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哭祭是出于感情还是另有目的?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29)160

一代霸王项羽的逝世,让后世无数钦佩他的人都暗自垂泪,他们自然都是出于真情实感,觉得这样一个人没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着实可惜。然而在当时,刘邦安葬了项羽之后,居然也哭过好几次,这就让人很不解了。难道是“英雄相惜”,尽管对方是自己的敌人,可是没了这个敌人,自己也索然无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刘邦为什么会哭项羽吧。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

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

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作秀。

《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是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可钦可敬!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此事不仅说明了刘邦的虚伪,而且还说明了刘邦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项羽已经自杀,刘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项羽仍然耿耿于怀,非要原项羽的部下提到项羽一律蔑称之,不许尊称之。

刘邦以哭作秀,并非仅此一例。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一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洛阳偃师),就接受当地一位董姓乡官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了三场。(“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刘邦为什么要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三场呢?我们只要看看刘邦哭祭义帝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就可以明白。

之一,向天下诸侯发文书,宣告项羽诛杀义帝是大逆不道。(“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第二,号召天下诸侯随从自己讨伐项羽。(“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原因。

可见,刘邦哭祭义帝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宣布自己是正义之师,讨伐项羽是要为义帝复仇,诛杀以臣弑君的元凶项羽。刘邦不是个军事家,但是,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刘邦深谙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抢占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以便利用这个制高点打赢这场战争。

因此,刘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确:为自己消灭项羽捞取政治资本。

项羽一生英气逼人,绝少流泪,唯一一次例外,是“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刘邦“二哭”,均非出自情伤。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关刘邦何情?刘邦的哭祭,纯粹是政治作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7/517708.html

“项羽死后,刘邦为他哭祭是出于感情还是另有目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曹操什么...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刘备打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比...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谢万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诸葛亮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的北伐失败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权力跌宕起伏,地方长官不听中央号令,俨然成为一股全新的力量,皇帝皇权旁落,毫无威信可言,京城中的守卫力量大都被奸人所掌握,朝政混乱。在这特殊的时期,中国再次如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迎来了人才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