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包拯有后代传下来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8)420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北宋一代名臣,后人将他称为“包青天”,因为包拯为官是以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著称,所以深受百姓尊敬。不过对于包拯来说,他这一生也有令其无奈之事,就是他曾差点无后。根据史料记载,包拯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包繶和次子包绶。包繶因父亲的关系,从小就特备受照顾,后来宋仁宗赐他为太常寺太祝,但包繶是意外病逝,这让包拯十分受打击,年近六十无子的现实,一度让包拯感到十分无奈。

得子之路坎坷

在古代,坐拥三妻四妾是很正常,也符合儒家伦理秩序,即使小妾挤满一个后院都是常事。但包拯不一样,他的处事态度也贯彻到了他娶妻上,似乎是执着于一夫一妻。所以要说啊,嫁给包拯也是一大幸运之事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董氏这也是后话了。

李氏是包拯的结发妻子,两人生活也很和睦。但这李氏命不好,早逝了,独留下包拯肝肠寸断。包家人也很伤心,因为李氏未留下一儿半女,这让包家以后可怎么办?

于是,在家人的极力撮合下,包拯娶了董氏为继室。而董氏后来也被封为永康郡夫人。董氏肚子很争气,给包拯生了一子二女,长子取名包繶,这也是了结包家人的心愿。包拯是在他35岁这一年有的儿子,在古代这算是很晚了。

包繶在家人的关怀下健康长大,终于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在包繶19岁的时候,他娶了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和包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二人结婚之后,崔氏诞下一子,唤名包文辅。

按照宋朝入官的文化,包繶有包拯这个父亲的庇护,升官有了一条捷径。所以,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包繶就被宋仁宗封为太长寺太祝,只可惜还没来得及上任,包繶就去世了,年仅21岁。到了这时,包家就只剩包文辅这一个独苗了。全家人就盼着包文辅可以健康长大,但数年后,包文辅早夭,这下,包家真的无后了。

包文辅去世的这一年,崔氏也不到30岁。包拯也是开明之人,劝崔氏改嫁,好好找个人家嫁了,但崔氏不肯,坚决要留下来服侍公婆,这一决定也是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不过,这包拯是真的要郁郁寡欢了。

包拯已经五十多岁了,董氏嫁进来这么些年,也早失去了生育能力。虽说包拯逐渐平复了自己无后的心情,但董氏不愿意包家就这么断了香火,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包拯了,董氏决定劝说包拯纳妾。

最开始包拯是不太愿意的。毕竟自己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都可以当人家小姑娘的爷爷了。包拯退让说“那咱们领养一个孩子?”,可领养的哪能比得上亲生的。董氏坚决不同意这个想法,开始张罗给包拯纳妾的事了。

董氏深明大义

虽然凭借包拯的家底,找个小妾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个小妾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包拯生一个儿子,那考虑的因素就多了。首先就是必须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没有不良嗜好,底子也要干干净净的,最重要的就是即使是在她生了儿子之后,也不能威胁到董氏的正主地位。

最后,董氏在包家的众多丫鬟里面挑了一个出来,这个幸运儿是谁呢?她就是孙氏,地位为媵妾。

董氏之所以挑中孙氏,原因之一就是她性格温顺懂事。但是孙氏在和包拯结婚之后,这段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年纪悬殊过大,俩人经常有矛盾。后来有一天,孙氏和包拯大吵之后居然收拾东西直接回娘家了,包拯也懒得去劝她回来,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但是包拯没有料到的是,那个时候孙氏已经怀孕了。回了娘家后,介于和包拯不愉快的事情,孙氏也没有把怀孕的事告诉包拯。十月怀胎后,孙氏诞下一子,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崔氏的耳朵里。崔氏在和孙氏商量之后,把孩子抱过来自己养,但一直没有告诉包拯。可能是怕旧事重演,引起伤心事吧。

因为自己无子,包拯对宋仁宗久不立太子之事也颇为操心。他劝宋仁宗早立太子遭到怀疑,包拯回答道:“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虚指,包拯终年64岁),且无子,非邀福者。”想来无后对包拯的打击着实很大。

日子一晃到了包拯六十大寿,想到自己已经快要油尽灯枯,在自己死后却无人可以继承衣钵,包拯就感受不到过生日的快乐了。就在这时,崔氏带来了孙氏所生的儿子,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并告诉他“你有后了”,包拯一听,顿时高兴地“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感谢老天爷没有给包家绝后。

这孩子,唤包绶,幼名包诞,是包拯唯一的骨肉,媵妾所生。

可能读者会有疑惑,包拯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怎么文中只是寥寥带过?因为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之后就不能算在包拯家了。

1062年,包拯去世,包氏举家搬去安徽给包拯安葬。包绶在嫡母的抚养长大,后生有四子三女,他们就是包拯在血脉上的延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很巧地发生,然后改变着原来的轨迹。所以说,并不是包拯冷落正妻宠爱小妾才使得传宗接代的是丫鬟孙氏,这一切的事情,都有着很多值得探索的背后的故事。不知全貌,不予置评,看待历史事件,不能单纯抱着八卦的心思,深挖细品,才会知道历史的精彩和有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1075.html

“包拯有后代传下来吗”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刘岱:东汉末期宗室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刘岱:东汉末期宗室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兖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讨伐董卓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有哪些与吕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吕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敢用司马懿为什么不敢用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曹操的爱才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算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据说官渡之战中许攸前来投靠时,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顾不...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齐王司马冏,字景治,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