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皇帝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6岁神童却张口就来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22)350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吟诗作赋情有独钟。无论是喜悦、愤怒、悲伤还是快乐,他们总能用诗歌和对联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以展现自己的才情和情感。

朱棣,这位充满铁血意志的君王,站在灯会现场,内心涌动着满满的喜悦与自豪。

他的眼神透过宫殿大门望向远方,似乎能看到整个国家的繁荣与荣光。

就在这时,一道灵感闪现在朱棣的脑海中,他的唇角微微上扬,他想到了一个完美结合个人心愿和国家荣光的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据说他出的上联所有翰林学士纷纷皱眉,不敢作答。这时一位年仅6岁的神童看到以后立即对出了下联,令朱棣震撼不已。

这位神童是谁?他对的下联又是什么?

皇宫遭火灾,朱棣悲伤至极

永乐二十年,当夜的天空,寒风凛冽,月光苍白而疏离。火焰从一处处窗口和门缝中窜出,如同凶兽张开血盆大口一般。

熙攘的宫廷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熊熊的火焰和四处奔逃的人群。有的人惊恐地呼喊,有的人抱住了家人,默默地流泪。

皇宫内部弥漫着焦糊的味道,宫墙上的黄土壁画也在火海中崩塌,历史的记忆随之消逝。

在这片紧急的疏散中,勇敢的侍卫们肩负起保护皇族和重要的文物的责任。他们穿梭在烟雾弥漫的走廊中,用冷静的步伐将幸存者带向安全的出口。

他们的身上沾满了黑色的灰尘,双手因扶持而起了血泡,却没有一丝放弃的迹象。

大火过后,皇宫成为了一片废墟,曾经的辉煌与壮丽都荡然无存。

焦黑的痕迹在瓦砾中残留,而那些珍贵的文物也在熊熊的火海中迎来了它们的终结。

人们黯然离开,面对着前方未知的未来,却也在这灾难的背后找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爱的渴望。

朱棣作为当时的皇帝,接到了令人心碎的消息。

过去的岁月在眼前化为灰烬,那些珍贵的文物、历经沧桑的古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书籍,全部毁于一旦。

这些宝贵的遗产是帝国的象征,也是后人感受历史的桥梁。

现在,它们只能成为空洞的回忆,再也无法回到人们的眼前。

“火灾毁了一切,这……这可怎么办啊?”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起头,凝视着残破的建筑物。

燃烧的大火瞬间点燃了整个城市的恐慌,消息迅速传遍百姓之间。人们心痛地看着熊熊烈焰吞噬着他们辛勤建造的家园,焦急地期待着一个解决的方案。

朱棣,作为一个怀有仁民之心的皇帝,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安。

他沉思着,思考着如何在这一危难时刻为他们提供希望和安抚,却一时束手无策。

就在朱棣思索着如何响应人民的呼声时,一份份上书涌至他的案头,上面纷纷请求迁都回到南京。

这一消息让朱棣内心燃起了无尽的怒火。

他怒不可遏,愤怒地拍击着龙案,吼道:“真是胆大妄为!在这大火之时,他们居然还有闲心提议迁都!”

朱棣亲自下旨,召集了所有大臣和官员,严厉地问责他们的冷漠和自私。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我们皇室的责任就是保护百姓,而你们却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直到有一位官员承担了迁都之责,百姓对朱棣的怨气才渐渐消散,各地的骚动也渐渐平息。

帝王出上联,无人敢对下联

古代,人们常常将一些特殊的事件或现象视为不祥的征兆。

就在这样的议论纷纷中,朱棣下令颁布了一道名为《禁谤仙敕》的诏书,旨在平息那些反对迁都的谣言。

与此同时,朝中一位名叫夏原吉的大臣向朱棣进谏,提出了一个引起民心归附的想法:在北京举办一场盛大的元宵灯会。

夏原吉郑重地对朱棣说道:“陛下,如今民间议论纷纷,人心不稳,可举办一场盛大的元宵灯会,以此来招揽民心。”

他细致地解释道:“元宵灯会作为传统的民俗活动,能够吸引人们的热情和关注。

通过举办这样一场盛会,不仅能够为民众提供一个欢乐的娱乐场所,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温暖。”

朱棣沉思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对夏原吉说道:“夏卿的提议甚好,元宵灯会确实是一个能够凝聚民心的好方式。

