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自称的“十全武功”是什么?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颁发乾隆帝亲笔写的《十全记》,刻成碑文,将碑树立在康熙皇帝平藏纪念碑的旁边。十全武功是指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清朝十次派兵平定边疆叛乱。乾隆五十七年,八十二岁的乾隆皇帝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
乾隆帝登基以来,两次平定金川、两次平定伊犁、一次平定回部、一次攻入缅甸、一次平台湾、一次收复安南、两次战胜廓尔喀,以这十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为内容,写成《十全记》,树立纪念碑,建立碑亭,以此纪念十次武功。乾隆帝自称“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其中对新疆用兵三次,对 *** 用兵两次,这五次用兵对新疆、 *** 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乾隆帝对 *** 的管辖,主要改革措施是:取消原有藏王,制定 *** 章程,设立金奔巴瓶制。藏王颇罗鼐逝世后,其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袭封为郡王。他不善处事,同 *** 喇嘛的关系恶化,又对驻藏大臣傅清傲慢无礼。乾隆帝派左都御史拉布敦协同傅清驻藏。傅清、拉布敦觉察到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的反迹,欲先发制之,但因手中无兵,遂定计智杀:以宣称谕旨为名,诱其入衙,突然杀之。
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中计到驻藏大臣衙署,当其跪听传诏时,傅清挥刀将他杀死。然而,其属下卓呢罗卜藏札什跳楼逃逸,纠集党类,围攻衙署,放枪纵火。拉布敦被砍死,傅清受伤后自尽,文武官员多人遇难。乾隆帝后派四川总督、提督率兵入藏。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的妹夫班第达将卓呢罗卜藏札什拿获,事态平息。乾隆帝派策楞率兵入 *** 。策楞、班第达会同审讯,将卓呢罗卜藏札什等处死。平定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叛乱之后,班第达想做藏王。乾隆帝鉴于历史教训,提出在 *** 实行“多立头人,分杀其势”的原则。随后,废除藏王制,设立噶厦四人,由清廷任命,公理政务,从而加强了清廷驻藏大臣的权力。
六世班禅为祝贺乾隆帝七十大寿,特到承德避暑山庄,住在乾隆帝为他修建的“须弥福寿之庙”,然后到北京住在西黄寺,因病在北京圆寂。清廷派官兵护送其全部珠宝财产到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六世班禅的遗产,全被其兄仲巴据为己有,其弟沙玛尔巴分文未得。沙玛尔巴一气之下,投奔廓尔喀(今尼泊尔)。廓尔喀得知札什伦布寺珍藏大量金银珍宝,遂起攻占日喀则、掠夺财宝的野心。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苏尔巴尔达布,以“食盐掺土”为借口,侵占后藏聂拉木、济咙、宗喀三处。
乾隆帝派四川总督鄂辉、提督成德率5000名川兵入藏增援;又派理藩院侍郎巴忠前往办理。巴忠等私自同廓尔喀议和,令其退出已占聂拉木等三处,每年给300个元宝作为补偿。鄂辉未遇抵抗,占领聂拉木、济咙、宗喀,奏报收复失地。但是,巴忠擅自议和, *** 喇嘛不知,没有照付廓尔喀银两,引起廓尔喀再次入侵。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以索取地租为名,再次侵入后藏聂拉木等地。驻藏大臣保泰将班禅移到前藏。廓尔喀军侵人札什伦布寺,大肆抢掠,一洗而空。乾隆帝得报后,命福康安率军入藏。次年三月,福康安率军从西宁出发,急行军40天入藏,首战擦木,再战济咙,连战得胜,进入廓尔喀境。又渡过铁索桥,六战皆捷,深入700里。廓尔喀请降,福康安因大雪将封山而不利撤兵,允其降,撤兵归。清军取得反击廓尔喀入侵的胜利。
乾隆帝鉴于历史经验,命福康安制定 *** 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与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自噶布伦以下官员及管事喇嘛等,事无大小,均须禀明驻藏大臣;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 *** 对邻国贸易必须进行登记; *** 货币一律用白银铸造,正面铸“乾隆帝宝藏”四个字;建立3000人的驻藏军队,分驻前藏、后藏;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收支经驻藏大臣审核;驻藏大臣每年春、秋两次巡视前后藏,检阅军队;处理外务以驻藏大臣为主,同 *** 喇嘛协商处理,等等。
《钦定 *** 章程》是 *** 历史上重要的文献,标志着清朝对 *** 进行全面有效的管辖。在《钦定 *** 章程》中,规定了金奔巴瓶制度。其办法是:凡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圆寂后,转世灵童若干人,将其名字各写在象牙签上,装入金瓶中,焚香诵经七日,由驻藏大臣会同大喇嘛等,在公众前抽签决定。金奔巴瓶储于 *** 大昭寺内。又设一瓶,在北京雍和宫内,凡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灵童转世,由理藩院尚书监督,有关官员、僧侣等亲临,抽签掣定。
这项制度能使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转世时,避免某些贵族、僧侣操纵擅定,引起政治与宗教事端。金奔巴瓶制杜绝世俗贵族和特权僧侣控制“灵童”转世的裁定,使 ***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蒙古各地大活佛转世的合法身份,能在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的监督下得到清廷的允准。
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万山之中有大金川、小金川,居民主要是藏族人。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诱夺小金川土司泽旺印信,兼并小金川,发生内乱,威胁四边。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决定派兵进讨。张广泗、讷亲接连失利,后又命大学士傅恒为川陕总督,调五万大军,扫荡大金川。傅恒集中兵力攻打勒乌围。莎罗奔被迫投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莎罗奔之侄郎卡即位,不断滋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温福、阿桂相继率海兰察、明亮、丰升额等统军,对大小金川展开分路进攻。到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大金川全境平。是役“费五年之功,十万之师,七千余万之帑”才将两金川平定,此后清廷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统辖。
台湾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之后,设一府三县,经济得到发展,“糖谷之利,甲于天下”。沿海贫民,迁往台湾,谋求新生。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因家庭生活困难,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其父迁居台湾彰化县大里,后参加天地会。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总兵柴大纪派官兵去逮捕林爽文,焚烧村庄,勒民擒献。清军的暴行引起了乡民的义愤,林爽文发动天地会起义,袭营地,攻官府,下彰化,占诸罗。清派援军前往镇压,林爽文受到重大挫折。清廷派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统兵前往增援。时林爽文有众十万,将常青围困府城。乾隆帝再派福康安率海兰察、鄂辉等乘百艘战船抵台。清军集中进攻大里代,并乘胜大肆屠杀,“阵杀者数千,溺海者数千,擒而戮者数千”。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后被处死。
此外,征缅之役和安南之役则是清王朝对自己的附属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争斗,乾隆帝也获得了模棱两可的胜利,聊以自夸。
所谓的&34;,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34;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时期的十次军事行动,为乾隆自我夸耀之词。“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