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会死,为什么岳飞一直没有反抗?
身为手中握有军队的将领,离收复河山还差最后一步,想必不论是谁都不会想放弃这最后的机会,岳飞自然也是一样。然而却面临着不得不回京的情况,有人可能会想,既然都已经知道回去必定会死,岳飞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起兵杀回去造反?那么,为什么岳飞一直都不肯这样做呢?
中国历朝历代冤死的名臣武将委实太多,但若做一个投票,想必冤死的岳飞当属之一。回到千年前,岳飞面临十二道金牌时其实已经知道结局不秒,一步走错就是深渊,但为何岳飞不愿意搏上一搏呢?
编者窃以为有以下几点:
心态
岳飞一路走来,从小母亲的教育和周围环境就是忠君,到后面的拜师,参军,抗金,一路过来,岳飞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忠君,人生目标就是收复国土,为此在十二道金牌面前,岳飞的内心哪怕在现实环境下有所波动,但他仍旧会选择忠君,况且,岳飞虽然知道不妙,或许必死,但若能以死保全家庭,岳飞想必也是愿意的。
现实环境
千年后,以无从探寻岳飞当时是否有造反的意向,但哪怕想造反,当时的现实环境也是不允许的。
其一,忠宋一朝,就没有那个大臣武将领兵造反的,这和宋朝的机制有关,兵是兵,将是将,而重文抑武的传统风气下,武将在内心就没有多少对抗朝廷的勇气,他们不象文人,文人一个芝麻官敢对着官家发火,没有火气的武将,说话都不敢大声,更别说造反了。
其二,士气不可用,战争打到当时的那个地步,所有的官兵当时只有一颗收复国土的心,此时如果岳飞造反,不用朝廷出手,内部就自我分解了。
其三,后勤,打仗就是打后勤,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而集团军的远征更是如此,要知道当时岳家军虽然武力赫赫,但吃饭的粮食却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一旦岳飞造反,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后勤保障会全部受到摧毁,而吃不饱的岳家军总不能因为造反就烧杀抢掠吧,这会和岳飞的价值观不符合,也不符合岳家军的价值观。
其四,民心,宋朝是一个古怪的朝代,虽然对外他屡屡失败,屡屡被吊打,但对内,有宋一朝,对待子民都是极其宽厚的,皇上不称朕,亦不称寡人,而是称为官家,此外大宋的皇二代在大宋朝的地位也高不到哪去,除了享受皇家富贵,很少有出来为祸乡里作威作福的新闻,再加上皇帝对官员,士子,地主等中层管理阶层的宽厚,一次屡次减免农税,宋朝在古代王朝中可谓是最得民心的一个朝代,没有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岳飞就是想反也是必死的结局,而岳飞显然又不会出逃投靠金人,那么就只能冒险回去搏一搏,但他还是忽略了赵构对于他的恐惧,忽略了文人对于武将的厌恶程度,于是一代名将成为千古冤死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