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萧何的?为什么抹掉他的功绩?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03)340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史学资料,司马迁对于记录每一个人,应该说都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人都很客观地去评价,总会有一些是他带着或赞扬或贬低的态度来写的。在书中,西汉开国之一功臣萧何,就被他黑掉了太多的功绩,这到底是为什么?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萧何的呢?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中国之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之典范。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萧相国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萧相国”指西汉开国功臣之一的萧何,“世家”泛指世代贵显的家族或大家,而在《史记》中则为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萧相国世家》讲述了萧何从起事到终老,所经历的世事及其一生的作为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史记》里,司马迁还开创了“太史公曰”的范例,即司马迁在每一篇文章之后,都附带有一小段简短的点评,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史记》虽然是对历史的记录,但是其中也并不能排除司马迁个人的情感喜恶,从他的文字和点评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对萧何的看法和态度是怎么样的。

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意无意地对萧何进行淡化记载,萧何的工作本来就是十分重要而又不太起眼,经过司马迁这么一“加工”就更难给人留下印象了。更过分的是,司马迁不知道为什么还在《史记》中黑掉了萧何为大汉立下的“不世之功”。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萧何为大汉立下“不世之功”,司马迁在《史记》中只字未提,反而是隔了近两百年的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件事。

并且司马迁有意将一些本来是以萧何为主角的传奇历史放到别人的头上。比如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包括后来的京剧都认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萧何,可是司马迁偏偏把这个故事放在了韩信的《淮阴侯列传》里面,而不是萧何的《萧相国世家》。

在文章的最后司马迁对萧何的点评是这样的。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意思就是,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了。

司马迁评价萧何,说萧何原本只是一个碌碌无奇的“刀笔吏”,他虽然能够谨守职责、顺应潮流,但缺乏开创性,其功劳多是仰仗刘邦皇帝的余晖;特别是“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这一句,更加耐人寻味——他是在说萧何的功劳不如韩信、英布。

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毕竟司马迁的几句“差评”对萧何曾经为大汉做过的贡献无法撼动半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18463.html

“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萧何的?为什么抹掉他的功绩?” 的相关文章

李祖娥最后的下场有多惨?是如何造成的?

李祖娥最后的下场有多惨?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女子命运真就如同浮萍,可悲可叹。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祖娥,生卒年不详,赵郡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上党太守李希宗次女,母为博陵太姬崔幼妃。李祖娥天生丽质,《北史·北齐书》称其“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在《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难道只是请喝了一顿酒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在发动了“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在重臣的力捧下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皇位虽然是权力的象征,但想要有真正的权利,还需要将兵权紧握手中。当宋朝建立以后,赵匡胤经常冥思苦...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陆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蜀吴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每一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谋士,没有这些谋士的辅助,主公肯定是不会成就大业的。就拿曹操来说,没有郭嘉的辅佐,恐怕曹操根本统一不了北方。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袁术这样的大诸侯,没有谋略肯定是不行的。...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三刘出京讲的是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东汉末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刘出京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年号)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汉献帝年号)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张煌言以其坚定的抗清立场,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赞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文武双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荚雄,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为南明大将,张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