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当年兵败的刘备,为何要带着百姓逃跑?个中深味值得大家仔细揣摩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28)480

在真实的历史中和《三国演义》的小说,刘备都有一个名场面,那就是他从樊城战略性大撤退时,对尾随的十几万百姓不抛弃、不放弃。

这个画面是很感人的!生死关头、危急时刻,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地这么舍己为人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咱不是说底层老百姓的命就不值得关注和尊重,而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都应该承担他阶级角色所应该承担的东西。刘备作为一个志在争霸天下的诸侯,在败退之际,是没有资格和能力去保护那么多流民的安全的。

首先,这事在事理上是讲不通的。你刘备当时不是平安地战略大转移,而是被追杀,而且追杀你的对象还是分分钟可以秒杀你的曹操。只要被曹操追上,你刘备就得倒大霉了。你刘备一倒大霉,就同样保护不了那些难民了,甚至还有可能受到你的牵连,被曹操迁怒。

那么,这种事在情理上讲得通不呢?其实在情理上也讲不通,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前期的刘备根本就不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人,他多次叛主、抛妻弃子、徐州溃逃的时候更是连结拜兄弟关羽也不管不顾了……他凭什么要会如此在乎这十几万百姓的安危?大多数人在自身实力不够的情况下,都是不允许太有情怀的,因为讲情怀是需要极高的成本的。

然后,我们从法理的角度来看看是否解释得通?结果我们会发现也讲不通。当时的法制、道德其实都没有太多的人本主义成分。你看人家曹操,把徐州人们祸祸成那个样子了,照样不妨碍人家成为北方霸主。当时的法制、道德要求其实还不细致,没有要求诸侯和官员必须要以民为本。

可就是这么一件各方面都解释不通的事情,刘备却选择做了,是因为刘备是大糊涂蛋吗?绝对不可能,人家那小算盘一直打得精着呢,他怎么不会明白这是一件高风险低收益的不理性行为呢?

所以,要理解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就又要回到一个选择的悖论问题上来了。还记得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吗?弱者,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太多选择空间的,他们的很多选择只能集中在赌博式的选择上,明明知道这杯水大概率有毒,依然要毅然决然地喝下去。譬如我们今天很多业务员,手握决定权的领导和客户要求你一口把桌子上那杯酒一干二净,哪怕你知道自己酒量没那么好,但大多数人都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喝了。

之前大家对这件事的通俗理解是刘备意欲收买民心。这种理解虽然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其实是不够深刻的,是没有触及根本的。刘备为什么要收买民心?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别逗了,曹操在徐州疯狂屠城,他得民心吗?影响他称霸天下了吗?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要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理解才有意义,这就是真正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刘备宁愿冒着被曹军追上的风险,也要带着十几万百姓缓慢撤离,其实是有他自己的各种考量的。

首先,刘备撤退不是从新野开始的,而是从离襄阳很近的樊城,当时的新野已经被曹操占领了。大家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从新野到樊城还有一段距离,而从樊城到襄阳只有汉水一江之隔。刘备认为在时间上他们是来得及的,只要到了襄阳他们就安全了。虽然刘琮已经宣布投降了,但他怎么也不应该置自己的子民于不顾吧。遗憾的是,刘备低估了刘琮那颗彻底拥抱曹操大腿的心,根本就不让刘备进城。

其次,说到刘备意欲进襄阳城,咱就不妨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一下刘备进城的目的。他进城去帮助刘琮守城吗?人家都投降了,你守个屁!那他是进城去暂避风雨吗?人家曹操已经赶过来了,马上就要接管襄阳了,不正好瓮中捉鳖,都省得满世界撵你了。这样一来,大家知道刘备进城的真实目的了吗?几乎毫无疑问就是要趁机兵变夺权。那么,进一步推进下思考,刘备为什么要带着这十几万百姓一起南下?很明显,人家刘琮是投降派,你刘备是主战派,正常情况下,人家是不可能放你进城的。只有带着这十几万百姓试一试,万一你刘琮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呢?说不定就于心不忍地放我们一起进城了。可惜的是,刘琮连在城头上现身和他对话的机会都没给刘备。此事,大家结合诸葛亮曾建议刘备直接攻打襄阳城,可能会理解更透彻点。

最后,我们来说说刘备通过保护难民来收买人心的这个点。首先我们要客观地讲,刘备确实是有这个意思在里面的。但是,我们重点要搞清楚刘备这么选择的根源在哪里。

咱们老生常谈的“以人为本”,其实核心的意思是“以人才为本”,类似于葛优在《天下无贼》中说的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人才很重要”。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刘表等,哪个诸侯不是或真或假地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但是,他们求的是底层百姓吗?是芸芸众生吗?其实不是,他们求的是社会精英、可用之才。

当下,几乎所有的企业在 *** 的时候,都会讲他们公司特别讲究以人为本。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平庸之人,他们会尊重你吗?会以你为根本吗?别自欺欺人了,他们公司要是以平庸之人为根本,早就生存不下去了。

