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满腔抱负的赵顼,为何如此执着变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4)331

前言

纵览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每个朝代都不乏“个性鲜明”的皇帝。在这些人之中,有励精图治的行动派、有稳中求胜的保守派,更有只顾享乐的草包派。不管是贡献良多还是给国家拖后腿,他们在自己王朝的发展中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而在强调“以文治国”的北宋,却出现了一位雄心勃勃、不甘现状的皇帝。他一心想要摆脱束缚,解决本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应运而生的两场“变法”和一个错误决定,却让他抱憾终身。直到去世,他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可就是这样的君主,却积蓄力量意图将北宋国力提高一个档次。所以,他为何对改革如此坚持?又是为何“抱憾终身”的?

一、看似稳定却暗藏汹涌的北宋

之前在仁宗的统治下,边境问题虽一直突出但社会发展却持走高态势。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民主自由,“仁孝”二字更是深深刻进臣民们的骨子里。到了第六位皇帝神宗登基时,大宋的社会矛盾已经十分明显。如果不加以手段进行调整,整个国家难免要走下坡路。而神宗赵顼,恰恰在此时掌握大权。

幼时的他,随父亲远离京都。虽然生活在草莽之地,但赵顼对宗室间的尔虞我诈和社会发展的疲态一直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当父亲英宗即位后,赵顼作为太子也是多次奉旨前往各地主办水利、盐务等重要事项。逐渐拥有丰富经验的他,也是将百姓的疾苦铭记。几年后,子承父位的他便火速将改革事宜提上日程。

二、赵顼的“大手笔”

其实,宋朝在很多人心中一直有“武将弱,文臣强”的刻板印象。但从其开国皇帝到末代皇帝,贯穿始终的一直都是凭武力攻伐天下或丢盔弃甲。无论是政绩斐然的宋仁宗、还是他那些誓死抵抗外部侵略者的后代,都面临着家国内忧外患不止的棘手情况。

宋神宗时期也是如此,不仅军事作战能力亟待提高,困扰几代人的“三冗”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兵制上,北宋军队人员激增,国家负担沉重。科举制度上,过于固守文学经典、缺乏时政热点内容的讨论。民生方面,各行业生产发展差距过大,水利方面耗费大量财力。

所以,赵顼一上位便将王安石调回,共图变法大业。随后,王安石变法兴起,出台的多项措施都旨在解决严重影响发展的三冗问题。

可惜的是,改革的内容虽走在时代前列,但宋神宗和变法派却过于高估了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变法措施逐一实行后,被触动到核心利益的宗室贵族和各级官员甚至联合反对上表。直到最后,宋神宗迫于压力不得不将王安石免职。

在这之后,宋神宗还未气馁。他亲自领导关于官制改革的“元丰改制”,意在收归政权。改制过程中,北宋各级机构的历史积弊的确有很大改善。然而“理性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赵顼改革的后劲不足。毕竟,当时的社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改制的完全贯彻落实。

三、一念之差定败局

在两次变法革新都遭遇瓶颈后,宋神宗又把目光转向军事方面。众所周知,北宋的冗兵风气非常顽固。一直对燕云十六州耿耿于怀的他,总是期待挥师前进。可面对辽国和西夏的虎视眈眈,加之兵制改革遇阻,并不成熟的军队就这样多次与敌国交战。

刚开始,宋神宗任命大将收复了熙河,这让他看到了与西夏交战胜利的曙光。他对外向来不主张和谈,而是希望武力取胜。因此,当西夏皇室出现内讧后,宋神宗更是派兵一举追击,想从五个方向合围。但由于其用人失利且指挥不当,加上对战事后勤供给考虑欠妥,此次本有转圜的战争却以失败收场。

最后,当几十万西夏大军向汴京城压来时,宋神宗便知大势已去。就这样,连续几年的战事惨败和两次变法的搁置,将他提高国力的梦想消耗殆尽。

结语

其实,在宋神宗的执政生涯里确实有很多闪光点。他主张实施的变法措施,也都具有改变北宋现状的实力。可是,满怀抱负的他终究还是缺少顾及当下现实的眼界与耐心。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肯花心思给变法打基础、并上些强硬手段,那北宋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不一定会持续低迷。不管怎样,神宗的手笔在北宋中期乃至全朝都有举足轻重之意。他力求革新的勇气与动摇历史积弊的决心,永远无法磨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8/520423.html

“满腔抱负的赵顼,为何如此执着变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曹丕当初日夜独宠甄宓 甄宓最后为何还会输给郭女王

曹丕当初日夜独宠甄宓 甄宓最后为何还会输给郭女王

“三国第一美女”甄宓,曾被曹丕日夜独宠,为何还是输给郭女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生下太子、美貌逼人、家世雄厚的正宫皇后,为何会斗不过一个样貌平平、家世模糊的孤女呢?这位皇后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时鼎鼎有名的美人甄宓。在嫁给曹丕前,甄宓是袁绍的儿...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亦称张忠定、张乖崖,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明代文学史家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讲到了一件事:“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这里的张乖崖,就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大臣张咏。宋朝建国以后,四川很不平定,爆发了多场动乱。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王小波...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流下了不少特别的故事,比如魏延和马岱之间的恩怨纠葛。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三国时...

评论列表

LittleGreen
LittleGreen
2小时前

作为北宋的宋神宗,他力图改革的精神令人钦佩,然而过于急躁和缺乏长远眼光导致变法失败和国家动荡不安的结局让人遗憾不已!尽管如此他的勇气和决心仍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其精神永垂不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