我决定再举办一场隆重的元宵灯会,以回应民众的期待,并向全国展示朝廷的繁荣与兴盛。”

他语调坚定地补充道:“同时,我们还要借此机会展示京城的繁华与壮丽景观,让来自各地的宾客们感受到大明国的繁荣与盛世。”

在元宵灯会之际,朱棣和百官聚集在北京城楼,目睹着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

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城楼,形成了一派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这一刻,朱棣的焦虑心情稍稍得到缓解。

朱棣看着壮观的奇观,不禁赞叹道:“原来这么热闹啊!我们为什么不参与进来,一起感受这个节日的气氛?今夜正好是元宵节,所以我准备出上联,谁若能对出,必有重赏。”

朱棣的话一出口,众人立即嗡嗡作响,纷纷期待着。

朱棣微笑着望着那些灯火辉煌的城市,他思考着如何构思一副精美的对联。

他默默地品味着祖国的繁华与传统,他的思绪迅速汇聚成文字,以期能给大家带来无尽的惊喜。

终于,上联展现在众人眼前: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在场的众多官员们却彼此对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朱棣略微有些诧异,他期望着他们的下联,却未得到一丝回应。

百官们似乎在权衡着利益与责任,心中犹豫不决。他们生怕一旦开口,就会触碰到皇帝的忌讳,得罪朝廷。

神童闪光芒,命运坎坷多舛

众人无法对出下联的尴尬时刻,一道稚嫩的声音突然传入耳边,宛如一丝清泉涌动。

朱棣顿时转头望去,却意外地发现发声的是一个仅六岁的孩子。

他似乎带着几分自豪地宣称:“我能说出下联”这句话中夹杂着一丝傲气,似乎在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实力。

朱棣的内心此时显得复杂不已,高兴的是,这个小小年纪就拥有了如此出色的才华,足以惊艳众人。

难过的是,自己作为一位成年人竟然被一个六岁的孩子赶超。不过,对于文学艺术这种与年龄无关的领域而言,才华并无年龄之分。

朱棣好奇地询问那个孩子:“能否请你展示一下你的下联,让我们一饱眼福?”

孩子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自信地答道:“当然可以!请听我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这句对仗工整、意境独特的下联顿时引发了一阵惊叹声。众人纷纷对这个孩子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的才华与创意点赞。

朱棣总想找出这个有胆识的孩子。再一打听,才得知,这位小孩子竟是当今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彭印山。

彭印山的故事引人入胜。他出生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年幼时就令人叹为观止。

他聪明才智超群,似乎与生俱来地拥有睿智的灵魂。

年幼的彭印山以超越同龄人的智商和才能著称,更是谙熟各种学问,如数家珍。

这个小小的神童被视为一颗闪耀的明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推崇。

他的名声迅速传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当地人对他的才智成就感到自豪,纷纷传颂他的种种奇迹。

在大明王朝的辉煌时刻,皇帝朱棣得知国家又添一名杰出人才,他顿感欣喜不已。对于这样的人才,朱棣自然格外看重。

朱棣毫不犹豫地发布了一道诏令,免除了彭印山家十年的税收。

这不仅是对彭印山的认可和奖赏,更是朱棣对人才的珍视和重要性的体现。

这一举动无疑为整个朝廷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每个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动力。

结语

随着诏令的发布,彭印山闻讯后不禁深感荣幸和感慨,他被赋予了“廪生”的尊称,这是对他卓越才智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作为一名受封的廪生,彭印山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可惜的是:在彭印山14岁时,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无情地剥夺了他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机会。

朱棣对于这位少年的离世也深感惋惜,只能重新选拔有才能的人员,但是他的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和彭印山的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成为了当时传颂的佳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7/516495.html

“皇帝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6岁神童却张口就来”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些人和许褚交过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许褚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猛将,许褚力大无比,勇猛强悍,主要充当曹操的贴身护卫,但也经常上战场,许褚曾大战过刘备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分别是哪四位?胜败如何?还剩哪位没交过手?许褚和五虎中的四虎大战过,结果是两败两平。...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何要举行千叟宴?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千叟宴”,一定要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体现仁孝天下,更为了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康熙皇帝干了一件事: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时值康熙六十大寿,他突发奇想,为了与民同庆,他与众大...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生卒年不详),字国辅,梓潼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