有很多东西,宣传和落实是两个概念,他可能不得不这么讲,但又不得不那么做。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刘备自己在解释为什么要带着十几万的百姓撤退时,曾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其实和我们前面剖析的是一个意思。他想的是“以人才为本”,但却只能做“以流民为本”。

说到这里,在“以人为本”这方面,刘备的用意和说辞都是说不通的。但还是前面追问的那个问题,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因为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刘备是汉末那些创业诸侯中最苦逼的一个,没有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他啥没捞着。

天时方面,天下大乱,更好浑水摸鱼的时候,他因为基础太薄弱,只能到处寄人篱下,给人打工,等到人家曹操大势已成时,他还是一个居无定所的小保安队长;

地利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他当时连块地都没有,哪有什么地利可言?再者,从中国的地形结构来说,最适合争霸天下的河北之地在曹操手里,最适合偏安一隅的江东在孙权手里、川蜀在刘璋手里;

人和方面,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方面刘备的优势很明显,其实他也落入下风不要不要的了,他有啥优势?汉末历史的本质是“得士族者得天下”,大家别看刘备好像挺会笼络人心的,且走到哪里都吃得开,甚至连刺客都不忍心下手杀他。但他在人力资源方面跟袁绍、曹操、孙权等人相比,有优势吗?道理很简单,高端市场已经被别人占领了,你只能在低端市场去大海捞针,或者在对手的空白市场中去捡漏。

三个维度全面被压制,但刘备又想自己创出一番天地出来,怎么办?只能自己去寻找突破口呀。上述三个方面,什么最适合作为突破口?自然是人和了。天时错过了就不再有了,地利现在于他还是空中楼阁,只能在人和方面下功夫了。而且,人和方面的精粮已经被曹操他们吃得差不多了,他也只能选择性地吃点剩下来的精粮,然后大量吸收别人看不上的粗粮。

所以,大家真的以为刘备想自己带着的不是十万精英而是十万百姓?他是没有挑食的资格和实力。资源和口碑这些东西,人在潜意识里都是想吃好一点的,但同时也是最能接受聊胜于无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刘备的撤退部署,绝对也非常有意思。

他让关羽带着精锐主力走水路先行撤退了,这自然有想让关羽先行一步去拿下江陵这个据点的用意在里面。但是,我们再反向思考一下,你刘备不是一心要保护这十几万百姓的周全吗?你特么把主力部队都支走了,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

然后他自己带着家眷和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核心骨干陪着十几万百姓慢悠悠地搞千里大迁移活动,最后在当阳这个地方被曹操和5000虎豹骑给追上了。他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正常的画面不应该是刘备马上组织兵力断后,让老百姓赶快解散和转移吗?刘备同志把家眷和百姓这些“拖油瓶”全都扔下了,自己带着张飞、诸葛亮等骨干跑了,断后则交给了勇猛的赵云了。这个时候,你不保护百姓安全了?你们跑不跑得掉,我不知道,但是我和诸葛亮等骨干轻装便骑,再加上重重阻击,应该是跑得掉的。

总而言之,刘备掩护十几万百姓大撤退行动,在本质上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只不过,确实是一次比较高明的行为艺术。

它高明在哪里呢?高明就高明在刘备善于借势去笼络人心。这位同志在揣摩人这方面是足以媲美袁绍、孙权两大高手的,比曹操曹老板都要略胜一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乱时代,大多数底层百姓都是十分悲观绝望的,他们基本上是经不起任何 *** 的,再加上他们本身的见识和判断受限制,很容易被带动情绪。都说曹操在徐州搞大屠杀,曹操是个杀人狂魔,所以听说曹操来了,他们就恐慌;都说刘备刘皇叔仁义无双,他不会丢下任何一个父老乡亲的,所以他到哪,我们就誓死跟随到哪里……其实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曹操真要杀这批百姓,他们是跑不了的。

刘备一开始是没主动带这帮百姓撤离的,是他撤离的时候,这帮百姓主动跟上来的。刘备早已混成人精级别了,基于上述的种种考虑,他马上就判断出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有风险?风险算个屁,富贵险中求嘛,老子都混成这个鸟样了,我还会怕风险?再说,我会尽量把风险降到更低,精锐主力先走,那是老子的棺材本,别折这了。然后,我带着我们最核心、最亲近的人陪你们玩一回大冒险,不信感动不了你们。如果真的被追上了,先走的还是我们,留下来的还是你们。

经此这么一折腾,我刘备的口碑就起来了,品牌就打造出来了。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多么亲民,多么博爱,为了这十几万无辜的百姓,我不惜亲自冒险,连自己的家人和亲信都没有特别对待,还因此搞得自己的老婆孩子差点被抓了。父老乡亲们、家人们,我爱你们哟。

