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河南深山发现朱元璋画像,长相颠覆后世认知,专家:建议上交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向上少年
编辑|阿荣
我们都知道,河南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源地。
不仅有大量的省级文物,还有成百上千的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多个世界文化遗产。
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之时,河南是一片绕不开的地方。
2011年,一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考团队,在河南科考时,途经了一处深山中的小村庄。
本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山间小村,却在此处发现了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画像。
画上明太祖的长相,颠覆了当时人的认知,专家们看到后,纷纷建议村民们主动把画像上交给国家。
深山村落竟有帝王画像
2011年的3月初,春寒料峭。一支科考队正在的河南新郑的一座山中行进。
他们本来是组队来度假的,但河南的历史之悠久让他们体内的DNA动了。
大家自发地要求来山中科考,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科考队在这个山里面已经考察了一天了,队里的每个人都是又渴又累,眼看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大家便收拾东西回程。
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不远处似乎有个村庄,他估算了一下位置,觉得这可能是那个时不时发现明朝的历史文物的村庄,于是连忙招呼同行的人。
其他队员们闻讯,不禁想去拜访下,毕竟考古界确实有不少珍贵的东西,都是在这类不起眼的地方被人发现的。
朱元璋嫡系朱氏家族的族谱
科考队的王队长带着大家循着山间小道找到了村子的入口处,正好村口有位正在遛弯的村民。一番交谈后,村民很热情地把大家引入了村长家里。
原来这个王姓的村子,全村约莫有两百来号人,虽然村子的规模很普通,但距离它的建立却已经有六百多年了。
这么悠久的历史,也难怪已经多次发现明朝遗物,甚至还曾因此登报。
据村长所言,这个村长原来的祖先其实姓朱,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一个“朱”字,是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才躲到了这里并改了姓氏。
河南深山村落里面发现的朱元璋画图和朱氏后人
本以为村长说的帝王朱只是个玩笑话,却没有想到这村长手中还有证据。
在看到村长拿出的族谱和朱元璋画像时,科考队的成员们不得不重视此事了。
画像颠覆了后世的认知
起初,科考队员们看到那幅画像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之前以为村长是在开玩笑,现在看来果然没错,随便拿一幅画像就说是朱元璋呢。
作为科考人员,他们当然对于历代皇帝的形象都了然于心,也看过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对于其中的朱元璋形象可是印象深刻。
在那副画像中,朱元璋面颊狭长,双耳硕大,细长眼,下巴像一个钩子向外突出,出是个地道且标准的鞋拔子脸型。
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中朱元璋
但是这副画像上的明太祖的样貌却和当时人们的认知大不相同:
慈眉善目的国字脸,红润细腻的脸颊上长着较为稀疏的胡须,在九爪龙袍的衬托下,更显得他那端正的五官英气非凡、气宇轩昂。
这样巨大的差异,自然很难让科考队员们当真。
可是村长拿出的朱氏家族的族谱,科考队员们研究之后都认为是真品的可能更大,这让他们不得不重视。
于是王队长便带领着队员对这幅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祖传之宝,上交国家
虽然因历史久远,画卷已经有了不小的破损和掉色等情况。
但整体来看,画质的清晰度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纸张也保存的比较完整。
不难看出,保管这幅画的人对其珍视和爱护的程度。
身穿朝服的中年时期的朱元璋
专家们通过对这副画像纸张的鉴定和画法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副真迹,也确实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不比村子的存在时间短。
有了这样惊人发发现,王队长当即提出了一条建议,他希望村民们能够把这幅画上交给博物馆。
他提出这个建议当然并不是因为存在私心,或者存心夺走村民们的祖传之物,而是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
只有博物馆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能够给文物更好的保护。
但是这画像是村子里祖传下来的宝物,这突然让上交给国家难免会有些不舍,而且这副画像也代表着朱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朱元璋肖像图
尽管有万千不舍,但是在专家们的解释和劝说下,以及村民们的深思熟虑之后,村长表达全体村民,把这副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上交给了国家博物馆。
结语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
无论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究竟如何,都改变不了他那传奇而贡献卓越的一生。
每一个历史物件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和独特价值。
我们不仅要感谢每一位为了历史的传承而做出奉献的同胞,也要感谢深明大义地献出传家之宝的名人先贤的后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