌权后的表现。

冯太后的之一刀砍向了李欣,就是那个当年因告发李敷而连累她的心肝宝贝李弈也被杀头的李欣。

第二刀砍向了诸多违法者。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都被处以极刑。

第三刀砍向了孝文帝拓跋弘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及他的弟弟、儿子和妻子等十余个家庭数百口人。大有杀人灭口,毁尸灭迹的意味。

三刀之后,冯太后开始了怀柔。

娄提曾因献文帝被害而愤然自刎,但被救下。冯太后不仅不怪罪他,反而给予嘉奖,称赞有气节。这一做法是敬鸡给猴看,那些曾对她心怀不满的大臣,都被她的举动所感动,纷纷表示效忠与她。

在很短的时间内,冯太后重新建立了一支听信于她的核心团队。政局稳定后,冯太后又开始选拔了一批俊美的男宠,不过,和之前的男宠李弈相比,这次她挑人的眼光更高了,不但要求强壮、俊美,还要求有很强的政治、军事管理能力。

其中有三个男宠不得不提。一个是王叡。他不但姿貌伟丽,而且精通天文卜策之术,深得冯太后宠幸。地位由给事中到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直至赐爵太原公。

另一个是李冲。其姿貌非凡而器能优长。冯太后甚至用一些稀世珍宝笼络于他。原本清贫的李冲,却成了顶级的富豪。由于太后的过度宠爱和信任,李冲还参与了朝廷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

据《资治通鉴》记载,冯太后宠爱的还有一个叫苻承祖的宦官,他是略阳郡(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人,官位一直升到知都曹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冯太后还赏赐给他一个“免死诏书”。

冯太后在全面掌权的同时,并没有把孝文帝拓跋宏排斥在外,而是对这位“收养的孙子”展示出了“母亲”般的爱护和“狠心”的历练。

冯太后曾在北风呼啸的腊月,把只穿单衣的孝文帝关到一间小屋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一些宦官借机对冯太后说了孝文帝曾多次僭越她的坏话,冯太后盛怒之下,又把拓跋宏痛打了一顿。

有人说,冯太后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是他感到孝文帝拓跋宏太过聪慧,怕日后控制不住,想找理由废掉他。岂不知,这才是真爱的表现,这是一个伟大的帝王所必须经历的磨练。因为她希望拓跋宏不是碌碌无为之辈,而是希望他能够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业。

孝文帝拓跋宏也默然接受着“祖母”对他的“折磨”。他对祖母太皇太后,没有丝毫的怨言与不满。

486年正月初一,冯太后终于开始让拓跋宏参与朝廷事务,让他的政治才干得到充分锻炼。冯太后还为他亲自作《劝戒歌》和《皇诰》加以训诫。她特别注意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无微不至地对孝文帝进行全面教育和示范。冯太后在外出巡视时,也总是将孝文帝拓跋宏带在身边,让他随时随地得到磨炼。

490年9月,风流一世的冯太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时年39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她临终时还不忘降下遗旨: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冯太后的死竟然让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这种做法靠装是装不出来的,只能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但他对冯太后“一切简办”的遗旨不予理会,要求陵墓规格按国君的标准修建,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六十步。更“孝顺”的是,孝文帝又在冯太后的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远陪伴抚养自己成长的“祖母”太皇太后。

不管拓跋宏对冯太后如何敬重,人们也不会说什么,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身父母及家族人员的。

按北魏的传统习俗,太子即位后,都要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的娘家大加封赏,以表示感激。然而神奇的是,孝文帝在位期间对于自己的生母思皇后李氏一族很是冷漠。

冯太后曾血洗拓跋宏的“亲娘”的娘家人。后来拓跋宏在专门寻访舅父家仍活在世间的亲人时,对侥幸活下来的李安祖等人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们先人当年两次犯罪。君王设立官职,是要任用贤才。由皇亲国戚晋身,末世才有。你们没有特别的才能,不妨回家。自此之后,皇亲国戚没有能力的,援照此例。”随后把刚授与李凤的侯爵降为伯爵,并撤销了将军名号。