善良单纯的老百姓经得起这样的感动吗?怎么可能嘛!越是底层的人,情感防火墙就越弱,谁对我好点,我就可以为谁去死;谁要是干了什么坏事,谁就是永远洗不白的大坏蛋。刘备这次品牌宣传活动之后,在军心、民心方面是实现了双丰收。军心方面,刘备让他们先脱险,自然把他们感动得不行了;民心方面,我一直陪你们玩大冒险游戏,也把人家感动得不行了。

我为什么老说管理即人性?因为你不通人性是根本玩不转管理的,几乎所有的管理制度、 *** 、套路都是依照人性规律来设计的。

回到刘备这次行为艺术上来,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反复去揣摩、推演的经典案例,琢磨透了,对我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我先抛砖引玉地帮大家梳理和总结几点吧。

之一、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选择,一定要记住,选择的依据其实主要不在于内心的意愿,而是在于客观的环境。你想怎么选是一回事,你能怎么选又是另一回事。谁娶老婆不想娶个漂亮点的?谁嫁老公不想嫁个有钱点的?

就像刘备创业一样,谁特么不想随心所欲就架起炉灶开干?谁不想手下有一大帮荀彧、程昱、荀攸、贾诩、郭嘉、钟繇那样的人才,有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真、曹洪那样的自家兄弟,有张辽、张郃、徐晃、乐进、许褚、典韦那样的骁勇悍将,有虎豹骑那样的特种兵,有青州军那样的嫡系,有泰山兵那样的铁军……但现实的情况就是你不可能有,你只能老老实实去吃人家剩下的东西,走别人不愿意走的路。记住一点,永远都是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第二、我们的一生也会遇到很多困境,一定要记住,既然是困境,那就说明你原先的路子是不对的,要善于去借鉴别人的意见和经验,要勇于改变甚至逆转自己的思维,更不要舍不得放下自己的身段。

这一方面,现在很多人是深得刘备思想之要的。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点破大家的认知障碍,不就是高端市场我玩不过你,那就我依靠低端市场跟你玩吗?农村包围城市不就是这个道理,某拼跟某宝的电商之战不也是这个原理?你曹操已经占据了社会大部分核心、中坚资源了,我打不赢你,抢不过你,那我就换个思路,我拉拢广大人民群众来跟你打擂台行不?思维的合理转变,真的很重要。现在有很多人中了“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的毒,这多少有点太固执了吧,你特么都多次在这里跌倒了,你爬起来还有多大的意义呢?证明你不怕跌倒?证明你不怕疼?换一个不会轻易跌倒的方向不更香吗?

第三、我们的一生还会遇到很多关系处理问题,其实不同关系的处理方式和逻辑都是不一样的,去处理这些关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战术设计和成本预算。你怎么样才能把这段关系处理好?怎么去确定你的投入产出比?这方面刘备同样是一个高手。

大家可以看到刘备在上述这场精彩的演出,他投入了什么核心的资源和成本吗?但他的收获却是无与伦比的声望,回报率超高。他为什么又能轻易地达成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他在底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懂底层逻辑,通底层人性。他知道那些走投无路的老百姓,谁要在绝望之中给他们一点点希望,他们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没错,刘备其实知道保护不了十几万百姓的安全,但那重要吗?重要的是他给了老百姓活下去的希望。希望,对于有些人来说,重于一切。其实,不同的人是会因为生存哲学不一样而导致社会心理不一样的,这些东西你不一定都要认可,但你得了解,只有了解了,你想用得时候才用得上。

暂且抛砖引玉地说这么多吧,剩下地交给朋友们去各抒己见了。

最后,回归到历史的轨道上来,回归到刘备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来,还是经常说的那句话,这个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就上面这件事来说,大家说他干得有多么高尚吗?并不一定吧!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干得漂亮,干出了相当好的效果。

很多时候,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多都是别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所听到的也都是别人愿意让我们听到的,历史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对于历史,要自己去考究、去辩证,要自己去思考、去悟,你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生活,亦大抵如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2852.html

“当年兵败的刘备,为何要带着百姓逃跑?个中深味值得大家仔细揣摩”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魏延除了斩杀王双之外,还有过什么战绩?

三国时期魏延除了斩杀王双之外,还有过什么战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延是三国蜀汉名将,武艺高强,是蜀汉后期的一哥,武力不在张郃之下,魏延曾斩杀魏国大将王双,除了斩杀王双,魏延还生擒了一位大将,这位大将能在黄忠面前坚持十几个回合,还和魏延三十合战平,这位大将是谁呢?魏延斩杀的王双,实力不低。在...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司马懿连曹丕都不怕,却为何怕他的儿子曹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丕继位后,也想着要励精图治,无奈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曹丕有功,又辅佐过曹丕,地位肯定也不低,他也自然不用惧怕曹丕会对他做什么。曹丕去世之后,皇位就到了他的长子曹睿头上,即魏明帝。相...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嬴政是中国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确切地说,赵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嬴政的尸体运回咸阳的。有人会说嬴政的尸体是混在咸鱼车周边,才被顺利送回都城咸阳的。其实用鱼车的方法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细说如下:首先,赵高何许人也赵高是秦朝的宰相和出了名的宦官。当然...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