相比之下,拓跋宏对冯家人却照顾有加,就连对待冯太后的宠臣都特别宽容大度。比如冯太后的宠臣苻承祖因贪赃枉法而案发,依法应处死刑,但拓跋宏给予特别赦免,仅作撤职处理。

朝野上下都认为拓跋宏对冯家人太宽容,而对亲娘家的人太刻薄。许多大臣看不下去,纷纷劝谏,但无济于事。

在《北史·冯太后传》中出现了很令人费解的一句记载:“迄后之崩,孝文不知所生。”

啥意思?就是说,直到冯太后死,孝文帝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到底是谁。这与《魏书》的记载出现了矛盾之处。更令后人亮瞎眼睛的是,当时的一些不太知名的史书在记述冯太后与孝文帝的关系时,使用的是“母子”一词而不是使用“祖孙”一词。

已故台湾作家柏杨在他的《白话资治通鉴》中评道:冯太后是拓跋宏的嫡祖母,不但毫无血缘关系,更惊人的是,冯太后既杀拓跋宏的娘,又杀拓跋宏的爹,更杀拓跋宏娘亲的全家。拓跋宏对这个血海深仇的老太婆,不但没有复仇之意,反而深为爱戴,守丧守得哭了又哭,骨瘦如柴。而对真正的娘亲、娘舅,自己身上的血,有她们的一半,却端出嘴脸,冷漠无情。拓跋宏对李家那一番谈话,掷地有金石声,可作为万古金律,可惜却只对李家而发,对冯家全不适用。待冯家太厚,还可说他天性敦厚,待李家太薄,则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一定有解。我们且保留臆测,留给考据学家或心理学家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做出如下推测:冯太后与拓跋弘名义上是母亲与嫡子的关系,但实际上二者是情人关系。冯太后与拓跋宏名义上是祖孙关系,实际上是血亲母子关系。但拓跋宏的父亲不大可能是拓跋弘,而是冯太后的某位宠臣。拓跋宏名义上的李氏母亲,只不过是一个冤死的“替身”而已。

太和二十三年,即499年,拓跋宏因积劳成疾,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

文末,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位我们至今不知名字的冯太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成功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尤其他在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为促进多民族的大融合,甚至为以后杨坚实现南北朝的统一,做出了她那个时代的杰出贡献。

至于她的那些风流韵事以及家庭伦理,只不过是后人饭后的谈资罢了。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任由评说去吧。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传媒、教育工作,同时涉猎文史、书法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等五部文史类读书笔记,以及《雾太阳》《猎城》等七部情感类的中、长篇小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4385.html

“解读冯太后千古之谜,兼听吕思勉、柏杨、易中天等名家观点” 的相关文章

郑樱桃是谁?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郑樱桃是谁?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后赵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 政权。“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据《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石虎传》记载,郑樱桃原本是仆射郑世达的家妓。那么,出身低微的她,是如何成为母仪天下的后赵皇后的呢?郑樱桃是后赵襄国人,据史书记载,她是优伶出身,颇具美色。因此被晋朝仆...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

常宁公生是什么出身?她被驸马家暴后朱棣是什么态度?

常宁公生是什么出身?她被驸马家暴后朱棣是什么态度?

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身份和地位是非常尊贵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王朝社会,身份尊贵的公主出嫁后,驸马是万万不敢怠慢的。可是,常宁公主却是个例外,不仅经常被驸马家暴,身为父亲的明成祖朱棣,还不为她撑腰,这是怎么回事呢?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不过,由...

有哪些与张飞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张飞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终能成功,岳母张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草根皇帝之一,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大概齐都会遇到这四类人: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小人的责难和个人的努力。在这些各色人物里面,高人的帮助、贵人的提携尤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国之君,想要成功...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